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策划 » 南昌市招商引资政策

南昌市招商引资政策

发布时间: 2021-02-28 03:37:34

Ⅰ 南昌怎么样

在南昌读的大学,现在很怀念:拌粉,麻辣烫,海带排骨汤...还有一家在青山路四川人开的餐馆味道好好.在外这么多年没有吃过那种美味了!南昌,我就喜欢!

Ⅱ 南昌改革开放31年来的经济发展

1978年以来的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的30年,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宏观经济指标强劲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大国地位基本确立。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南昌依托全国经济腾飞的东风,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经济在总量突破的同时实现了质的飞跃,在结构调整的同时实现了全面发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了效益的提升,走出了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南昌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改革开放以来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中,市委、市政府带领南昌人民始终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平稳的发展。2007年,南昌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389.8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29.5倍,年均递增12.5%。2007年南昌只要用三天半时间就可以创造1978年一年的GDP。年人均GDP达到30460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9.6倍,年均递增11.0%。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已越过了4000美元。
(二)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在经济总量成倍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南昌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显著成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的格局,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9.3:49.2:21.5“二一三”,转变为2007年6.2:54.3:39.5“二三一”。与1978年相比,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3.4%,比重上升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4.9%,比重上升18.0个百分点。同时,南昌第一产业正走上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之路,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3.4亿元,比1978年增长4.1倍。
产业内部结构日益合理。工业结构由“轻轻重重”转变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1979—2007年,轻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6%,重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0%。轻重工业比重分别由1978年的各占一半转变为2007年的54.3%和45.7%。农业结构由“以粮为纲”转变为农经并举、各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2007年纯农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85.4%下降为39.9%,牧渔业比重则由11.8%和1.4%上升为33.7%和23.2%。
所有制结构稳步调整。改革开放使南昌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得到彻底改变,逐步剪除了所有制对生产力的束缚,形成了国有经济继续壮大、个私经济迅速崛起、外资经济日益增多的形势。1978年,在南昌的GDP中,公有制经济比重达95%以上。至2007年,公有制经济比重降至45.1%。非公有制经济对南昌的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县域经济特色鲜明。南昌县、新建县和青山湖区已逐步建设成为以工业化为基础,内需及外向经济两轮共同驱动的综合强县。东湖区和西湖区作为老城区,消费品市场占有量达到南昌市一半以上,正进一步强化南昌市“商贸中心”地位。青云谱区楼宇经济、旅游经济和物流集群快速发展,将成为南昌市商业副中心。进贤县、安义县和湾里区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已成为南昌市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南昌市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空调、造纸、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持产业。红谷滩新区利用山水优势,已初步建成以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融文化、商务、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产业基地雏形初现。英雄经济开发区正向休闲度假、科技展示、生物科技、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发展。
(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南昌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储蓄连年上升,生活由温饱跨入小康,正迈向富裕。2007年南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76元,比1980年增长37.6倍;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34元,比1978年增长39.9倍。收入提高使居民的家庭财产持续增加。2007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44.57亿元,人均储蓄存款额从1978年的29元提高到1.6万元。
居民家庭各项消费支出大幅度上升。2007年,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0064元,比1981年增长26.2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72元,比1978年增长26.5倍。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底,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45台,电冰箱102台,空调115.33台,电脑51.33台,电话87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0台,电冰箱45台,空调25台,摩托车40辆,电话72台。
居民生活环境日益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降低,是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1980年南昌市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分别为59.6%、63.0%,2007年已下降到39.9%、50.2%,分别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2007年底,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80年的4.88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7.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也由1978年的7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42.32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978年的0.6人提高到2007年的51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财政金融日益壮大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南昌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南昌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90.61亿元,比1978年增长76.2倍,年均递增16.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7.22亿元,比1978年增长33.2倍,年均递增13.0%。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区达到6个。收入质量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1978的79.2%提高到91.7%。金融事业快速发展,存贷款余额迅速攀升。2007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763.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742.33亿元,而1978年银行存贷余额仅为2.75亿元和9.92亿元。
(五)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工业从独立自主自我发展的封闭体系,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初步形成汽车、空调、医药等十大产品制造业基地,光电子、新材料、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迅速崛起,方兴未艾。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32.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3.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占达到2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3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71.80亿元,比1978年增长68.5倍,年均增长15.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2007年和1978年相比,钢材增长40.2倍,年均增长13.7%;汽车增长70.4倍,年均增长15.9%;发电量增长4.6倍,年均增长6.1%;卷烟增长3.1倍,年均增长5.0%;水泥增长50.7倍,年均增长14.6%。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7年,南昌万元产值GDP能耗为0.955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3.28,实现利润53.23亿元,实现税金74.46亿元。
(六)投资规模空前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将扩大有效投入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水平、提高竞争实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手段,重点加大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重点生产性项目投入,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能源、原材料等“瓶颈”制约得到缓解,投资规模空前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南昌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9.89亿元,比1978年增长670.5倍,年均增长25.2%,其中非国有投资完成531.54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64.8%,比1978年的4.8%提高了60个百分点;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4.12亿元,其中非国有投资达到495.44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比重达到64.0%;在非国有投资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15.59亿元,个体投资11.20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例已调整为0.1:39.6:60.3。
(七)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2007年,南昌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1.9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达到23.36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197倍。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招商引资为南昌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南昌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使南昌成为了国际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热地。30年里,南昌市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886个,合同外资79.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15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占南昌主要经济指标的比重逐年加大,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推动南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264.38亿元,占全市的20.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14.9%。南昌对外旅游事业也迅速发展。2007年南昌市接待海外旅游者8.91万人次,比1983年增长14.8倍;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555万美元,比1983年增长172倍。
