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销代理 » 经销商制约

经销商制约

发布时间: 2021-01-20 20:42:14

⑴ 如何应对经销商窜货

导语: 由于经销商与厂家的利益不一致,各方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行为。我们在销售过程中,往往会遇见经销商窜货“摁下葫芦瓢起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象,对窜货行为的预防和治理不力,将会严重影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经销商串货是伴随销售过程的始终的一大顽疾。由于经销商与厂家的利益不一致,各方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行为。我们在销售过程中,往往会遇见经销商窜货“摁下葫芦瓢起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象,对窜货行为的预防和治理不力,将会严重影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对经销商窜货的预防和治理,首先应该引起厂家的高度重视,其次应该采取有效得力的预防和治理措施。预防为主 从根源上防止窜货的发生窜货治理要以预防为主,往往等事情发生了以后去补救已经造成挽回的损失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1.选对经销商我们在选择经销商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除了考察他的市场能力、影响理念、合作意愿等因素,还要对其经营历史进行调查,看其有没有恶意窜货的历史。若一个经销商是从卖窜货发的家,而且一直与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进行合作,窜货乃家常便饭,你不要指望他与你合作就会“改邪归正”,这样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经销商索性不要与其合作。2.签合同、明细则在合作开始确立的时候,就要向经销商宣导厂家严格控制窜货和严厉打击窜货的决心。另外,要在合同条款里明确防止窜货和对窜货行为的处罚条款。虽然签了合同不能从根本上防止他窜货,但至少起到警示作用,增加他窜货的障碍和成本。3.保持销售网络的健康性和均衡性在销售网络的建设和规范过程中,既要保证市场的无缝覆盖,又要保证各个经销商之间的市场利益均衡,维持渠道的健康和均衡。如果您在一个地市有五家经销商,一家独大,其他四家没有合理的市场利益保证,那么就为窜货埋下了隐患。4.完善的价格体系和适宜的激励政策有些企业,因考虑地域间竞争程度、消费水平、市场发展阶段等因素,往往采取不同地区不同价格的政策。如果不能采取地区间包装差异化、严防死守等积极措施,很可能会导致地区间窜货的发生。另外,防止窜货也要采取适宜和科学的激励政策。很多企业的返利政策和促销费用政策往往采取层级递进策略,层级之间阶差很大。这就使很多经销商为了拿到更高返利和费用支持,为冲销量不择手段,窜货-世界品牌实验室-就发生了。笔者建议,厂家在考虑返利和促销等政策的时候,多采取一些过程性返利政策,在促销方面不要直接向经销商打款了事,而要厂家人员一起参与,形成制约和监督。5.对销售人员的考核要科学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不要简单地“以销量论英雄”,要加强过程性考核。对销售人员的考核,考核铺货率、陈列生动化、经销商服务等指标,比单纯的销量考核有效,也能防止销售人员单纯为冲销量对经销商窜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6.包装差异化这是大部分企业都能做到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的窜货乱价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防止窜货的发生。7.设置专人或专门的职能部门窜货治理是一个需要长期跟进的工作,如果条件允许,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能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也应该由专人负责。治理有力 对已发生的窜货行为进行有效遏制即使您的预防措施很科学完善,窜货也是难以完全杜绝的。那么当窜货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1.严把控 及时了解动态如果有专门的负责人,就要经常到市场上面了解动态,看是否有窜货的动态。另外,从区域经销商销量报表上也能看出端倪。比如,该区域五家经销商之前一直发展很均衡,每月销量平均在100件货左右,突然有一个月其中一家增加到500件货,没有新增的二级商和终端,没有做针对性促销,那么他的状况一定不正常,要及时监控他的销售走向,看有无窜货发生。2.抓现行 找出窜货黑手发现窜货的发生,就要试图尽快找出那个窜货的黑手。我们可通过多种途径抓到他的现形,一般我们可通过以下途径:到经销商库房里看有无留下痕迹,借交谈之余看销、进货单,跟踪进送货车辆。总之,用犯罪学的一句话总结就是“每一次犯罪都能留下痕迹”,只要你肯动脑子,一定能抓住经销商窜货的现形。3.出狠手 坚决打击窜货者的嚣张气焰一旦抓住现形,就要“下狠心,出狠手”,坚决不能纵容窜货的发生。一般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1)扣押金。如果当时合作协议里有明确的条款,并收取了窜货押金,在抓住窜货之后,先扣押金。(2)断货源。一些畅销品种直接断货,严厉打击其嚣张气焰。(3)众人围堵。采取针对性促销,使其他经销商对窜货者形成合围之势。另外对其窜货渠道制造障碍,使其难以得逞。(4)适可而止。对于一些偶然性窜货或非恶意窜货,惩罚要适度,要适可而止。

