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熱線加盟 » 大棚地熱線的調溫器使用

大棚地熱線的調溫器使用

發布時間: 2021-01-19 23:40:05

『壹』 大棚黃瓜可以掐尖嗎

大棚黃瓜可以掐尖,黃瓜長到5節時及時吊秧或插架,以後每2-3天繞秧或綁秧一次,並及時去除所有的側枝和卷須,瓜秧接近棚膜時掐尖或把尖扭一下。
一、 黃瓜概述
(一) 形態特徵
黃瓜根主要集中0-30厘米,主根深可達1米。好氣性強,抗寒、吸肥能力弱,栽培要淺,適於肥沃、疏鬆的土壤。根系形成層淺,易老化,苗期發生快,育苗時間不宜過長,定植要保護根系。
黃瓜的莖粗細、顏色深淺和莖上的刺的硬度是植株長勢強弱和產量高低的重要標志,一般莖粗0.6-1.2厘米,節間5-9厘米為宜。
子葉貯藏和製造的養分是秧苗早期營養的主要來源,子葉還是判斷黃瓜生長環境優略的重要標志,栽培時應保持子葉完好。真葉大、薄,蒸騰量大,缺水時易萎蔫。
雌雄同株異花,具有單行結實的特性。黃瓜在第一片真葉出現時就開始花芽分化,第一片真葉展開時生長點分化已分化到12節,9節內的葉腋均已花芽分化,但性型未定,第二片真葉展開時花芽分化已到12-16節,3-5節性型已經決定,第七片真葉展開時,第26節花芽已經分化,16節以內的花芽性型已經決定。因此苗期結束時植株中下部每個節位是雌花還是雄花就已經決定。雌雄花的多少與環境條件有直接關系,白天適溫,適當的降低夜溫,有利於雌花的形成。第一片真葉展開時,第二片真葉還未展開,夜溫12-14℃,第二片真葉展開時可降到10-12℃,有利於雌瓜的形成。1-5片真葉時,每天8小時光照有利於雌花形成,超過12小時雌花減少。含水量高有利於雌花形成,但過高易徒長,不利雌花形成。氮、磷一次性施入不利雌花形成,分期使用雌花多,如一次性施入雌雄比是1:91;三次施入雌雄比是1:65。適時用乙烯利或增瓜靈可減少雄花,用硝酸銀處理可減少雌花。
(二) 生育周期
1、發芽期
播種至第一片真葉出現,一般5-7天,此階段生長量小、速度緩慢,需較高的溫濕度和充足的光照,促進及早出苗,出苗整齊,防止徒長。
2、幼苗期
從第1真葉展開至第4-5片真葉展開,一般需要30天左右。此階段開始花芽分化,但生長中心仍為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管理目標為促控相結合,培育壯苗。
3、初花期(發棵伸蔓期)
從第4-5片真葉展開至第一個雌瓜坐瓜,大約需要20天左右,此時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生長中心逐步由營養生長轉換為生殖生長,應該促控結合,促坐瓜控徒長。
4、結瓜期
從第一個雌坐瓜至拉秧,,持續時間因栽培方式不同而不同。此階段植株生長速度減緩,以果實及花芽發育為中心。應供給充足的水肥,促進結瓜、防止早衰。
二、黃瓜的栽培技術
(一)露地黃瓜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應選擇產量高、抗病能力強、商品性好,適宜春露地栽培的品種,有津春4號、中農大11號、中農大12號、博美4號、德瑞特902、中農12號等;適合秋露地栽培的品種有津優3號、津研2號,唐山秋瓜等。
2、育苗
苗齡大約35天左右,壯苗標准:子葉完好,有3-5片真葉,節間較短,葉柄與主蔓的夾角45度,葉色深綠,葉片肥厚,莖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3、施肥做畦
整地、施肥腐熟的有機肥5立方米,過磷酸鈣25-30公斤或磷酸二銨10-15公斤。定植前翻耕作畦,畦寬1.2米,高15厘米以上,並地膜覆蓋。
4、定植
(1)定植期的確定
在確保定植後不受凍的前提下盡早定植,承德地區一般在4月末五月初定植。溫度指標要求:最低夜溫高於5℃,0-10厘米處土壤溫度高於12 ℃。秋露地黃瓜採用直播的方法。