(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市围绕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和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这“两篇文章”,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大批交通、通讯、能源、市政和环境工程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南昌承载功能显著增强。公路已经形成了以南昌为中心,5小时通达周边省会的“5小时经济圈”。城乡路网四通八达,实现村村通公路。
城市功能布局不断优化。老城区、新城区、拓展区、生态区规划建设齐头并进,拉开了南昌“一江两岸,双城拥江”的城市框架;建设了南昌大桥、新八一大桥、生米大桥、环城高速、“八湖两河”改造美化等一大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一个集历史名城、山水都城、现代新城为一体的新南昌已经显现。仅十五期间,南昌就完成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178.43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6.8倍;2007年,南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06.4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13.0%;道路总长度从1980年的261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917公里;道路总面积从1980年的208万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1696万平方米;城市桥梁从1980年的24座增加到2007年的133座。三环十一射的城市立体交通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城市路灯从1980年的5357盏增加到2007年的45763盏;邮电通讯快速发展,2007年,南昌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21万门,移动通讯交换机容量达413万门,邮电业务总量由1978年的469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437184万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加强,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到141万立方米,管道煤气日供应量达到20.6万立方米,公共汽车由1980年的246辆增加到2007年的2448辆。
2007年,南昌市公园面积已达736公顷,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712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08平方米。
二、改革开放以来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
(一)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1978年恰好把新中国建国以来的50多年划分为大致相同长度的两个时段,两个时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差异巨大,差异产生的原因非常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都可以得出有说服力的注释,但根本性的原因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践表明我国之所以能够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态势正是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路线。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极大地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路线为南昌带来了勃勃生机,通过对中央体制改革措施的配套落实,经济社会运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政府效能不断提高,市场机制与政府管理机制得到有效的融合;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各种要素在市场竞争中提升效率;通过非公有制经济的从无到有;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建立极具地方特色,洋溢着赣鄱文化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南昌逐步建立了全新的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支撑体系。
(二)惠及百姓为经济发展提供无尽动力
人是生产力组成要素中最革命的决定因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综合国力,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当更多的百姓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当百姓能更多地获得实惠,人们就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身到经济建设之中,从而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提供无尽动力。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南昌市的广大人民通过诚实劳动获得了巨大现实利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市人民投入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的热情不断提高。今后我们仍需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更多考虑惠及百姓,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的伟大力量。
(三)加大投入为经济腾飞提供充分的保障
改革开放尤其是近10年来,南昌各项经济技术投入加速增加,大投入产生了大产出,经济腾飞动力基础得到充分的保障。客观地讲,目前我市仍属投资拉动型经济,投入增加在经济增长中仍将发挥主导作用。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1978年以来,南昌的投资增长不断加速,投资规模不断跃上新台阶,1978年南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有1.2亿元;1995年突破50亿元;2000年不到80亿元;2005年超过500亿元,2007年完成819.89亿元。
巨大的投资为改变南昌的面貌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南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居民生活环境、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城市主要设施水平跃起上新的台阶,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城市投资环境,为国内外投资者来南昌创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居民居住条件也在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中得到较大的改善。在农业方面,开展了以大江大河、门塘水库的治理、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为重点的水利建设,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工业投资一直是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2007年南昌工业投资300多亿元。通过加大投入,南昌工业经济不断转型调优,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一批工业园区脱颖而出,成为南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是南昌加速发展的基本动力
改革开放之初,南昌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支柱产业偏少,工业总量规模相对较小,工业是南昌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一直把壮大工业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以重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全面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2007年南昌工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日显突出,2007年工业占GDP的比重达38.3%,居各行业之首。加快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进程,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是实现南昌在中部崛起的基本途径。
(五)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南昌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方略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服务业得到飞速发展,1978-2007年南昌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14.9%,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为549亿元。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传统行业的比重逐步降低,新兴产业占比快速上升。南昌服务业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就业压力、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整体经济增添无限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支撑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非公经济为南昌发展增添无限活力。2007年在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员为61.37万人,股份合作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等其他经济单位就业人员达15.42万人,非公经济成为南昌就业的主体;2007年南昌规模以上工业有939家,其中非公有经济的私营企业有340家,外商及港澳台企业有134家,加上340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相当数量的为非公有制企业,非公工业已成南昌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市场批发、零售方面,除石油制品等少量商品的销售以公有经济为主承担以外,其他由非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在投资领域,民间投资比重2007年占49.2%;在服务业领域,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在南昌服务业法人单位中,国有集体单位426家,占服务业单位总数的22.8%,私营、港澳台、外商企业家,占比达77.2%,另有9.26万户服务业个体经营户。
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经济是整体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公经济紧贴市场需求,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非公经济竞相发展就是一个明证。南昌应抓住契机,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最大限度地集聚全社会生产要素,加速经济发展。
(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外开放,扩大进出口业务,加大引进内外资力度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南昌的外经外贸事业几乎是从无到有,稳步发展,2007年南昌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为31.9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3.36亿美元,进口总额8.59亿美元。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2.31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内资323亿元。
通过对外开放,引入资金、技术、管理理念、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极大地加快了南昌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外向型经济的地位已经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南昌必须不断解放思想,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外开放的吸引力。