⑵ 怎样制定中小经销商管理制度

在酒水行业里,一直是“终端为王”,而经销商就是最接近“终端”的传送带。长期以来,经销商队伍,人员良莠不齐,大多都是个体经营者或是夫妻店,管理粗放。尤其对于中小经销商来说,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
谈及经销商管理制度如何建立,首先要明白在我们的经销商队伍中,批发商、特别是末级批发商占有较大的比例,其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较低、营销意识差、管理松散的现象,这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尤为突出,其90%以上属于个体经营,真正具有健全管理体系、专业营销队伍的经销商其实并不多见,“夫妻店”可谓比比皆是,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在经营中,大部分经销商很难通过管理要出效益来!通常情况下,有内部业务统计和财务分析报表者很少,多者都是随机管理,其责权不明。
一、 建立“任人唯贤”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现在不少的经销商,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由于多数经销商经营规模小,对员工素质要求不高,因而亲戚朋友便成了核心骨干力量,久而久之,因碍于情面便造成了不能有效管理员工,这种裙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经销商的自身发展。今天,经销商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引进人才,排除“家人、亲人最可靠”的那种短浅意识,因为相对上游代理商和厂家而言,经销商最欠缺的不是资本,而是人才!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经销商应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包括人才储备、岗前培训、绩效考核、职位晋级等方面都要有章可循。
二、 建立“帐目清楚”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不少经销商的财务管理仅停留在“日进日出”的简单日记上,经营开支随意支出,手续不全,不能通过健全的财务帐面体现出来。在多数经销商心目中,自己挣的钱自己当然可以想用就用,唯一的审批人员可能就是自己“老婆”,老婆也就在多数时候充当“财务总监”的角色,至于各自的工资标准、报销标准、购物标准、招待标准等完全没有谱,更没有一个健全的手续和制度来调控。因而,不少经销商有时候难免都会这样纳闷:“我平时挣得钱还是不少吗!怎么年底一算就没多少了”?所以,经销商一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无论是每月销售、损益、资产负债等都要明细体现,这样一来,我们才能知道自己赚了多少!亏了多少!需要从哪些方面降低经营成本和扭亏为盈。
三、 建立“责权明细”的营销管理制度 在经销商的管理模式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人多用、一人多职的现象最为普遍,对于小型经销商而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多者由于责权不明,便造成了绩效不佳、遇事相互推诿的现象。笔者认为,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首先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营销队伍,对每个人员须充分明确其“责、权、利”,谁销售、谁送货等都要落实到人;对于交叉工作、身兼数职的人又该如何考核等都要全面形成制度化。
在营销管理上,与上游代理商或厂家的合作环节也要细致考虑。这方面,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执行市场政策下放,让员工手中有灵活机动的市场操作空间,执行区域市场责权挂钩、使其真正摆脱打工者的心态,以经营者角度去运作管理市场,从而增加团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⑶ 经销商管理制度该怎么制定

谈及经销商管理制度如何建立,首先要明白在我们的经销商队伍中,批发商、特别是末级批发商占有较大的比例,其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较低、营销意识差、管理松散的现象,这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尤为突出,其90%以上属于个体经营,真正具有健全管理体系、专业营销队伍的经销商其实并不多见,“夫妻店”可谓比比皆是,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在经营中,大部分经销商很难通过管理要出效益来!通常情况下,有内部业务统计和财务分析报表者很少,多者都是随机管理,其责权不明;小工有时听老板的,有时听老板娘的,可谓纯粹的家庭作坊式管理。那么,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终端渠道日渐强盛的今天,我们的经销商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建立一个适应竞争发展的管理制度呢?下面笔者略谈一二。 一、 建立“任人唯贤”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现在不少的经销商,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由于多数经销商经营规模小,对员工素质要求不高,因而亲戚朋友便成了核心骨干力量,久而久之,因碍于情面便造成了不能有效管理员工,这种裙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经销商的自身发展。今天,经销商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引进人才,排除“家人、亲人最可靠”的那种短浅意识,因为相对上游代理商和厂家而言,经销商最欠缺的不是资本,而是人才!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经销商应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包括人才储备、岗前培训、绩效考核、职位晋级等方面都要有章可循。 二、 建立“帐目清楚”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不少经销商的财务管理仅停留在“日进日出”的简单日记上,经营开支随意支出,手续不全,不能通过健全的财务帐面体现出来。在多数经销商心目中,自己挣的钱自己当然可以想用就用,唯一的审批人员可能就是自己“老婆”,老婆也就在多数时候充当“财务总监”的角色,至于各自的工资标准、报销标准、购物标准、招待标准等完全没有谱,更没有一个健全的手续和制度来调控。因而,不少经销商有时候难免都会这样纳闷:“我平时挣得钱还是不少吗!怎么年底一算就没多少了”?所以,经销商一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无论是每月销售、损益、资产负债等都要明细体现,这样一来,我们才能知道自己赚了多少!亏了多少!需要从哪些方面降低经营成本和扭亏为盈。 三、 建立“责权明细”的营销管理制度: 在经销商的管理模式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人多用、一人多职的现象最为普遍,对于小型经销商而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多者由于责权不明,便造成了绩效不佳、遇事相互推诿的现象。笔者认为,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首先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营销队伍,对每个人员须充分明确其“责、权、利”,谁销售、谁送货等都要落实到人;对于交叉工作、身兼数职的人又该如何考核等都要全面形成制度化。在营销管理上,与上游代理商或厂家的合作环节也要细致考虑,这方面,为了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执行市场政策下放,让员工手中有灵活机动的市场操作空间,执行区域市场责权挂钩、使其真正摆脱打工者的心态,以经营者角度去运作管理市场,从而增加团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另外,对业务人员还应施行上岗培训、竞争上岗、绩效考核、优胜劣汰的方式管理,经销商平时须应要求业务人员施行逐级定期汇报工作,向公司反馈及时掌握的市场信息、要求业务人员提供产品信息反馈表、下线经销商库存明细表、市场动态表和终端铺货明细表等,以达到让公司能及时、灵活、有效地针对市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和及时监控市场动态。 四、 建立“科学规范”的产品管理制度: 目前,不少经销商对产品的管理大多是粗放型管理模式,对所经营产品任其自然销售,而今天精细化的产品管理才更有利于经销商加速产品的流通及与上游渠道的对接。首先,经销商对产品管理要注重“店面”与“库房”的现场管理,执行“先进先出”、“安全卫生”的基本原则。平时对“品牌产品”、“新产品”、“老产品”等要进行分类管理;而对于多种经营的经销商又要做好不同品类产品在登记、储存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如:饮料、副食、白酒、糖果等不同产品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进出”流程监控管理体系;“同时,应做好对产品“日流量”及售后监控,积极与上游代理商或厂家配合以加强产品的销售。经销商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积极向厂家反馈,并配合协助在第一时间派员前往调查处理。所以,对产品的管理,经销商一定要在“店面日销”、“库房管理”、“配送服务”、“损耗服务”、“维权服务”等多方面不断建立健全。 另外,在产品管理上,要建立严格的市场调查与产品监控体系,只有不断通过对市场消费与市场走货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保持合理的市场吞吐量,这一点很重要,可避免存货积压带来的投资风险和预防因缺货断档造成的客户流失。 五、 建立“优势互补”的厂商合作制度: 今天,“厂商合作”其实就是“资源整合”,厂家看中的是经销商的分销网络、地方关系等资源,而经销商则看好的是厂家产品的“卖相”;但聪明的经销商往往都不希望在“一棵树上吊死”,都想代理多个产品,多方面赚钱!当然,厂家也在不断想办法让经销商不要“移情别恋”。从某种角度上讲,经销商的招三募四厂家是难以控制的,但经销商如果不建立一套优势互补的厂商合作制度,也是很难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这里,经销商首先不要偏好于老品牌产品或强势企业产品,应建立“大小结合”、“强弱并存”的产品经销制度。 很多经销商认为老品牌、特别是一些有一定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品牌在市场有成熟的消费群体,且分销网络比较健全,其开发出来的新产品自然容易推广些!而对一些名不见经传、或从未见过的新品牌产品却不屑一顾、没有激情,认为风险系数大。但细想起来,风险越大的产品其市场的机会也大,因为一些老品牌的产品能称得上是全新产品的较少,多数是在原工艺基础上革新的改进产品、或对包装方式进行改变的换代产品,而新牌子产品虽然初次上市、市场基础薄弱,但只要产品定位准确、价格合理、厂家信誉好,同样值得经销商一试。 六、 建立“不断冲电”的培训学习制度: 目前,在经销商队伍中,多者对营销专业知识不了解,平时不能准确把握厂家的市场思路,对经销产品的产品特征、品牌文化、经营理念与营销模式也比较模糊,在客户面前很难通过精确的阐述进行有效的引导,有的客户买A他就说A好,买B就说B好,从而导致产品走势缓慢。所以,现代经销商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培训学习体系,对新上岗营销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学习公司营销理念、企业文化、产品知识等,经成绩考核合格后录用上岗,同时不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各种与营销有关的培训活动,让其不断“冲电”,以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当然,在管理机制方面,经销商最重要的还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针对不同的企业其机制的建立又不尽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⑷ SKF厂家如何制约授权经销商