(2)定植密度
4000-4500株/畝,大小行定植,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80厘米,株距25-30厘米,用暗水法定植。
(3)田間管理
A、插架 定植後及早插架,防風抽苗,插架可採用花架或人字形架,距離根部8-10厘米左右。
B、綁蔓 採用「8」字方法綁蔓,防治磨傷莖蔓和莖蔓下垂。每2~3節綁一次,應在下午進行,上午莖蔓易折斷,綁蔓的松緊度應抑強扶弱,對於生長勢強的植株適當綁得緊一點,並使生長點高矮一致。
C、整枝與掐尖 主蔓結瓜的應去掉所有的側枝,側蔓結瓜的在結瓜後留一至兩片葉掐尖,並打掉所有的卷須。當莖超過架頭時要及時掐尖,促進下部瓜的生長,也可以採取扭尖的方法抑制上部生長。
D、肥水管理 及時澆水與中耕,水量多少及次數依天氣、生育期而定。緩苗水在植後5~7天澆;坐瓜前控水、中耕、蹲苗;根瓜長10~12cm時澆催瓜水;結果期澆水每5~7天澆一次。追肥的原則是前輕後重、少量多次,催瓜肥在根瓜坐住後追施,盛瓜肥在根瓜採收後進行。提倡使用有機肥追肥。
(二)塑料大棚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早春栽培的品種應選擇早熟、耐寒性強、果實發育快的品種,適宜品種有津優10號、博傑10號、德瑞特721、中農大21號、中農大22號、中農16號等。秋延後茬的品種應選擇抗病性強、結瓜集中的品種,適宜品種有農大23號、德瑞特166 、中農12號、津優1號、津優5號等。
2、育苗
早春茬育苗苗齡宜大,定植前充分低溫鍛煉,用營養杯或紙袋育苗。秋延後茬可採用直播的方法。
3、定植前的准備
提早扣棚、烤地,定植前20~30天扣蓋棚膜,舊棚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磷酸三鈉或次氯酸鈉噴立柱和棚膜,也可用百菌清等煙劑進行熏蒸。化凍後及時翻耕土地並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高畦栽培並覆蓋地膜。
4、定植
在確保幼苗不受凍害的前提下盡早定植,棚內10厘米地溫大於12℃,最低夜溫不低於5℃。適度密植,每畝4000株左右,要適度淺栽。
5、定植後的管理
(1)溫度管理:早春栽培的黃瓜前期主要是保溫防寒,一般緩苗期前不放風加強夜間防寒,緩苗大約需要7天左右,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夜溫促進緩苗。緩苗後到根瓜坐瓜階段大約20天,要適當控制溫度,白天20~25℃,夜間12~16 ℃,防治徒長。盛果期要適當控溫白天25~30 ℃,夜間16~18 ℃。
(2)肥水管理及中耕:早春栽培地溫較低,定植水要適當的小,緩苗後澆緩苗水,澆水後進行中耕,並進行蹲苗。採收根瓜後進行澆水,以後每隔5天澆水一次,澆水最好在晴天早上進行,夏季暴雨忽晴後要澆一次水。澆水後及時通風降低棚內空氣濕度。
定植至根瓜採收可追肥1-2次,結瓜盛期7-10天一次。磷酸二銨和硝酸銨交替使用,也可用沖施肥隨澆水沖施。
(3)吊蔓及整枝:黃瓜長到5節時及時吊秧或插架,以後每2-3天繞秧或綁秧一次,並及時去除所有的側枝和卷須,瓜秧接近棚膜時掐尖或把尖扭一下。及時打掉下部的病老葉。
(三)日光溫室冬春茬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黃瓜應選擇耐低溫、耐弱光,植株長勢旺而不易徒長,分枝少,雌瓜節位低,節瓜性能好,瓜條大小適中,外觀和風味好,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如:津優35、津優38、中農16號、中農29號、中農大31號、中農大32號、德瑞特943 。
砧木應選擇親和力強,耐低溫,抗逆性強,生產出的黃瓜無異味,品質好。
2、育苗
育苗的時間安排(以黑子南瓜為例)