Ⅲ 擅自减免规费,副市长受处分——江西省南昌市市政府减免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案是怎样

2002年8月17日,江西省南昌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给予深圳市南方香江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南昌香江商贸中心”优惠政策的批复》,同意免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地方收缴部分548.9万元。2002年8月18日,南昌市青山湖区政府与深圳市南方香江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建设南昌香江商贸中心协议书”,约定以每亩10万元的价格出让集体土地400亩。青山湖区原区长章小刚代表区政府在协议上签字。2002年12月5日,南昌市原常务副市长杨洪基主持召开建设项目问题协调会,议定尽快为该项目用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再次明确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只收取30%的上缴中央部分。南昌市国土资源局与会人员没有提出不同意见。会后,南昌市政府办公厅以“抄告单”形式下发了协调会议定的事项。2002年12月18日,南昌市国土资源局向开发方颁发了5个国有土地使用证。
南昌市政府擅自减免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后果严重。杨洪基、章小刚在上述违法问题中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依据《土地管理法》、《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原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报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提出由江西省人民政府责令南昌市政府依法追缴流失的国有土地资产的处理意见。
江西省纪检监察部门分别给予江西省外经贸厅厅长杨洪基(南昌市原常务副市长)、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章小刚(青山湖区原区长)行政记大过处分。对南昌市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员的失职行为,由江西省纪委、监察厅调查处理。
【分析】本案主要涉及政府擅自减免用地单位规费的问题。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百分之三十上缴中央财政,百分之七十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专项用于耕地开发”,而南昌市政府擅自减免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与法律规定明显不符。在各地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扩张冲动驱使下,一些地方不惜降低土地准入门槛,甚至出现所谓“零地价”。应该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对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是可取的,但绝不可以擅自减免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或土地出让金,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南昌市擅自减免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造成548.9万元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数额巨大,后果严重。因此,仅仅给予责任人行政记大过处分,处罚明显偏轻。
在本案中,南昌市国土资源局与会人员没有提出不同意见,是严重的失职行为。对于政府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决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从法律的角度,提出明确意见,这既是对本部门、本系统负责,也是对政府负责。