SKF是不会制约经销商的, SKF的发展策略是双赢乃至三赢

⑸ 中小企业如何管控经销商

还真没人啊 ,,,很急吗 嘿

一、帮助经销商做市场战略规划

经销商由于因其生存方式的特点(经销别人的产品,并有一定的经销期限),往往很少对自己的企业和某个品牌进行过战略规划。所以在考虑问题时,大多不考虑长期利益,只考虑眼前利益,如果按照这个思维去运作市场的话,对于制造商来说可是致命的。经销商在制定各种市场策略时,只会想着当前利润,不考虑整个市场的发展。而整个市场是由各种渠道有机结构组合而成的:有对整个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无利可图的战略渠道;有销售量很大、但利润很薄的主渠道;还有销售量不大、利润很高的盈利渠道等等。要想把整个市场做好,就要对以上所有渠道要全部占领,并有机的组合;少做一个渠道,都不可能把整个市场运作起来。经销商的选择渠道时,肯定是哪个渠道有钱赚就做哪个渠道,要这样话那就很糟糕了。

所以,我们在选经销商的同时,双方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环境、竞争情况、制造商的策略、以及经销商在当地所处的市场位置,进行一番的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待双方打成共识后,才开始运作市场。

关键是我们如何才能让经销商接受我们的战略呢?我想经销商也是非常明智的,只要我们能切中要害,分清利弊,对将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很好的预测,并能论述出如果经销商不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损失时,经销商是不可能不按受的。因为经销商是想赚钱的,你指出一条能让他赚钱的道,他能不走吗?
按照以上思路,我曾说服过上百个经销商,目前我公司每个市场都有双方认可的发展战略;也正因为有了这个战略,才让我们和各经销商成为同舟共济、风雨与共的战略合作伙伴,才保证了我公司稳固的市场地位。

二、帮助经销商做市场,让经销商对制造商有依赖

市场发展战略制定好以后,经销商虽然接受了,但他从内心中还是半信半疑,不敢完全按此战略来进行。这时,制造商须要跟进,与经销商制定出基于以上发展战略的市场开拓方案,并成立市场运作小组,成员由制造商和经销商的销售人员共同组成,制造商的人员主导市场开拓,经销商的人进行市场维护,并要求经销商做好物流及资金的支持活动,同时制造商也应支持经销商适量的市场前期开拓的广告及销售费用。

在市场刚开拓期间,以制造商的名义运作市场比以经销商名义运作效果好得多,况且这样有以两方面好处:其一,让经销商深切的感受到制造商的支持力度;其二,由于市场的开拓是由制造商进行的,弱化经销商在终端销售商心目中的地位,让终端销售商始终认为他们是在和制造商直接合作,削弱了经销商的控制力。于是,就让经销商对制造商有了很大的依赖。

三、设计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要想很好的控制经销商,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让经销商太强大,经销商太强大就会对制造商有威胁(所以在选经销商时,最好不要选公司整体实力大于自己的经销商)。就是因为国美太强大,所以国内的家电制造商必须听国美的话。所以,给经销商设计利润空间,描绘经销商的发展曲线是制造商的必修课。

