当前位置:首页 » 委托授权 » 体系最高管理者授权书

体系最高管理者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21-07-22 02:12:05

❶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都包含了什么

一:公司具体的条件:

1、 承担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维修任务的单位或是与之配套的整机、部件、组件、器件和材料生产单位或是为武器装备进行试验、贮存、和工程试验的组织;

2、 有固定科研生产场所、检验检测手段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 申请单位必须向军方提供过产品,且军代表室对提供的产品进行评价,最后现场审核时应有军品生产或现场。

4、 公司缴纳社保人员:总经理,管理者,国军标内审员(至少2名),技术研发负责人,技术,业务负责人等所有和军口接触的人员(成立相关小组)

5、 按GJB9001B-2009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且运行了三个月并有相关记录

(这些根据认证公司的要求各有不同)

二:认证流程

1、 公司先期成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小组,可从质量、技术、生产等部门抽调,也可指定专门部门人员负责,明确这些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对各类人员进行GJB9001B-2009标准培训。各类人员包括:公司领导、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小组、各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内审员等。

3、 内审员培训:最好委托具备培训能力机构或审核认证机构进行。一般培训10人左右即可,内审员考试合格,由培训机构颁发“资格证书”,由公司最高管理者签发“内审员授权书”。

4、 依据GJB9001C-2017标准结合公司的实际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1) 编制前先确定公司机构设置,并依据GJB9001C-2017标准结合实际进行质量职能分配。

2) 接下来确定公司质量方针,结合实际建立公司质量目标。

3) 开始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4) 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进行评审。

5) 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审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5、 打印并下发《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

6、 学习贯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体系文件。国军标体系开始实际运行,实际运行期间可以补充作业文件、记录等三、四级文件。

7、 内部审核:按下列几个方面参照标准具体执行。

1) 确定目的和范围

2) 内审时间

3) 内审组织

4) 内审程序

8、 管理评审:按下列几个方面参照标准具体执行。

1) 会议时间

2) 管理评审计划

3) 输入:管理评审会议资料准备

4) 管理评审会议

5) 输出

9、 实施认证

1) 填写《认证申请书》、《认证合同书》

2) 选择认证机构:新时代、军友、天一正等(新时代为军方机构,因为近年来已军队停止有偿服务,所以新时代已不单独对外发证。)

3) 按认证机构反馈信息,策划和实施认证现场审核前准备工作及现场审核后针对不合格项的整改工作。

10、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❷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都有

你好!最高管理者应主持制定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策划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是:
1、最高管理者应向企业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2、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
3、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资源的获得和适宜。
4、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5、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包括评价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保持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
6、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❸ 面对第三方审核(包括体系审核、认证审核等)如何应对各位审核专家的提问,特别是现有状况不易解决的问题

给你一篇教材,请慢慢阅读,取其需要吧:
第十章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制度建设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功能不完善,覆盖范围狭小,传统会计体系打破而新的系统体系又未建立起来,形成新系统的缺口或断链,甚至是个别软件还存在信息陷阱。在这破旧立新的转折时期,把会计控制系统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功能的丰富、性能的提高、体系日臻完善是需要逐步解决的。但是,迫切需要提高认识,加以解决的是下面四个问题:一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控制问题;二是会计作息系统的档案管理系统;三是会计工作运行管理机制问题,包括,安全体系、运行管理、软件硬件的维护等。解决上述三方面问题是学习本章的目的。这些也是摆在政府会计主管部门,企业、业界的会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急迫的大事。