Ⅳ 江西省南昌市分公司注册流程

南昌分公司注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南昌分公司注册
昌是江西省省会城市,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洲的腹地,是唯一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邻的省会城市;南昌作为中轴连接东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拥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性地位和枢纽性区位的独特优势。国际航空港的开通,南北与东西铁路动脉的交汇,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运营,高速公路网的结点,构建起了南昌通畅快捷的立体交通网,形成了南昌1小时航程、6小时里程即可通达周边8个直辖和省会城市的“经济圈”,这个圈中聚集着4.6亿人口,并蕴含着12万亿元工业品的消费潜力。同时,政府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也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1、设立分公司的好处
1)分公司一般便于经营,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也比较简单;2)分公司承担成本费用可能要比子公司节省;3)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就流转税在所在地缴纳,利润由总公司合并纳税。在经营初期,分公司往往出现亏损,但其亏损可以冲抵总公司的利润,减轻税收负担;4)分公司交付给总公司的利润通常不必缴纳预提税;5)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资本转移,因不涉及所有权变动,不必负担税收。
2、需提供资料
总公司提供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5份(盖公章);
2)设立、历次变更章程复印件各3份(每页盖公章);
3)总公司所在地的公司登记机关出具的非公司企业法人所属分支机构核转登记函;
4)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正本复印件3份(盖公章);
5)国税登记证副本复印件3份(盖公章);
6)地税登记证副本复印件3份(盖公章);
7)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4份(盖公章);
8)资质证书复印件3份(盖公章)。

南昌营业单位(分公司)提供
1)办公经营场所的房地产租赁合同书2份,要求:
2)以总公司名称或分公司负责人姓名租用;
3)租赁面积与实际面积及经营规模一致;
4)租赁用途与实际用途及经营范围一致;
5)租赁期限一年或以上;
6)该合同须经房屋租赁管理所登记。
7)南昌营业单位(分公司)负责人的身份证,分公司的电话、传真、邮箱。