第1天 第4天 第12天 第22天 第35天
播黃瓜 播南瓜 嫁接 斷根 定植

3、定植前的准備
(1)覆蓋棚膜及棚室消毒,定植前一個月把棚膜覆蓋好,並進行棚室消毒,消毒可使用敵敵畏200毫升,加入硫磺1.5-2公斤,與鋸末混勻點燃,悶棚1-2天,可有效地殺死棚內的病蟲卵。對於根結線蟲較厲害的的棚室,還可以畝施石灰氮80公斤,充分混勻。
(2)整地與施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畝施充分腐熟好的有機肥10000公斤,深翻40厘米混勻。也可以連年施入發酵腐爛的碎草、麥秸、稻殼等有機物。最好的措施就是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既可有效提高地溫,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環境,又可減輕病害發生,改善產品品質,而且增產效果突出。
(3)做床與覆地膜:冬季溫室栽培黃瓜應起高床,並採取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法,床寬1.2米,高15厘米左右,並採取地膜覆蓋。也可以先定植後覆膜。
(4)定植期的確定:冬春茬黃瓜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定植。
(5)定植方法、密度:每畝栽培3500株左右。定植苗要嚴格篩選,剔除病苗、弱苗及嫁接不合格的苗,按28-30厘米株距開好定植穴,將苗植入穴內,澆好水,然後覆地膜。
4、定植後的管理
(1)前期管理:從定植到瓜條開始採收,這段時間的管理稱為前期管理,前期管理的中心是以促根控秧為主。這個時期的氣溫和光照雖已明顯降低,但還未到達最低點。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期有利氣候條件,加強管理,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植株對低溫、弱光及特殊天氣的適應能力。前期管理的技術水平高低,對中後期的植株生長、抗病、耐寒能力以及產量有重要的影響。
澆好前三水:先要澆好定植水,防止土坨和周圍土壤分層,影響緩苗。在定植後10—15天,澆好緩苗水,這一水要澆足澆透,從畦中間的暗溝澆入,水位要頂到定植孔。根瓜採收後晴天上午澆第三水,也叫催瓜水。
促根控秧:定植後一周內為促進緩苗,白天25-32℃,夜間15-17℃。緩苗後要加大放風量,晴天中午最高不超過30℃,夜間15-12℃,早晨揭簾前維持在10℃即可,加大晝夜溫差,控制地上部的生長。若溫度管理偏高,植株長勢過旺,到最嚴寒的1、2月份抵禦低溫寒流的能力下降,同時葉片過大,地面嚴重遮陰,也會影響地溫的升高及根系的發育。
植株吊蔓與調整:當植株長到6-7片葉後開始甩蔓時,及時拉線吊蔓。隨著莖蔓的生長,莖蔓往吊繩上纏繞,以後每2-3天一次。
(2)中期管理:從根瓜採收至3月上旬的管理稱之為中期管理,這段時間在冬茬黃瓜生產中溫度最低,光照最弱的時候,是管理的難的時候,同時也是產量產值形成的高峰。
溫度管理:此時期溫度管理是核心,白天要盡可能延長光照時間,在不影響室內溫度的前提下草簾盡量早揭晚蓋,並實行四段變溫管理,上午8:00-13:00,溫度控制在25-32℃之間,超過32℃時開始放風。下午13:00-15:30光合能力明顯下降,溫度維持在20-30℃之間,蓋簾後室內氣溫下降平緩,前半夜溫度維持在20-15℃,後半夜12-10℃,即有利於養分輸送,又能抑制呼吸消耗。地溫應保持在15℃以上。進入2月中下旬,隨著氣溫的增高,日照時數的增長和光照強度的增加,植株製造的養分增多,夜間的溫度也應提高,前半夜22-16℃,後半夜15-12℃,有利於養分的輸送和瓜條生長。