会计控制,是从会计人微言轻定理生产经营的工具产生而产生,伴随会计发展而发展;一部会计发展完善的历史,也是会计控制的发展完善的历史。随着社会化的大生产的发展,企业由个体的地域型企业发展为全国型、跨国公司,会计管理出了国,会计控制进入国际范围。随同会计的国际化,会计控制规范也日趋国际化;特别是20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大发展,Internet/Intranet把世界上的各个精兵信息管理系统连接成了一个世界范围的可以信息交换的国际互联网络;它打破了企业的传统疆域、传统数据交换模式,改变了交易流程的时、空、距离观,这使会计工作、会计控制不得不站到国际化的、Internet/Intranet国际互联网络的环境下去构筑会计工作控制体系,实施会计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1. 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随着内部控制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较精辟的概念有两个,一是,“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护资产,检查会计数据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
效益,促进贯彻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而在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划和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二是,影响最大最具有权威性的是: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
整体框架》报告,它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套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体系。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超越了以往内部控制理论界的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等理论,它几乎成了各国公认标准。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报告核心的内容是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要素。
内部控制的概念。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在公司内进行的,旨在为经营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里有三层含义:
一是,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组织的最高层(董事会、经理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参与到整个机构的动作过程中,以实现单位组织经营目标。
二是,上述人员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所谓的可靠性则指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可比性以及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也是为实现单位组织目标。
三是,上述人员的动作过程要提供适用的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性的合理保证。
综合上述两种说法的共性,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率运行,保护企业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一致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贯彻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而在企业内闻所采取的组织规划和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程序的总称。
2.内部控制的要素
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下列5个方面的要素支持: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Activities)、信息与交流(1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和监测(Monitoring)。
控制环境,包括最高管理层的完整性、道德观念、能力、管理哲学、经营风格和董事会的关注、指导。其特征是先明确定义机构的目标和政策,再以战略计划和预算过程进行支持;然后,清晰定义利于划分职责和汇报路径的组织结构,确立基于合理年度风险评估的风险接受政策;最后,向员工澄清有效控制和审计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执行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同时,高级领导层需对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的执行作出承诺。
风险评估,是指在既定的经营目标下分析并减少风险。这一环节是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独特之处。通过对经营目标的风险预测分析和评价,对未来执行过程中可能的出现风险、开销、危害等早有防范,降低损失。
控制活动,它是指确保最高管理层到一般管理者管理指令得以实施的政策、程序及实施过程。它包括它们的批准、授权;业务事件、确认计量、数据稽核,会计分录审核;处理流程核实(包括内部控制模型);检查业绩;风险披露限制;职责划分;生产安全。制定控制程序的原则有:避免由“相关人:亡”组成的集团从头到尾控制某个操作或交易。坚持相悖业务不能一个人兼,任何会计事件不能一人处理的原则。
信息与交流,是经营管理的信息的不断掌握、处理、交流与反馈的动态过程。它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线,为管理层监督各项活动和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了保证。内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依据环境,制定措施,信息反馈,进行纠错,如此不断改进的过程;是一个循环提高、螺旋上升的无止境过程。同时,内部控制,是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
监测,是指对内部控制等评估,贯穿于经营活动之中,具有独立性。监测的实施途径可以是内部审计,也可以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前者的实施人是独立的职能部门,而后者是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完成的。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就控制系统的风险和操作情况向管理层提供独立保证并帮助管理层有效地腥行责任。它是控制系统的监督机制。员工是生产经营活的管理者,也是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者,受控制者;他们的主动实施和按照控制要求去做,并时时对自己的行动做出评价,对异常做出限制和调整,这是最重要的监测。
为适应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防范经济风险的需要,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独立审汁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汁风险》、《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货币资金(试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特别是新《会计法》中提出了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法理依据,{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上述4个“应当明确”尽管在字面上没有出现内部控制的提法,但其所规定的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相互制约、监督检查等制度却体现了内部控制的核心和精髓,反映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这些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奠定了理论与实务基础。
二、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内部控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内部会计控制是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激励、调动部门积极性,抑制、协调负面因素的重要杠杆。
如何实现内部会计控制,首先,要准确掌握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其次,要界定内部会汁控制的目标、原则;第三,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第四,针对控制目标、环境,过程特点采取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
1.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指出,“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里,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隐含了大目标——实现单位组织经营目标;隐含了企业等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制度等说法,因为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部分,隐含了整体对局部的控制。只阐述了两层,第一层含意是具体目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第二层含意: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里指出了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途径、手段。
深刻理解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揭示的会计控制的概念,应当包括:
(1)内部会计控制实现的大目标就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具体目标是大目标在这具体部门的分目标,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总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
(2)内部会计控制要有组织制度条文和职、责、权的授权书。内部会计控制是授权于企业最高当局(董事会或经理会),受控于最高当局,按照财政、税务等法规、企业规章办事的管理层,处于国家、投资者、企业职工三方利益的直接矛盾的焦点,要使其能担负重任,必须有组织和制度条文保证,否则,难以实行。这个精神适用于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的各级执行人员。
(3)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中,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的控制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包括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三层意思。
(4)实现内部会计控制需要制定达到控制目标的若干规章制度、执行措施、执行程序、执行途径、执行方法等。这些制度、方法措施、程序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保证措施。
(5)实现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内部会计控制是实现控制具体目标,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手段,执行规范是随经营目标实现的一个连续过程;同时,由于执行环境会不断变化,具体控制规范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执行的方法、程序等需要不断的修订完善。所以说,实现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长期反复改善的过程,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
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1)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如,卜所述,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①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这是职业的工作质量目标。在实施会计行为、完成会汁任务时,做到会计行为规范,合法合规;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它包括提供的数据资料能如实地计量确认、记录反映完整的业务事件;处理方法得当,并按照规范的格式(电子数字/纸质有形数字)保存和输出。同时还包括,提供的会计信息是标准的,使用中理解一致,不产生异义;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及时的,以保持会计信息时效性、有用性。