备注:以上资料仅适用于非生产型公司

3、时间:承办时间:15-20个工作日。

4、服务内容
1)营业执照正本和副本;
2)组织机构代码证正本和副本及IC卡;
3)国税正本和副本;
4)地税正本和副本;
5)分公司公章、财务章及负责人私章。

5、支付方式:申办前一次性支付。欢迎用现金、转账、电汇、支票或本票支付到我们指定的香港或内地账户。

6、后续服务:进出口批文、开户(纳税专户、结算户等)、购发票、申请一般纳税人、变更、做账报税、年审、财务税务规划等。

Ⅳ 南昌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布局

南昌临空经济区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域。建设南昌临空经济区,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有利于促进南昌、九江两市城市共建融合和产业互补对接,推动昌九一体化发展。
223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空间如何布局?10年间发展目标如何?入区发展企业将获得哪些政策支持?目前临空经济区招商、建设进展如何?……昨日下午,江西省发改委、南昌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对外公布《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首次揭开223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规划的神秘面纱,并就上述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公众释疑解惑。
总体布局三大区域
根据《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临空经济区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及周边服务区为核心,包括桑海经开区,新建县樵舍镇、乐化镇、金桥乡的部分区域和南昌经开区的白水湖管理处、冠山管理处,总共约223平方公里。
临空经济区总体格局为空港枢纽区、集聚发展区和临空辐射区。空港枢纽区包括昌北机场周边约23平方公里范围(机场区占地13.3平方公里,机场周边直接关联产业与服务区9.9平方公里);集聚发展区总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桑海经开区的58平方公里,新建县樵舍镇的68平方公里、乐化镇的23平方公里、金桥乡的22平方公里,南昌经开区的白水湖管理处、冠山管理处29平方公里;临空辐射区主要向南昌市新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九江市永修县等周边区域辐射拓展。
规划体系初步形成
新规明确了临空经济区战略定位为:中部地区重要航空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中游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绿色智慧空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和改革创新示范区;昌九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强力引擎。
为此,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按照“统筹规划、分区启动、同步招商、早见成效”的思路,南昌临空经济区以10平方公里产业核心区建设为引爆点,聚焦政策和资源,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奋力拼搏,在昔日的荒山荒漠上,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据悉,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5年)》,南昌市已经起草了《南昌临空经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和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讨论后将立即组织实施。同时,即将启动《南昌临空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南昌临空经济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南昌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明年昌北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1000万人次
“发展目标分阶段制定,每五年一次‘裂变’。”相关人士介绍说,到2015年,昌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临空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到2020年,昌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500万人次,临空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300亿元,初步形成临空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25年,昌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临空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1000亿元,集聚人口100万人。
未来,南昌将建成国内大型客运航空枢纽和中部国际货运航空枢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空产业体系,临空经济区基本成型。
功能布局为“一心、一廊、两轴、两区”
构建“一心、一廊、两轴、两区”,形成向鄱阳湖扇形敞开式的功能布局。
一心:以昌北国际机场为核心,重点建设航空客货枢纽、多式联运设施和客运换乘中心,形成多功能立体交通枢纽。
一廊:沿梅岭-溪霞水库-白马庙休闲旅游中心-象山森林公园-南矶山湿地候鸟观景区-环鄱阳湖西侧生态旅游带,形成一条西南至东北的弧形生态屏障,打造集生态保护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廊道。
两轴:沿昌九高速公路、昌九城际铁路以及昌九大道形成昌九城市发展轴;沿赣江依托港口形成赣江黄金水道发展轴。
两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重点发展临空型先进制造业;产城融合区,包括机场周边和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城镇化区域,重点发展物流基地、总部基地、商务基地、休闲基地和配套基地等。
争取尽快批复设立综合保税区
据悉,《规划》制定的政策措施涉及体制机制创新、航线航班发展、产业发展引导、扩大开放合作、保障建设用地等各个方面。
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支持组建精简统一高效的开发建设管理机构,推行企业化运作和管理;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做法,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支持开展环评、能评试点等;航线航班发展方面,省、市财政共同出资设立航空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航线航班发展,鼓励培育机场航空口岸和开辟客货运新航线航班。
产业发展引导方面的政策尤为值得关注。“对进入临空经济区的重大项目,优先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在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特殊扶持。”据相关人士介绍,南昌临空经济区将建立临空产业投资项目库,明确准入条件,重点引入符合临空产业发展导向、带动性和创新能力强的知名企业。研究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高科技、产品新、成长快的创业投资企业等。
另外,将争取尽快批复设立综合保税区;落户的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减按15%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颁发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省、市政府还将保障建设用地,统筹安排临空经济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切块保障临空经济区内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形成“航、铁、公、水”四位一体交通运输优势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位于临空经济区最核心区域内,湖滨北路、小微大道、建业大道、瓜洲圩堤围绕小微工业园福银高速以南片区的环形路网已全面贯通、对接;对小微工业园福银高速以北7平方公里内的主要路网进行了梳理,制作了临空经济区现状图,对临空经济区内小微工业园片区和桑海开发区片区路网连接问题形成了初步意见。连接昌九大道干线道路工程正分五个标段同时展开施工;港口北大道项目将于10月1日前通车。
“拥有4个2000吨泊位的龙头港码头建成后将与赣江黄金水道连接,真正形成临空经济区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四位一体的立体集成、多式联运交通优势。”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域内的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在快速推进,确保路建到哪里,水、电、气就配套跟进到哪里。同时,为产业发展配套的10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产业专用标准厂房, 13栋单体建筑主体已全部完工。邻里中心概念性规划已出具第一阶段成果。
吸引欧菲光、中国北车项目入驻
招商引资方面,南昌在产业定位上确定了“1+X”的发展战略,其中“1”指以临空经济指向特征明显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X”指关联产业或其他临空导向的高端制造业。在政策扶持和交通优势的吸引下,南昌临空经济区大力开展定向招商,引进了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高端、前端、深端产业项目。
其中,总投资53亿元的深圳欧菲光产业园已经落户,总投资110亿元、一期投资60亿元的深圳莱宝高科,中国北车、快递物流园、艾炜特、电商产业园等招商项目进展顺利,酷派手机6000万台(第一期3000万台)生产线即将入驻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第一期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并投入生产运营。
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下辖五个园区
南昌临空经济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确立。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下辖五个园区,即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产业园、其他产业园。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对管辖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制定与监管、统一产业布局与准入、统一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统一招商政策和考核。
同时,将桑海生物医药产业园58平方公里、小微工业园起步区10平方公里(含综合保税区3.3平方公里)范围划归南昌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直接管辖负责开发推进;其余范围进行统筹管辖,由县区(新建县和经开区)平行推进。
管委会内设机构采取大部制,内设“四部一局”:即综合协调部、产业协调部、规划建设和资源环境协调部、社会管理部和财税局。同时,管委会加挂南昌市临空经济区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牌子。管委会下辖的产业园区均采用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专司负责招商引资和园区项目建设。