如何来设计呢?我的观点是:让经销商赚钱是不变的法则,但决不能让经销商赚暴利。所以我们在设计时,考虑经销商的欲望逐年递增的情况,设计经销商每年利润的增长幅度,设计出一个“鸡肋”,让经销商觉得:不做,转行吧—可惜;做—每年总有固定增长的收入。

四、有策略的对经销商进行培训

现在企业都在加强培训力,认为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我认为对经销商的培训可不能像公司内训,要慎重。现在很多企业组织好经销商的领导去参加EMBA教育,等他们毕业了,他也和你拜拜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厉害了,做你这个品牌的经销商有点屈才了。我就目睹了5例转行的经销商,现在他们去开厂创自己的品牌了,至于他们能不能成功,还很难下定论,但对我们制造商来说,至少是失败的。

给经销商培训是必须的,否则经销商不了解制造商的发展思路,双方形成不了共识是没法运作市场的。但是,我们给经销商的培训,一定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的价值观等有利于公司控制的培训,而不是盲目的提升经销商的较高的理念,这样是不利于经销商和公司均衡发展。记住:制造商的发展速度一定要超过经销发展的速度,制造商对市场的洞察力以及发展理念一定要强于经销商。
五、不断的对经销商进行思想的灌注

我向来憎恨传销—这种违法的行为,但我却暗暗赞叹他们的成功“洗脑”的方式。我经常让我的业务员去给我的经销商“洗脑”,让他们全力运作我们的品牌,忠于我们的品牌。为此,我们给经销商塑造出一个美好的愿景,让他们知道当他们做好我公司品牌好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效果是非常的明显。在我公司中,那些口才好、说服力强的业务员所管辖客户的忠诚度,就是明显强于那些口才稍差、说服力稍弱一点的业务员所管辖客户的忠诚度。

所以,制造商不断给经销商进行思想的灌注的工作犹为重要。

六、帮助经销商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能力

中小企业对应的经销商,大多是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管理不规范。制造商要引导他们往规范的方向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帮助他们培养人才,帮助他们建立各电脑管理软件,甚至制造商定期还派自己的中层经理到经销商处做一段时间的示范管理,等等。这样双方才能合作的更加紧密。

七、制定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并严格把关

经销商是合作商,不是制造商的隶属单位,他们满心只考虑自身如何能够赚钱,所以他们不但不会维护制造商的市场管理制度,反而还不断研究制造商的政策,去寻找有没有漏洞可钻。这对制造商来说是一种考验,要想管理好市场,没有严密、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是不行的。

光有制度,不能严格的执行也是不行的。客户有时违规,对公司来说一种试探,看公司的态度,假如公司原则性很强,予以惩罚,客户下次就不敢了;假如公司管控不严,下次他就会变本加厉的,到那时公司再想去管已是来不及了。

八、适当把控品牌经销的期限和区域

在我公司现在有两种经销商严重的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我很困惑。一种是区域过大的经销商,他虽然把控很大的市场,却根本没有能力将整个市场操作起来,有很多市场都是空白,但是中心城市却运作得较好,让制造商很难做出取舍:动他—中心城市可能也不保,不动他—还有大片的市场没做 。另一种是经销商的合同期限过长,有的必须要做出调整和淘汰,但由于合同没到期,做出调整对于制造商来说损失太大。这是公司从小企业发展到大企业必经的过程。公司刚起步时,为了能够吸引经销商来经销我们的产品,便把很大的区域都签给总经销了,而且合同的期限多为三到五年不等。

面对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利于制造商对经销商的管控,所以在给经销商划定区域时,一定要考虑经销商的能力,最好是一个地区设立一个经销商。这样可以让经销商全身心的投入到某一个区域,避免区域过大的经销商“猴子掰玉米”式的运作市场—做了一个丢了别一个,每个市场都是蜻蜓点水似的进入,每个市场都不深入。同时,对于制造商来说还可以削弱经销的势力范围,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即使某一市场出了问题,调整也容易不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运作。

对于经销合同,最好一年签订一次,经销期限一次授权一年,这样可以增加经销商紧迫感,并珍惜这一年的经销权。但是制造商必须要让经销商明白一个道理,“制造商没有道理不和一个合作非常愉快的合作商进行合作”。否则,经销商会不愿意签这样的经销合同的。

九、制造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最终,经销商是否有意愿和制造商合作,是看经销你这个品牌能否让他赚钱?你的品牌价值是不是本行业处于前列的?你的品牌是不是能得到消费者认可?消费者选购你产品的理由是什么吗?你公司将来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为什么可口可乐对经销商的要求会这么“牛”?宝洁公司也同样?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的回答上面的问题。所以,经销商愿听制造商的话实际是看在钱的份上,因为你能帮助他赚钱,所以他就听你话了;当你不能让他赚钱了,他马上就不听你话了。所以,作为制造商,应该把的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作为重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经销商的合作欲望,这才是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唯一途径。