②堵漏洞、除隐患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通过会计工作过程、信息反映、资源变化的动态分析,及时发现漏洞、隐患,予以反映监督、纠正,达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财产安全、完整目的。
③依法律、规范和企业规定进行会计工作,保证国家和企业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单位的、企业的经济事件,绝大部分会在财会部门有反映有记录;财会人员虽然管不了多少,但反映、稽查、监督作用的能力强、机会多,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较强的监督作用。
(2)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有五条:
①法规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
②有效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方法、措施和程序,应坚持按照控制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使其经济有效。
③全面控制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到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同时,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都要接受别人或组织的控制与监督。
④相互制约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⑤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3.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根据我们的国情实际和经济有效原则,当前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九个方面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中要优先解决。
(1)建立严格货币资金收支、保管的授权批准制度。单位的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应当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办理货币资金收支、保管业务。岗位设置、人员职能分工坚持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2)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要进行控制,设立资产收、付、存和移动的交验、记录、签字制度,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
(3)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企业要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制,一般投资决策授权负责制,调整投资由原决策者审批决定等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4)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决策、监督、授权机制。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投招标、质量管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防止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5)建立健全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及会计控制程序。企业应当合理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认真执行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减少采购风险。
(6)建立筹资活动的会计控制机制。企业应加强对筹资活动的会计控制,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筹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7)建立商品销售、结算上的会计控制机制。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会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加强销售合同订立、商品发出和账款回收的会计控制,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
(8)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9)建立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控制程序。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担保业务的控制程序,控制担保行为,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的风险,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上面介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它们既可以应用于手工会计系统,同样适用于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但是,如何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却有了很大的差别。
三、内部会计控制方法
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很多,现在简单介绍以下几个: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主要是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这些岗位及人员,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机制。
2.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汁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预算内资金业务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支出。
5.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6.风险控制。要求单位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7.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8.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上述内部会计控制的一般化方法,其原则都适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但具体实现技术式、方法、有很大差别。
四、会计信息系统及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及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1.处于单机数据处理阶段,功能上仅能完成会计的记账凭证数据采集、账务处理、常规财务报告的编制、账表资料的打印输出、查询输出等。与各业务系统无在线联系。目前这样单位占电算化单位,从个数说是多数。
处于该阶段的系统,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只是模拟了传统会计审核对制单的简单控制,殊不知,这对单式录入,单线程处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失去了手工复式记账的控制监督作用。对处理流程中可能发生的侵犯,还处于盲目迷信不出问题阶段,而无防范。会计系统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人员职能分工、相互制约控制,虽然有口令级控制,但因为认识不足,存在相互调用等情况,系统本身没有更好的措施;致使口令级控制形同虚设,控制作用甚微。特别是将会计业务范围上移到记账凭证制做录入作起点,抛弃了原始凭证作为记明细账的依据,使会计工作失去了对业务事件的及时控制时机,造成了业务过程的失控。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多多。
2.处于初级网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功能上除了完成会计的记账凭证数据采集、账务处理、常规财务报告的编制、账表资料的打印输出、查询输出外,扩大到简单的统计分析、预测决策的辅助、关联查询,具有较丰富的输出展现形式等。与各业务系统有了在线联系,但,是单向联系状态,很少或不存在网络数据的共享。目前这样单位占网络电算化单位的大多数。
处于该阶段的系统,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只是在技术上实现了网络化,在内部会计控制上没有大进展,只是各会计岗位的工作结果能处于财务主管、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的监督下,内部会计控制有所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还未启动。
3.处于企业网络级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功能上除完成会计的记账凭证数据采集、账务处理、常规财务报告的编制、账表资料的打印输出、查
询输出外,扩大到统计分析、预测决策的辅助、关联查询,具有较丰富的输出展现形式等,有了与各业务系统的内在数据关联,实现了有控制的网络数据的共享。
处于该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上,具备了建立企业级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条件,但是认识不足,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立法支持、缺乏实践借鉴,仍处于探索阶段。
像这样的单位应该积极探索,建立覆盖企业会计全部过程的、适应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担负起内部会计控制的任务,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同时,也为全国企业创造借鉴的经验。
4.实现了Internet/Intranet级互联网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实行了全国、世界范围的集中式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支持电子商务和企业ERP系统,实现了一体化无纸化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这种高级形式还只是个别的试验品,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还只能说是一个正在发育期的婴儿,是一个飞速成长的未来用户群体。
处于该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面对的是全球开放的、激烈竞争的、会计风险更多更复杂的大环境,要求有功能更加强大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然而,更是“缺乏理论、缺乏立法、缺乏借鉴”的三缺状态。
综合上述,现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有的一点会计控制功能,基本上是按照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要求,利用电子技术,加密技术,结合企业信息化的实际环境,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简单功能。例如,会计信息系统中,只采用了手工会计复式记账系统的制证与审核,而且往往仅限于数据采集阶段,对于以后的可能的修改根本没有防范措施,对于系统内外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关联核校问题等、电子档案信息一致性、共享问题、系统安全管理,防止会计风险等,基本上无系统考虑,更无系统解决方案。上述现状,基本上不适应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要求。
面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当前状态,内部会计控制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法规,也正在试行、正在探索。但是,如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试行,如何变成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功能的软件和现行各级层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大课题,恐怕比实现电算化会计还艰难。