Ⅵ 想了解下问中部地区江西南昌有什么优势

南昌事虽然从整体效果上给初到者的影响不尽如人意.像环境,周围的人

但是这只是表面现专象 你在南昌呆属久了就会交到很多知心的朋友 南昌人都十

分讲信用、义气

现在南昌在招商引资 经济会推动各方面飞速发展 你看看南昌现在的环境和

原来相比 就会发现有相当大的变化 市民的素质也提高了

像世界第一的摩天轮 还有喷泉 都在南昌

最近还被世界评为了世界十大动感城市之一

中部崛起还是要看南昌呀~~~~~~~~

Ⅶ 南昌主要是靠什么专业经济发展的

1978年以来的3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的30年,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宏观经济指标强劲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大国地位基本确立。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南昌依托全国经济腾飞的东风,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经济在总量突破的同时实现了质的飞跃,在结构调整的同时实现了全面发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了效益的提升,走出了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南昌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改革开放以来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中,市委、市政府带领南昌人民始终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平稳的发展。2007年,南昌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389.8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29.5倍,年均递增12.5%。2007年南昌只要用三天半时间就可以创造1978年一年的GDP。年人均GDP达到30460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9.6倍,年均递增11.0%。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已越过了4000美元。
(二)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在经济总量成倍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南昌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显著成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的格局,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9.3:49.2:21.5“二一三”,转变为2007年6.2:54.3:39.5“二三一”。与1978年相比,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3.4%,比重上升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4.9%,比重上升18.0个百分点。同时,南昌第一产业正走上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之路,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3.4亿元,比1978年增长4.1倍。
产业内部结构日益合理。工业结构由“轻轻重重”转变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1979—2007年,轻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6%,重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0%。轻重工业比重分别由1978年的各占一半转变为2007年的54.3%和45.7%。农业结构由“以粮为纲”转变为农经并举、各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2007年纯农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85.4%下降为39.9%,牧渔业比重则由11.8%和1.4%上升为33.7%和23.2%。
所有制结构稳步调整。改革开放使南昌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得到彻底改变,逐步剪除了所有制对生产力的束缚,形成了国有经济继续壮大、个私经济迅速崛起、外资经济日益增多的形势。1978年,在南昌的GDP中,公有制经济比重达95%以上。至2007年,公有制经济比重降至45.1%。非公有制经济对南昌的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县域经济特色鲜明。南昌县、新建县和青山湖区已逐步建设成为以工业化为基础,内需及外向经济两轮共同驱动的综合强县。东湖区和西湖区作为老城区,消费品市场占有量达到南昌市一半以上,正进一步强化南昌市“商贸中心”地位。青云谱区楼宇经济、旅游经济和物流集群快速发展,将成为南昌市商业副中心。进贤县、安义县和湾里区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已成为南昌市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南昌市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空调、造纸、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持产业。红谷滩新区利用山水优势,已初步建成以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融文化、商务、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产业基地雏形初现。英雄经济开发区正向休闲度假、科技展示、生物科技、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发展。
(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南昌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储蓄连年上升,生活由温饱跨入小康,正迈向富裕。2007年南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76元,比1980年增长37.6倍;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34元,比1978年增长39.9倍。收入提高使居民的家庭财产持续增加。2007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44.57亿元,人均储蓄存款额从1978年的29元提高到1.6万元。
居民家庭各项消费支出大幅度上升。2007年,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0064元,比1981年增长26.2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72元,比1978年增长26.5倍。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底,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45台,电冰箱102台,空调115.33台,电脑51.33台,电话87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0台,电冰箱45台,空调25台,摩托车40辆,电话72台。
居民生活环境日益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降低,是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1980年南昌市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分别为59.6%、63.0%,2007年已下降到39.9%、50.2%,分别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2007年底,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80年的4.88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7.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也由1978年的7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42.32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978年的0.6人提高到2007年的51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财政金融日益壮大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南昌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南昌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90.61亿元,比1978年增长76.2倍,年均递增16.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7.22亿元,比1978年增长33.2倍,年均递增13.0%。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区达到6个。收入质量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1978的79.2%提高到91.7%。金融事业快速发展,存贷款余额迅速攀升。2007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763.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742.33亿元,而1978年银行存贷余额仅为2.75亿元和9.92亿元。
(五)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工业从独立自主自我发展的封闭体系,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初步形成汽车、空调、医药等十大产品制造业基地,光电子、新材料、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迅速崛起,方兴未艾。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32.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3.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占达到2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3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71.80亿元,比1978年增长68.5倍,年均增长15.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2007年和1978年相比,钢材增长40.2倍,年均增长13.7%;汽车增长70.4倍,年均增长15.9%;发电量增长4.6倍,年均增长6.1%;卷烟增长3.1倍,年均增长5.0%;水泥增长50.7倍,年均增长14.6%。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7年,南昌万元产值GDP能耗为0.955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3.28,实现利润53.23亿元,实现税金74.46亿元。
(六)投资规模空前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将扩大有效投入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水平、提高竞争实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手段,重点加大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重点生产性项目投入,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能源、原材料等“瓶颈”制约得到缓解,投资规模空前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南昌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9.89亿元,比1978年增长670.5倍,年均增长25.2%,其中非国有投资完成531.54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64.8%,比1978年的4.8%提高了60个百分点;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4.12亿元,其中非国有投资达到495.44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比重达到64.0%;在非国有投资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15.59亿元,个体投资11.20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例已调整为0.1:39.6:60.3。
(七)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2007年,南昌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1.9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达到23.36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197倍。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招商引资为南昌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南昌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使南昌成为了国际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热地。30年里,南昌市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886个,合同外资79.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15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占南昌主要经济指标的比重逐年加大,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推动南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264.38亿元,占全市的20.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14.9%。南昌对外旅游事业也迅速发展。2007年南昌市接待海外旅游者8.91万人次,比1983年增长14.8倍;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555万美元,比1983年增长172倍。