⑹ 经销商遭遇窜货怎么办

这个窜货问题按说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似乎一直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其实,窜货本身就是一种符合商业常理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合理的,是正常的,所谓的解决窜货问题,其实都是在维护经销商或是厂家在某一方市场的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已。窜货行为本身,只是个有因有果的商业行为。 这窜货行为本身存在三个基本特性:第一点,谁是窜货行为的发起人?是厂家的业务人员?还是当地的经销商?乃至是当地的二批商?第二,窜货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纯粹是了某方的利益最大化,还是一种报复行为?第三,制约或是说影响窜货行为的因素有那个几个,是窜货的商业成本?这成本太高则没有商业价值,除非纯粹为了感性的报复出气行为。还是担心会遭遇对方更为严重强烈的报复行为?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小型经销商更容易遭遇窜货的骚扰,一般来说,大型经销商在当地的社会关系较强,市场信息反映灵敏,方方面面比较吃得开,社会关系广活动能力较强,加之由于销量大,容易获得厂家高层的重视,且与厂家高层关系较为紧密,无论是其他经销商还是厂家的业务人员都惹不起。而小型经销商一来是在厂家高层那里地位不高,甚至有些厂家高层都不认识这些小经销商,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重视了。二来出于自身的实力所限,对所辖市场的掌控权不够强,覆盖面也不够,甚至连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力都存在欠缺,导致无论市场业务人员还是其他经销商,乃至是一些二批商,有这个胆子敢于欺负小型经销商。小经销商往往是申诉无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市场被窜货冲击的一塌糊涂:这窜货要是接二连三地整这么几下这以后还怎么做生意? 问题总是有解决办法的,现在倡导和谐社会,这解决窜货问题,也有很多和谐的处理办法。 窜货的发起人是谁?主要是三类人,一是厂家的业务人员,二是其他地区的经销商,三是本地区的下级分销商。 下面,我们再来逐一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相关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窜货的发起人多半是厂家业务人员,至少是参与其中的(当然,绝大多数实施窜货行为的厂家业务人员不是负责被窜货地区的)。厂家业务人员是不怕经销商的,他们窜货多为个人的销售业绩,而个人销售业绩的变现,则掌握在厂家高层手里,也就是说,厂家的业务人员可能不买经销商的帐,但是,谁也不敢不买厂家高层的帐,唯一能制约这些厂家业务人员的,也就只有厂家的高层了, 而作为厂家的高层,往往不会对某一块局部市场的小问题会有过多的关注,再说了,窜货这种事情又存在许多可以扯皮的地方。例如,主动窜货还是被动窜货,还是一些自然的流货而已,这窜货会不会刺激经销商对现有自辖市场的管理和投入等等,尤其是小型经销商,在某个单点市场上遭遇点窜货,厂家的高层很少有高度关注的。但是,若是存在大片市场的窜货行为,或是存在这种发展趋势,这将对市场建设和价格体系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不可能不引起厂家高层的重视,这厂家高层一重视,下面的业务人员也没这个胆子敢操作窜货了。可是,小型经销商往往也只是自己的局部市场遭遇到窜货,远没到能惊动厂家高层的地方,这该怎么办呢? 团结就是力量,在生产厂家的下属经销商群中,大多数都是中小型经销商,若是某个小型经销商能联合起一批同样的中小行经销商起来,联合就某个问题找到厂家高层,厂家高层自然是高度重视的。也就是说,在小型经销商遭遇窜货后,迅速与这个厂家经销商群中的其他经销商迅速联系沟通,将相关的窜货问题和导致的后果损失通报给他们,着重强调这就是厂家高层放纵其业务人员所导致的后果。今天事故出现在我这里,明天就有可能到你那边,我这已经是前车之鉴,大家没必要和我一样遭遇这种事情,为了安全起见,为了从预防的角度解决问题,大家一起联合起来向厂家高层来反映这个问题,确保大家的利益不受影响。试想一下,厂家的某位业务人员在某块区域市场的操作窜货,导致了全国多位经销商接连不断的抗议和申诉,这厂家高层自然是高度重视,毕竟,厂家高层可以不买一位小型经销商的帐,但谁也不敢不买一群经销商的帐。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厂家高层为安抚众经销商,往往会下令严格调查此事,严肃处理相关的责任人, 补偿相关损失,这么一处理,一方面能挽回些损失;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震慑了其他的厂家业务人员,虽然是个小经销商,但能量大,折腾起来厉害,最好别惹。 窜货的其他两类人,则是同行,本地的或是外地的经销商,他们的窜货行为,要么是为了更大的利益,要么是为了报复,从这两点出发,我们再来寻求解决方案。 从窜货到利益的实现,这中间有个必须要经过的环节,就是窜过来的货必须的顺畅的销售出去,这中间其实存在许多被攻击的方面: 第一,窜过来的货是否具备相关的质检手续?一般来说,窜货极少有办理这些质检手续的,即便是有,也是货物窜出来的市场管理部门所出具的,而国内的市场管理部门往往是谁也不买谁的帐,你的货在其他市场被证明是合格的,到我这里不见得一定也是合格的,我得再检查才行。若是本地的小经销商到本地的市场管理部门举报一下,必定会让这个窜货的经销商吃不了兜着走的。 第二,在窜过来的货中,配套的赠品或是其他商品是否到位?窜货一般不会连着赠品窜,若是本地的小经销商把这个信息点放大,就将导致窜货过来的经销商难以用正常价格进行货物销售。 第三,现在有很多厂家针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产品策略,那么,这窜过来的货是不是为其他市场所生产的?若是存在产品适用性和等级低于现有本地市场销售的正品,那么,在性价比上则降低不少,这个信息点扩散出去,又会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攻击,将在很大程度阻碍窜过来的货无法正常销售出售,也就没法变现,那这窜货的经济意义就实现不了,也就失去了再次窜货的信心了。 还有一种窜货行为是因为报复,许多人把在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能让自己憋上一肚子闷气,非得找机会把这口闷气给出了,哪怕出点钱损失点利益也在所不惜。如果被窜货经销商曾在某个场合和时期,因为经济利益或是感情利益得罪了窜货经销商,对方为图出口气,或是挽回些什么东西,整出这些窜货来,以图一时之快,这种情况,硬顶下去没多少用,得要主动示和。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国人好面子,这口气咽不下,那口气也咽不下,什么事情都要个说法,不管有理没理都要。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光是表面上的示好只是一个方面,还得有其他手段,美国有位总统说的好,说话要温柔,但手里要有大棒。你还得通过一些事例证明,你也具备反窜货的能力,只不过你想和平处理这件事,不愿意把事情闹大而已。 当然了,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从预防的角度来解决窜货问题,因为,只要在做生意,这个窜货问题一直会发生,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对于当前已经出现的窜货问题,不赶紧设法处理,不制造点影响出来,难免以后还得再次出现。 他串你也串,以串对串。别人串货说明你拿货的价格过高,你也想办法去拿到低价货吧 国内厂家对小型经销商实际上当成他的一个客户 ,对经销商的市场保护其实是保护不了,这是现实的,只有把您的客户做到位,把市场做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保护了。 一、查清来源,掌握证据; 二、及时向厂商反映; 三、向一、二级经销商反映,防止业务员个人行为; 四、给予威胁(一、二级经销商更怕窜货); 五、想办法壮大自己。