❹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怎么办理

认证程序

申请

1.1.申请人提交一份正式的应由其授权代表签署的申请书.申请书或其附件应包括:

1)申请方简况,如组织的性质、名称、地址、法律地位、以及有关人力和技术资源;

2)申请认证的覆盖的产品或服务范围;

3)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必要时提供资质证明、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4)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名单;

5)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

6)有关质量体系及活动的一般信息;

7)申请人同意遵守认证要求,提供评价所需要的信息;

8)对拟认证体系所适用的标准其他引用文件说明。

1.2.认证中心根据申请人的需要提供有关公开文件。

1.3.认证中心在收到申请方申请材料之日起,经合同评审以后30天内作出受理、不受理或改进后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委托方(受审核方)。以确保:

A.认证的各项要求规定明确,形成文件并得到理解;

B.认证中心与申请方之间在理解上的差异得到解决;

C.对于申请方申请的认证范围,运作场所及一些特殊要求,如申请方使用的语言等,认证机构有能力实施认证;

D.必要时认证中心要求受审核方补充材料和说明。

1.4.双方签订“质量体系认证合同”。

当某一特定的认证计划或认证要求需要做出解释时,由认证中心代表负责按认可机构承认的文件进行解释,并向有关方面发布。

1.5.对收到的信息将用于现场审核评定的准备。认证中心承诺保密并妥善保管。

准备

2.1.在现场审核前,申请方的ISO9000标准建立的文件化质量体系,运行时间应达到3个月,至少提前2个月向认证中心提交质量手册及所需相关文件。

2.2.认证中心准备组建审核组,指定专职审核员或审核组长作为正式审核的一部分进行质量手册审查、审查以后填写《质量手册审查表》通知受审核方,并保存记录。

2.3.认证中心应准备在文件审查通过以后,与受审核方协商确定审核日期并考虑必要的管理安排。在初次审核前,受审核方应至少提供一次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实施记录。