濕度管理:由於冬季氣溫低,室內放風量小,極易形成高濕環境,發生各種病害,針對這一特點,應實行低溫、低濕的管理措施。白天空氣濕度控制在60-80%,夜間維持在85-90%之間,早晨葉片盡量不結水滴。應盡量減少澆水次數,不旱不澆水,水後要大放風,用葯時盡量選擇煙霧劑和粉塵。
追肥:隨著采瓜量的增加,及時補充養分。根據採收量和植株表現,確定追肥的品種和數量,一般在第四水開始隨水追肥,如果葉片、瓜條顏色較深,追肥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並注意鈣鎂和其他微量元素的補充。施用時先將肥料溶解隨水追肥。若植株顏色較淺,葉片較大,則以追磷鉀肥為主。追肥量應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避免一次追肥量過大。3月份以後,可結合澆水追施稀糞和沼液沼渣,但要注意必須充分腐熟發酵。
(3)後期管理
落蔓摘葉:隨著植株的生長和瓜條的陸續採收,生長點接近屋面時要採取落蔓。方法是,在落蔓的上方把拴在鐵線上的塑料繩解開,使黃瓜生長點下落至合適的高度後再重新拴好,落蔓前將下部的老葉、病葉及時摘掉,可減少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避免病害傳播。
加強水肥管理,延長採收期:進入4月以後,為防止植株衰老、脫肥,盡量延長採收期,此時應注意加強肥水的管理,一般5-7天澆一次水,7-10天追一次肥,並確保沖施肥的質量。若出現花打頂,呈萎縮狀時,可採取悶尖摘心,促生回頭瓜。為提高瓜條的商品率,應及時疏掉彎瓜、病瓜和多餘的小瓜。採收一定要及時,不可延遲採收而影響瓜條的商品率及總產量。
(4)特殊天氣的管理
在遇寒流、陰雪、連陰天的特殊惡劣天氣的情況下,要實施特殊的管理措施,以減少或避免災害性天氣給生產造成損失。
在強寒流到來時,嚴密防寒保溫,增加紙被,草簾等覆蓋物,室內採取臨時加溫,生火爐、點燈泡等措施。
下雪時要及時清掃,防止棚面積雪而增加骨架負荷過重導致溫室骨架倒塌。
連陰天時及早採收瓜條,減少瓜條對養分的消耗,在不明顯影響室內溫度下降的情況下,盡量揭開草簾爭取一定時間的散射光。天氣驟晴後進行葉面追肥,以迅速補充養分和增加棚內濕度,若葉片出現嚴重萎蔫時,可適當進行臨時回苫。
5、採收
黃瓜適於早采,單瓜重前期100-150克,中後期150-250克,尤其根瓜必須早采,使上部的瓜和蔓同時生長。前期連陰天應當及時早采,防治植株早衰或得病。
三、 黃瓜生理障礙
1、化瓜
花開花後當瓜長8~10cm左右時,瓜條不再伸長和膨大,且前端逐漸萎蔫、變黃,後整條瓜漸乾枯。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當,水肥供應不足;結瓜過多;採收不及時;植株長勢差;光照不足;溫度過低或過高等。
2、苦味瓜及其成因
主要是因為果實中苦味物質葫蘆素所致,造成苦味瓜的主要原因是偏施氮肥、澆水不足等。環境條件不適也可造成苦味瓜的形成,持續低溫、光照過弱、土壤質地差等。
3、畸形瓜
主要症狀有蜂腰瓜、尖嘴瓜、大肚瓜、彎瓜、僵瓜等。形成原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當,如水肥管理不當造成植株長勢弱;乙烯利處理不恰當等;溫度過高、過低造成授粉受精不良;高溫乾旱、空氣乾燥也可形成畸形瓜。另外土壤缺B、K時可形成畸形瓜。
4、低溫障礙