⑺ 没经本地经销商,卖同一厂家产品,会受什么法律制约

无权代理营销,涉嫌侵犯企业经营权益

⑻ 中小企业应如何管控经销商

一、帮助经销商做市场战略规划

经销商由于因其生存方式的特点(经销别人的产品,并有一定的经销期限),往往很少对自己的企业和某个品牌进行过战略规划。所以在考虑问题时,大多不考虑长期利益,只考虑眼前利益,如果按照这个思维去运作市场的话,对于制造商来说可是致命的。经销商在制定各种市场策略时,只会想着当前利润,不考虑整个市场的发展。而整个市场是由各种渠道有机结构组合而成的:有对整个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无利可图的战略渠道;有销售量很大、但利润很薄的主渠道;还有销售量不大、利润很高的盈利渠道等等。要想把整个市场做好,就要对以上所有渠道要全部占领,并有机的组合;少做一个渠道,都不可能把整个市场运作起来。经销商的选择渠道时,肯定是哪个渠道有钱赚就做哪个渠道,要这样话那就很糟糕了。

所以,我们在选经销商的同时,双方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环境、竞争情况、制造商的策略、以及经销商在当地所处的市场位置,进行一番的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待双方打成共识后,才开始运作市场。

关键是我们如何才能让经销商接受我们的战略呢?我想经销商也是非常明智的,只要我们能切中要害,分清利弊,对将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很好的预测,并能论述出如果经销商不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损失时,经销商是不可能不按受的。因为经销商是想赚钱的,你指出一条能让他赚钱的道,他能不走吗?
按照以上思路,我曾说服过上百个经销商,目前我公司每个市场都有双方认可的发展战略;也正因为有了这个战略,才让我们和各经销商成为同舟共济、风雨与共的战略合作伙伴,才保证了我公司稳固的市场地位。

二、帮助经销商做市场,让经销商对制造商有依赖

市场发展战略制定好以后,经销商虽然接受了,但他从内心中还是半信半疑,不敢完全按此战略来进行。这时,制造商须要跟进,与经销商制定出基于以上发展战略的市场开拓方案,并成立市场运作小组,成员由制造商和经销商的销售人员共同组成,制造商的人员主导市场开拓,经销商的人进行市场维护,并要求经销商做好物流及资金的支持活动,同时制造商也应支持经销商适量的市场前期开拓的广告及销售费用。

在市场刚开拓期间,以制造商的名义运作市场比以经销商名义运作效果好得多,况且这样有以两方面好处:其一,让经销商深切的感受到制造商的支持力度;其二,由于市场的开拓是由制造商进行的,弱化经销商在终端销售商心目中的地位,让终端销售商始终认为他们是在和制造商直接合作,削弱了经销商的控制力。于是,就让经销商对制造商有了很大的依赖。

三、设计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要想很好的控制经销商,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让经销商太强大,经销商太强大就会对制造商有威胁(所以在选经销商时,最好不要选公司整体实力大于自己的经销商)。就是因为国美太强大,所以国内的家电制造商必须听国美的话。所以,给经销商设计利润空间,描绘经销商的发展曲线是制造商的必修课。

如何来设计呢?我的观点是:让经销商赚钱是不变的法则,但决不能让经销商赚暴利。所以我们在设计时,考虑经销商的欲望逐年递增的情况,设计经销商每年利润的增长幅度,设计出一个“鸡肋”,让经销商觉得:不做,转行吧—可惜;做—每年总有固定增长的收入。

四、有策略的对经销商进行培训

现在企业都在加强培训力,认为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我认为对经销商的培训可不能像公司内训,要慎重。现在很多企业组织好经销商的领导去参加EMBA教育,等他们毕业了,他也和你拜拜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厉害了,做你这个品牌的经销商有点屈才了。我就目睹了5例转行的经销商,现在他们去开厂创自己的品牌了,至于他们能不能成功,还很难下定论,但对我们制造商来说,至少是失败的。

给经销商培训是必须的,否则经销商不了解制造商的发展思路,双方形成不了共识是没法运作市场的。但是,我们给经销商的培训,一定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的价值观等有利于公司控制的培训,而不是盲目的提升经销商的较高的理念,这样是不利于经销商和公司均衡发展。记住:制造商的发展速度一定要超过经销发展的速度,制造商对市场的洞察力以及发展理念一定要强于经销商。
五、不断的对经销商进行思想的灌注

我向来憎恨传销—这种违法的行为,但我却暗暗赞叹他们的成功“洗脑”的方式。我经常让我的业务员去给我的经销商“洗脑”,让他们全力运作我们的品牌,忠于我们的品牌。为此,我们给经销商塑造出一个美好的愿景,让他们知道当他们做好我公司品牌好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效果是非常的明显。在我公司中,那些口才好、说服力强的业务员所管辖客户的忠诚度,就是明显强于那些口才稍差、说服力稍弱一点的业务员所管辖客户的忠诚度。