2.4.认证中心任命一个合格的审核组,确定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代表认证中心实施现场审核。

A.审核组成员由国家注册审核员担任;

B.必要时聘请专业的技术专家协助审核;

C.审核组成员、专家姓名。

由认证中心提前通知受审核方并提醒受审核方对所指派审核员和专家是否有异议。如以上人员与受审核方可能发生利益冲突时,受审方有权要求更换人员,但必须征得系认证中心的同意。

2.5.认证中心正式任命审核组,编制审核计划,审核计划和日期应得到受审核方的同意,必要时在编制审核计划之前安排初访受审核方,察看现场,了解特殊要求。

现场审核

审核依据受审核方选定的认证标准,在合同确定的产品范围内审核受审核方的质量体系,主要程序为:

3.1.召开首次会议:

A.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B.明确审核目的,依据文件和范围;

C.说明审核方式,确认审核计划及需要澄清的问题。

3.2.实施现场审核.

收集证据对不符合项写出不符合报告单.对不符合项类型评价的原则是:

A.严重不符合项主要指:质量体系与约定的质量体系标准或文件的要求不符;造成系统性区域性严重失效的不符合或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符合,可直接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B.轻微的(或一般的)不符合项主要指:孤立的人为错误;文件偶尔未被遵守造成后果不严重,对系统不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不符合等。

3.3.审核组编写审核报告做出审核结论,其审核结论有三种情况:

1)没有或仅有少量的一般不符合,可建议通过认证;

2)存在多个严重不符合,短期内不可能改正,则建议不予通过认证;

3)存在个别严重不符合,短期内可能改正,则建议推迟通过认证。

3.4.向受审核方通报审核情况、结论。

3.5.召开末次会议,宣读审核报告,受审方对审核结果进行确认。

3.6.认证中心跟踪受审方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的效果。

认证批准

4.1.认证中心对审核结论进行审定、批准自现场审核后一个月内最迟不超过二个月通知受审核方,并纳入认证后的监督管理。

4.2.认证中心负责认证合格后注册登记颁发由认证中心总经理批准的认证证书,并在指定的出版物上公布质量体系认证注册单位名录。

公布和公告的范围包括:认证合格企业名单及相应信息(产品范围、质量保证模式标准、批准日期、证书编号等)。

4.3.对不能批准认证的企业,认证中心要给予正式通知,说明未能通过的理由,企业再次提出申请,至少需经6个月后才能受理。

由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于年度进行监督审核;