症狀 黃瓜耐低溫能力較弱,連續低溫會引發出多種症狀:播種時地溫過低,種子發芽和出苗延遲造成黃弱苗、漚籽或發生猝倒病、根腐病等。有些出土幼苗子葉邊緣出現白邊,葉片變黃,根系不生長;地溫如果長時間低於12℃,根尖變黃或出現漚根、爛根現象,地上部開始變黃。定植後發生寒害或凍害後,出現葉色深綠,葉緣微外卷,大葉脈間出現黃白色斑,凍害加重後擴大而連片。或植株發根緩慢,或不發根,或者花芽不分化,整個植株生長瘦弱,出現花打頂,甚至葉片枯死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選用發芽快、出苗迅速、幼苗生長快的耐低溫品種。 (2)把浸泡後快發芽的種子置於0℃冷凍24~36小時後播種,可增強抗寒力。(3)避開寒冷時段育苗、定植。在棚里生火爐或基加地熱線等提溫措施。(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 (5)在寒流侵襲之前噴植物抗寒劑,每畝100~200毫升10%寶力豐抗冷凍素400倍液或3.4%碧護可濕性粉劑7500倍液或或紅糖50克兌水一桶再加0.3%的磷酸二氫鉀噴施。(6)如氣溫過低已發生凍害,要採用緩慢升溫措施。如久陰晴天後用草簾遮光,使黃瓜的生理機能慢慢恢復,千萬不能操之過急。
5、缺素症
(1)缺鉀症:葉緣出現輕微黃花,接著葉緣枯死,隨著葉片生長葉向外側捲曲。防治方法是及時補施鉀肥,再補施鉀肥的同時應與補鐵同時進行。
(2)缺鎂症:黃瓜下部葉片葉脈間的葉肉逐漸失綠變黃,進一步發展,除了葉緣有一點綠色外都變黃,嚴重時上部葉片也從內側變黃。防治方法是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造成土壤呈酸性影響鈣鎂的吸收。缺鎂時可葉片噴施1%-2%的硫酸鎂等,注意補鎂的同時應結合補鉀補鋅。
(3)缺硼症:缺硼時生長點壞死,花器發育不完全,葉、莖、果停止生長,葉緣黃化,黃化部分較寬,果皮上有裂紋。防治措施增施廄肥,不要過多的施用石灰,合理澆水。及時補充硼肥,可使用螯合硼系列,避免單一施用硼砂類的肥而造成對土壤傷害
6、土壤鹽漬化障礙
症狀:日光溫室或大棚由於連年大量施入化肥,加上棚內高溫促進地表水分大量蒸發,造成土壤礦質營養隨水分上升累積於土壤表層,加上棚膜周年覆蓋,室內土壤不受雨水沖淋,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長期積累地表的鹽形成一層厚厚的綠苔。不僅影響根系生長和水分、養分的吸收,還會誘發缺素症,如缺鎂、缺鈣、缺硼等。植株矮小生長慢,根系不下扎而聚集在主根周圍,葉片小,葉色暗綠無光澤;開花結果少、瓜小、畸形瓜多、產量明顯下降,嚴重時瓜秧萎蔫。
防治方法:增施有機肥,深翻土壤,盡量不用或少用在土壤中易形成鹽類的化肥,如硫酸銨等。農閑時大量灌水壓鹽或是在夏季休閑期揭膜,讓雨水沖淋壓鹽。用黑籽南瓜嫁接黃瓜,提高耐鹽能力,減輕或避免鹽害;棚室內地膜覆蓋可明顯抑制地表蒸發,可起到一定的抑鹽作用。
四、黃瓜的主要病害防治技術
1、霜霉病
屬真菌性病害,其發病部位在黃瓜中上部葉片,在田間觀察時應掌握以下要點,每日上午8時左右,看葉背面是否有水浸狀、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是否有灰霉層,若具備這三點可確診為霜霉病。適宜發病環境是溫度16℃~22 ℃,相對濕度在83%以上。該病病菌有兩怕,即怕乾燥、怕高溫。乾燥時病菌3~5天自然死亡。在棚內濕度較大的情況下可以把溫度控制到45℃2小時,在噴施適當的葯劑防治,很容易的控制此病。
葯劑防治:可選用安克、普力克、滅克、霜脲錳鋅、抑快凈、金雷多米爾和阿米西達。另外,在防治霜霉病時,要注意細菌性角斑病的同時發生,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葯劑中,加入防治細菌性角斑病的葯劑。
2、灰霉病
症狀:可為害瓜、葉片和莖蔓。為害瓜條多先侵染敗落的花,使花腐爛,長出淡灰褐色的霉層後,再進一步侵染到幼瓜,被害小瓜迅速變軟,萎縮腐爛,其上密生灰白色霉層。葉片發病多為圓形、近圓形至不規則病斑,直徑20~50毫米,病斑邊緣明顯,表面呈淺紅褐色,生有少量灰霉。莖蔓受害引起局部腐爛,嚴重時病莖折斷,整株死亡。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溫室內本病常在入冬後濕度大、放風不及時且溫度低時開始發生。溫度20℃左右,陰天光照不足,相對濕度在90%以上,結露時間長,是灰霉病發生蔓延的重要條件。若溫度高於30℃,相對濕度在90%以下,病害則停止蔓延。