(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市围绕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和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这“两篇文章”,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大批交通、通讯、能源、市政和环境工程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南昌承载功能显著增强。公路已经形成了以南昌为中心,5小时通达周边省会的“5小时经济圈”。城乡路网四通八达,实现村村通公路。
城市功能布局不断优化。老城区、新城区、拓展区、生态区规划建设齐头并进,拉开了南昌“一江两岸,双城拥江”的城市框架;建设了南昌大桥、新八一大桥、生米大桥、环城高速、“八湖两河”改造美化等一大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一个集历史名城、山水都城、现代新城为一体的新南昌已经显现。仅十五期间,南昌就完成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178.43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6.8倍;2007年,南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06.4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13.0%;道路总长度从1980年的261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917公里;道路总面积从1980年的208万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1696万平方米;城市桥梁从1980年的24座增加到2007年的133座。三环十一射的城市立体交通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城市路灯从1980年的5357盏增加到2007年的45763盏;邮电通讯快速发展,2007年,南昌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21万门,移动通讯交换机容量达413万门,邮电业务总量由1978年的469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437184万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加强,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到141万立方米,管道煤气日供应量达到20.6万立方米,公共汽车由1980年的246辆增加到2007年的2448辆。
2007年,南昌市公园面积已达736公顷,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712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08平方米。
二、改革开放以来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
(一)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1978年恰好把新中国建国以来的50多年划分为大致相同长度的两个时段,两个时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差异巨大,差异产生的原因非常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都可以得出有说服力的注释,但根本性的原因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践表明我国之所以能够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态势正是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路线。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极大地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路线为南昌带来了勃勃生机,通过对中央体制改革措施的配套落实,经济社会运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政府效能不断提高,市场机制与政府管理机制得到有效的融合;通过对外开放引入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各种要素在市场竞争中提升效率;通过非公有制经济的从无到有;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建立极具地方特色,洋溢着赣鄱文化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南昌逐步建立了全新的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支撑体系。
(二)惠及百姓为经济发展提供无尽动力
人是生产力组成要素中最革命的决定因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综合国力,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当更多的百姓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当百姓能更多地获得实惠,人们就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身到经济建设之中,从而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提供无尽动力。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南昌市的广大人民通过诚实劳动获得了巨大现实利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市人民投入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的热情不断提高。今后我们仍需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更多考虑惠及百姓,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的伟大力量。
(三)加大投入为经济腾飞提供充分的保障
改革开放尤其是近10年来,南昌各项经济技术投入加速增加,大投入产生了大产出,经济腾飞动力基础得到充分的保障。客观地讲,目前我市仍属投资拉动型经济,投入增加在经济增长中仍将发挥主导作用。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1978年以来,南昌的投资增长不断加速,投资规模不断跃上新台阶,1978年南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有1.2亿元;1995年突破50亿元;2000年不到80亿元;2005年超过500亿元,2007年完成819.89亿元。
巨大的投资为改变南昌的面貌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南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居民生活环境、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城市主要设施水平跃起上新的台阶,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城市投资环境,为国内外投资者来南昌创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居民居住条件也在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中得到较大的改善。在农业方面,开展了以大江大河、门塘水库的治理、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为重点的水利建设,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工业投资一直是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2007年南昌工业投资300多亿元。通过加大投入,南昌工业经济不断转型调优,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一批工业园区脱颖而出,成为南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是南昌加速发展的基本动力
改革开放之初,南昌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支柱产业偏少,工业总量规模相对较小,工业是南昌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一直把壮大工业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以重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全面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2007年南昌工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日显突出,2007年工业占GDP的比重达38.3%,居各行业之首。加快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进程,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是实现南昌在中部崛起的基本途径。
(五)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南昌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方略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服务业得到飞速发展,1978-2007年南昌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14.9%,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为549亿元。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传统行业的比重逐步降低,新兴产业占比快速上升。南昌服务业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就业压力、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整体经济增添无限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南昌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支撑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非公经济为南昌发展增添无限活力。2007年在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员为61.37万人,股份合作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等其他经济单位就业人员达15.42万人,非公经济成为南昌就业的主体;2007年南昌规模以上工业有939家,其中非公有经济的私营企业有340家,外商及港澳台企业有134家,加上340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相当数量的为非公有制企业,非公工业已成南昌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市场批发、零售方面,除石油制品等少量商品的销售以公有经济为主承担以外,其他由非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在投资领域,民间投资比重2007年占49.2%;在服务业领域,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在南昌服务业法人单位中,国有集体单位426家,占服务业单位总数的22.8%,私营、港澳台、外商企业家,占比达77.2%,另有9.26万户服务业个体经营户。
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经济是整体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公经济紧贴市场需求,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非公经济竞相发展就是一个明证。南昌应抓住契机,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最大限度地集聚全社会生产要素,加速经济发展。
(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外开放,扩大进出口业务,加大引进内外资力度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南昌的外经外贸事业几乎是从无到有,稳步发展,2007年南昌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为31.9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3.36亿美元,进口总额8.59亿美元。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2.31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内资323亿元。
通过对外开放,引入资金、技术、管理理念、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极大地加快了南昌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外向型经济的地位已经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南昌必须不断解放思想,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外开放的吸引力。