所以,制造商不断给经销商进行思想的灌注的工作犹为重要。

六、帮助经销商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能力

中小企业对应的经销商,大多是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管理不规范。制造商要引导他们往规范的方向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帮助他们培养人才,帮助他们建立各电脑管理软件,甚至制造商定期还派自己的中层经理到经销商处做一段时间的示范管理,等等。这样双方才能合作的更加紧密。

七、制定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并严格把关

经销商是合作商,不是制造商的隶属单位,他们满心只考虑自身如何能够赚钱,所以他们不但不会维护制造商的市场管理制度,反而还不断研究制造商的政策,去寻找有没有漏洞可钻。这对制造商来说是一种考验,要想管理好市场,没有严密、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是不行的。

光有制度,不能严格的执行也是不行的。客户有时违规,对公司来说一种试探,看公司的态度,假如公司原则性很强,予以惩罚,客户下次就不敢了;假如公司管控不严,下次他就会变本加厉的,到那时公司再想去管已是来不及了。

八、适当把控品牌经销的期限和区域

在我公司现在有两种经销商严重的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我很困惑。一种是区域过大的经销商,他虽然把控很大的市场,却根本没有能力将整个市场操作起来,有很多市场都是空白,但是中心城市却运作得较好,让制造商很难做出取舍:动他—中心城市可能也不保,不动他—还有大片的市场没做 。另一种是经销商的合同期限过长,有的必须要做出调整和淘汰,但由于合同没到期,做出调整对于制造商来说损失太大。这是公司从小企业发展到大企业必经的过程。公司刚起步时,为了能够吸引经销商来经销我们的产品,便把很大的区域都签给总经销了,而且合同的期限多为三到五年不等。

面对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利于制造商对经销商的管控,所以在给经销商划定区域时,一定要考虑经销商的能力,最好是一个地区设立一个经销商。这样可以让经销商全身心的投入到某一个区域,避免区域过大的经销商“猴子掰玉米”式的运作市场—做了一个丢了别一个,每个市场都是蜻蜓点水似的进入,每个市场都不深入。同时,对于制造商来说还可以削弱经销的势力范围,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即使某一市场出了问题,调整也容易不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运作。

对于经销合同,最好一年签订一次,经销期限一次授权一年,这样可以增加经销商紧迫感,并珍惜这一年的经销权。但是制造商必须要让经销商明白一个道理,“制造商没有道理不和一个合作非常愉快的合作商进行合作”。否则,经销商会不愿意签这样的经销合同的。

九、制造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最终,经销商是否有意愿和制造商合作,是看经销你这个品牌能否让他赚钱?你的品牌价值是不是本行业处于前列的?你的品牌是不是能得到消费者认可?消费者选购你产品的理由是什么吗?你公司将来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为什么可口可乐对经销商的要求会这么“牛”?宝洁公司也同样?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的回答上面的问题。所以,经销商愿听制造商的话实际是看在钱的份上,因为你能帮助他赚钱,所以他就听你话了;当你不能让他赚钱了,他马上就不听你话了。所以,作为制造商,应该把的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作为重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经销商的合作欲望,这才是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唯一途径。