三年复审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❺ 求ISO/TS16949审核要点的答案

本人咨询过60多家汽车产品生产企业,其中TS16949体系认证50多家,在审核最高管理者时,很多的高层领导不知如何应对审核,依我多年的经验,拿我04年咨询的一个企业为例,介绍如下,供各位领导和咨询界朋友参考. 最高管理者(董事长或总经理或决策层)的审核要点及答案1) 组织的质量方针是什么?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有书面的质量方针吗?是否沟通到组织的全体员工吗?答:①质量方针:执行标准 全员责任 持续改进 顾客满意。②通过征询各部门意见,经过召开会议、讨论、筛选出来。③制定依据了TS16949体系要求、顾客要求及公司实际和产品特性。④有,在《质量手册》中。⑤将公司的质量方针组织了学习,车间有宣传标语等。2) 组织的质量目标有哪些?是否包含组织总目标?各职能部门目标和各个层级的目标?制定质量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目标是否可以测量?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否在期限内达到?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答:①组织的质量目标: 1、按ISO/TS16949:2002技术规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2005年5月前通过第三方认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和效率;2、顾客满意度>95%;3、2004年总成装配交检合格率99%,三年内每年提高0.2%。外部退返PPM400。 ②2004年度业务计划中包括了质量目标。 ③有针对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分解,质检部每月监控目标的完成情况。 ④制订质量目标依据去年的经营业绩、产品质量情况、顾客的要求等。 ⑤能测量,每个目标都设目标值。 ⑥达到情况见《质量目标监控表》、具体细节看质检部报表。 ⑦满足顾客期望,我们的目标就是满足顾客要求3) 目前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对于未来的质量目标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答: ①达到情况见《质量目标监控表》②质量目标分解都有措施,见质量目标分解表4) 最高管理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把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沟通到组织的各个层次和全体员工的?我们是如何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答: ①通过会议、下发文件、通知等方式进行沟通 ②我们没有不遵守的情况,公司对此非常重视,决不做违法的事情。5)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知道组织的资源需求?是否提供了适用的资源?答:①市场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顾客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想办法满足,必要时向董事长提出资源需求。6)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式了解顾客的满意度?对于顾客不满意项是如何处理的?答:①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满足顾客需求我们义不容辞。②通过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直接登门服务,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顾客满意度,今年调查了2次,满意度均在95%以上,96%和96.5%各一次。③顾客不满意项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工作中特别关注,供销部有详细记录。7) 顾客投诉如何处理?如果没有发生顾客投诉,是否就意味着顾客满意呢?答:①顾客投诉按《顾客信息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及时组织各部门进行分析,及时反馈顾客。②当然,顾客不断地提高要求,我们也不断地持续改进。8) 组织有哪些激励员工的措施?最高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吗?答:①制订了一份《2004年度员工激励计划》②8月份进行了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了员工关注的焦点问题及员工需求,并制订了《员工满意度改进计划》9)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分配各个部门的职能?如何分配各级管理人员权责?答:①《质量手册》中对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职责进行了描述,并有授权书。②其它人员职责权限在《各级人员质量职责》中进行规定。10)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理解持续改进?有哪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进?是否有具体规划?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如何?答:①2004年度制定几项持续改进措施,均有实施记录,特别是车间布局及设施配置改进效果明显,公司投资300多万元。②2004年初有业务计划,现在基本到位。11)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产品质量的?监控的结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答:①安排两个检验人员,每个月看质量月报,单位小,经常到车间看。②目前成品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了100%,外部退返为500PPM。12)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工作绩效?目前所采取的监控手段有效吗?答:每个月看报告,经常和员工沟通。13)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的工作质量?又是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答:①操作工技艺评定,技术人员技能评定等有效的评价了员工的技能②每年都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送外培训、请老师培训、自学等多种方式,以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技能14) 组织是否制定了经营计划?哪些人知道公司的经营计划?质量目标是否包含在经营计划中?答:①公司制定2004年度业务计划、3年规划。②各部长都知道,有部分内容是保密的。③业务计划中包含了质量目标。15) 所有的生产过程、各个班组(包括白班与夜班),是否设置了质量控制人员?当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有停止生产的权力?负责质量的人员有没有开具过生产停工单?最高管理者参与了吗?答:①生产过程中由质检部长王磊全面负责产品质量②当发生重大不合格时,有权停止生产并组织应急小组,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分析。③目前没有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所以也没有因这种事停产过。④最高管理者为应急小组组长。16) 当出现质量问题,该信息是否第一时间报告到有采取纠正措施权力的管理层?答: 公司很小,有问题全知道。17) 是否设置了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什么?管理者代表参与了哪些质量活动?答:①管理者代表杨树恩,职责: 一、依照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02的特别要求》的技术规范,实施和保持、完善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并由此推行质量改进计划。 二、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的需求,切实起到质量管理和最高管理者之间的桥梁作用。 三、在整个组织内部促进满足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在各部门进行合作、控制和协调时,确保全员质量意识和满意顾客要求意识的不断提高。四、及时处理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有关问题,就质量体系有关事宜进行外部联络。②管理者代表参加了内审、管理评审、质量分析及各方面协调,包括审核老师吃、住、行等。18) 是否设置了顾客代表?顾客代表的职责是什么?顾客代表是否参加了组织内一些质量会议或质量活动?顾客代表是否就选择特殊特性、制定质量目标、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采纳了吗?答:①顾客代表康岚,职责:一、 代表组织及时与顾客沟通,做好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以验证组织在交付产品过程中满足顾客要求。二、 负责向最高管理者报告顾客需求信息,以切实起到组织与顾客之间的桥梁作用。三、 代表顾客的意愿,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工作中产品设计与开发时,确定特殊特性的选 择和控制,以利于更好地满足顾客。四、 在组织制订质量目标和相关的培训、纠正和预防措施过程中,代表顾客的意愿发言。②顾客代表代表顾客参加所有的质量活动。19) 最高管理者是否认为需要定期开展管理评审?开展了管理评审吗?评审了一些什么内容?有无评审输出,是否包括资源需求与改进建议?答:①管理评审有必要定期开展②2004年10月底进行了第一次管理评审③对所有部门所有过程体系所有要素进行了评审④评审输出有管理评审报告,评审提出的资源需求和改进建议,均制定了整改计划。20) 管理评审是否涵盖本技术规范的所有要素?管理评审输入是否包含了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顾客反馈、纠正与预防措施、内部审核、上一次管理评审、公司的重大变更、质量成本、现场的失效、改进的建议等?答:评审包括了质量体系所有要求及其业绩趋势,以上所述在管理评审资料中全能找到。21) 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改进和资源需求?答:管理评审的输出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有整改计划、并逐步实施。22) 管理评审是否评价了这些失效对质量、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和冲击?答:如果产品有问题,对质量、安全、环境影响由技术部评价。23) 组织决定实施ISO/TS 16949的初衷是什么?最高管理者在推行ISO/TS 16949时参与了哪些活动,遇到了哪些困惑的问题?答: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员工质量意识素质。总经理参加策划、咨询公司选择、培训、监督执行,参加方针、目标、业务计划的制定,主持管理评审。24) 内部沟通顺畅有效吗?目前还存在哪些沟通不良的现象?是否有具体的措施?答:还行,公司所有员工比较听话,主要是一些聋哑人,存在一些障碍,但是他们都识字,基本没有太大问题。25) 组织是否有产品分包?分包活动是如何控制的?答:①外包过程有零部件的委外加工,工装、模具制造的委外加工,监测器具的委外检定,产品委外的检验和试验②其控制按《外包过程管理规定》执行。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❻ ISO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三层文件指的是哪三个文件