Ⅷ 南昌市东湖区如何更好的招商引资

公交车5路,11路、10路,202路、208路、511路到文教路下,向南走200米到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隔壁就是省血液中心,不是南昌血库。

Ⅸ 江西南昌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呢

另外南昌县的经济总量也很不错,在2019年它的GDP已经达到了1027.8亿元,在百强县的榜单里面排名是34的位置,还是整个省份里面唯一的百强县。除此之外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一直以来都有神州千年古县的美誉,具有悠久的历史气息,可以见证到很多的历史古迹。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去,未来想要撤县设区的机会还是挺大了。对于江西有望撤县设区的县城,人口106万,GDP1028亿,是省内唯一经济百强县,不知你怎么看?

Ⅹ 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是哪个区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南昌经开区,创建于199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热点内容
重百超市供应商系统 发布:2021-11-27 07:59:12 浏览:259
成都瓦尔塔蓄电池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9 浏览:828
宁波办公用品供应商 发布:2021-11-27 07:59:05 浏览:753
广州人人店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9:03 浏览:49
旺旺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59 浏览:362
三折门上海经销商 发布:2021-11-27 07:58:20 浏览: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7 浏览:728
木旯代理商 发布:2021-11-27 07:58:15 浏览:464
供应商开发年度总结 发布:2021-11-27 07:58:07 浏览:578
汤臣钙片代理人是谁 发布:2021-11-27 07:56:27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