⑼ 小型经销商遭遇窜货怎么办

这个窜货问题按说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似乎一直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其实,窜货本身就是一种符合商业常理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合理的,是正常的,所谓的解决窜货问题,其实都是在维护经销商或是厂家在某一方市场的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已。窜货行为本身,只是个有因有果的商业行为。 这窜货行为本身存在三个基本特性:第一点,谁是窜货行为的发起人?是厂家的业务人员?还是当地的经销商?乃至是当地的二批商?第二,窜货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纯粹为了某方的利益最大化,还是一种报复行为?第三,制约或是说影响窜货行为的因素有那个几个,是窜货的商业成本?这成本太高则没有商业价值,除非纯粹为了感性的报复出气行为。还是担心会遭遇对方更为严重强烈的报复行为?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小型经销商更容易遭遇窜货的骚扰,一般来说,大型经销商在当地的社会关系较强,市场信息反应速度灵敏,方方面面比较吃得开,社会关系广,活动能力较强,加之由于销量大,容易获得厂家高层的重视,且与厂家高层关系较为紧密,无论是其他经销商还是厂家的业务人员都惹不起。而小型经销商一来是在厂家高层那里地位不高,甚至有些厂家高层都不认识这些小经销商,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重视了。二来出于自身的实力所限,对所辖市场的掌控权不够强,覆盖面也不够,甚至连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力都存在欠缺,导致无论市场业务人员还是其他经销商,乃至是一些二批商,有这个胆子敢于欺负小型经销商。小经销商往往是申诉无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市场被窜货冲击得一塌糊涂:这窜货要是接二连三地整这么几下这以后还怎么做生意? 其实,也有许多经销商朋友说,这对付窜货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就是打。讲那么多道理没用的,对方要是也讲道理就不会窜货了,既然对方(窜货方)都不讲道理,那我还讲什么道理,直接动手就是了。遇到有胆敢窜货的,打他个人仰马翻,窜过来的货直接没收,看谁还有胆子敢窜货。但是,现在是法制社会,这打人也不是个办法。 问题总是有解决办法的,现在倡导和谐社会,解决窜货问题,也有很多和谐的处理办法。 在小型经销商遭遇窜货时,首先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判断,一是窜货行为的发起人是谁?二是窜货目的是什么?第三,这次窜货,对方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把这些问题弄明白后,相关的解决方案自然而然也就浮现出来了。 窜货的发起人是谁?主要是三类人,一是厂家的业务人员,二是其他地区的经销商,三是本地区的下级分销商。 窜货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赚钱,二是为了打击报复。 窜货操作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一是操作成本太高,甚至超过了利润,则失去了窜货的意义;二是担心招致对方的报复行为,从此结上冤家对头;三是被窜过来的货无法正常出货,砸在自己手里。 下面,我们再来逐一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相关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窜货的发起人多半是厂家业务人员,至少是参与其中的(当然,绝大多数实施窜货行为的厂家业务人员不是负责被窜货地区的)。厂家业务人员是不怕经销商的,他们窜货多为个人的销售业绩,而个人销售业绩的变现,则掌握在厂家高层手里。也就是说,厂家的业务人员可能不买经销商的帐,但是,谁也不敢不买厂家高层的帐,唯一能制约这些厂家业务人员的,也就只有厂家的高层了, 而作为厂家的高层,往往不会对某一块局部市场的小问题会有过多的关注,再说了,窜货这种事情又存在许多可以扯皮的地方。例如,主动窜货还是被动窜货,还是一些自然的流货而已,这窜货会不会刺激经销商对现有自辖市场的管理和投入等等,尤其是小型经销商,在某个单点市场上遭遇点窜货,厂家的高层很少有高度关注的。但是,若是存在大片市场的窜货行为,或是存在这种发展趋势,这将对市场建设和价格体系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不可能不引起厂家高层的重视,这厂家高层一重视,下面的业务人员也没这个胆子敢操作窜货了。可是,小型经销商往往也只是自己的局部市场遭遇到窜货,远没到能惊动厂家高层的地方,这该怎么办呢? 团结就是力量,在生产厂家的下属经销商群中,大多数都是中小型经销商,若是某个小型经销商能联合起一批同样的中小行经销商起来,联合就某个问题找到厂家高层,厂家高层自然是高度重视的。也就是说,在小型经销商遭遇窜货后,迅速与这个厂家经销商群中的其他经销商迅速联系沟通,将相关的窜货问题和导致的后果损失通报给他们,着重强调这就是厂家高层放纵其业务人员所导致的后果。今天事故出现在我这里,明天就有可能到你那边,我这已经是前车之鉴,大家没必要和我一样遭遇这种事情,为了安全起见,为了从预防的角度解决问题,大家一起联合起来向厂家高层来反映这个问题,确保大家的利益不受影响。试想一下,厂家的某位业务人员在某块区域市场的操作窜货,导致了全国多位经销商接连不断的抗议和申诉,这厂家高层自然是高度重视,毕竟,厂家高层可以不买一位小型经销商的帐,但谁也不敢不买一群经销商的帐。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厂家高层为安抚众经销商,往往会下令严格调查此事,严肃处理相关的责任人,补偿相关损失,这么一处理,一方面能挽回些损失;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震慑了其他的厂家业务人员,虽然是个小经销商,但能量大,折腾起来厉害,最好别惹。 窜货的其他两类人,则是同行,本地的或是外地的经销商,他们的窜货行为,要么是为了更大的利益,要么是为了报复,从这两点出发,我们再来寻求解决方案。 从窜货到利益的实现,这中间有个必须要经过的环节,就是窜过来的货必须得顺畅的销售出去,这中间其实存在许多被攻击的方面: 第一, 窜过来的货是否具备相关的质检手续?一般来说,窜货极少有办理这些质检手续的,即便是有,也是货物窜出来的市场管理部门所出具的,而国内的市场管理部门往往是谁也不买谁的帐,你的货在其他市场被证明是合格的,到我这里不见得一定也是合格的,我得再检查才行。若是本地的小经销商到本地的市场管理部门举报一下,必定会让这个窜货的经销商吃不了兜着走的。 第二, 在窜过来的货中,配套的赠品或是其他商品是否到位?窜货一般不会连着赠品窜,若是本地的小经销商把这个信息点放大,就将导致窜货过来的经销商难以用正常价格进行货物销售。 第三, 现在有很多厂家针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产品策略,那么,这窜过来的货是不是为其他市场所生产的?若是存在产品适用性和等级低于现有本地市场销售的正品,那么,在性价比上则降低不少,这个信息点扩散出去,又会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第四, 即便面对同样厂家的同一产品,中国消费者的一直有个根深蒂固的产品等级概念,例如大厂和小厂,正品和副品,外地窜过来的货与一直在本地销售的货,多少会有些区别,这些区别,也就是存在可被攻击的方面,例如,散步一些如何鉴别所谓正品货与副品货(也就是窜过来的产品)的区别办法等等。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攻击,将在很大程度阻碍窜过来的货无法正常销售出售,也就没法变现,那这窜货的经济意义就实现不了,也就失去了再次窜货的信心了。 还有一种窜货行为是因为报复,许多人把在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能让自己憋上一肚子闷气,非得找机会把这口闷气给出了,哪怕出点钱损失点利益也在所不惜。如果被窜货经销商曾在某个场合和时期,因为经济利益或是感情利益得罪了窜货经销商,对方为图出口气,或是挽回些什么东西,整出这些窜货来,以图一时之快,这种情况,硬顶下去没多少用,得要主动示和。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国人好面子,这口气咽不下,那口气也咽不下,什么事情都要个说法,不管有理没理都要。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光是表面上的示好只是一个方面,还得有其他手段,美国有位总统说的好,“说话要温柔,但手里要有大棒”。你还得通过一些事例证明,你也具备反窜货的能力,只不过你想和平处理这件事,不愿意把事情闹大而已。

热点内容
重百超市供应商系统 发布:2021-11-27 07:59:12 浏览:259
成都瓦尔塔蓄电池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9 浏览:828
宁波办公用品供应商 发布:2021-11-27 07:59:05 浏览:753
广州人人店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3 浏览:49
旺旺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59 浏览:362
三折门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20 浏览: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7 浏览:728
木旯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5 浏览:464
供应商开发年度总结 发布:2021-11-27 07:58:07 浏览:578
汤臣钙片代理人是谁 发布:2021-11-27 07:56:27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