一阶文件就是管理手册,二阶文件是程序文件,主要讲过程和流程。三阶文件是作业指导书,讲的是管理规范、操作方法。

三体系认证体系文件是组织依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并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而编制的。文件规定了组织的方针目标,各项活动的运行准则。体系文件一经最高管理者或其授权人批准发布,在组织内部的地位即已被确定,具有法规效力和强制的约束力。

(6)体系最高管理者授权书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标准的某些要求在组织里可能不存在,或由于工作分工等原因造成对标准的某些要求没有或很少参与, 增加了对这些要求的理解难度,如很多人没有8.4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的经历。针对这些要求,在以后工作中可以慢慢努力理解并掌握。

在理解标准时,要使用定位理解的原则,如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6质量管理体系策划,8.1运行策划和控制,再如6.3变更的策划,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8.3.6 设计和开发更改,8.5.6更改控制 。

❼ TS16949体系的质量手册是不是必须由最高管理者发布

质量手册不是质量部门发布的吗?最高管理者批准就行了吧。

❽ 管理者代表授权书4项责任是什么

一、确保按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体系;
二、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体系业绩和改进绩效的需求;
三、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法律法规、顾客、相关方要求的意识;
四、负责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❾ 最高管理者应赋予顾客代表哪些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是:
1、最高管理者应向企业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2、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
3、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资源的获得和适宜。
4、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5、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包括评价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保持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
6、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❿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任命书怎样写

答: 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现任命 为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事宜。

最高管理者:
2012-07-28

热点内容
重百超市供应商系统 发布:2021-11-27 07:59:12 浏览:259
成都瓦尔塔蓄电池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9 浏览:828
宁波办公用品供应商 发布:2021-11-27 07:59:05 浏览:753
广州人人店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3 浏览:49
旺旺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59 浏览:362
三折门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20 浏览: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7 浏览:728
木旯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5 浏览:464
供应商开发年度总结 发布:2021-11-27 07:58:07 浏览:578
汤臣钙片代理人是谁 发布:2021-11-27 07:56:27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