葯劑防治:保護地內發病初期可選用10%的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次每畝250克,熏3~4小時。也可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1500倍液,或2.5%適樂適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利霉康500倍液,或25%阿西米達懸浮劑1500倍液。每6-7天用葯一次,連續防治3-4次,要求葯要噴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沾花時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25%適樂時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沾花或噴花效果明顯。
3、白粉病
症狀
先在下部葉片正面或背面長出小圓形白粉狀霉斑,逐漸擴大,厚密,不久連成一片。發病後期整個葉片布滿白粉,後變灰白色,最後葉片呈黃褐色乾枯。莖和葉柄上也產生與葉片類似病斑,密生白粉霉斑。在秋天,有時在病班上產生黃褐色小粒點,後變黑色。此病在葉片布滿白粉,發病初期霉層下部表皮仍保持綠色,與其它葉部病害容易區別。此病的適宜溫度條件是20~25℃, 適宜相對濕度是35~45%。所以,白粉菌對溫、濕度的要求是,不冷不熱、不幹不濕。幼嫩、徒長的植株易感此病
防治方法
白粉菌對「硫」特別敏感,在定植前按每畝用硫磺粉1.8公斤加鋸末或其他助燃劑點燃熏蒸,密閉熏悶一晝夜,可殺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悶一次,然後播種或定植。在黃瓜生長期間,硫磺粉可減量一半,時間減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熏閃一次,效果良好。
當田間發生中心病株時,要及時噴葯防治,可選用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達克寧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10%世高2500倍液,或2%加收米400倍液等,每隔5~7天噴一次,並農葯的交替使用。在噴葯時,不要忽略對地面的噴撒。
4、病毒病
症狀
黃瓜病毒病主要危害葉和瓜。苗期、成株期均能發生。幼苗期發病子葉變黃枯萎,幼葉濃綠與淡綠相間呈花葉狀。成株期發病植株矮小,節間短而粗,葉片明顯皺縮增厚,新葉呈黃綠相間花葉,病葉嚴重時反卷,病株下部老葉逐漸枯黃。瓜條發病後停止生長,表面呈深淺綠相間的花斑。嚴重時瓜表面凹凸不平或畸形,發病重的植株,節間縮短,簇生小葉,不結瓜,導致萎縮枯死。主要靠蚜蟲、飛虱、田間操作傳播。在高溫、乾旱、日照強的條件下發病重。缺水、缺肥、管理粗放、蚜蟲多時發病重。
防治方法
育苗時用遮陽網降溫、遮光,遠離帶病作物。移栽後立即用「天達2116」1000倍液+天達裕豐1000倍液噴霧和灌根,促苗防病。
發病初期可用20%毒剋星500倍液或20%病毒A500液噴霧,每7天一次。
5、細菌角斑病
症狀
幼苗期子葉上產生圓形或卵圓形水浸狀病斑稍凹陷,後變褐色於枯。成株期葉片上初生針頭大小水浸狀斑點,病斑擴大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褐色,濕度大時,葉背面病斑上產生乳白色黏液,干後形成一層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狀物,病斑後期質脆,易穿孔。莖、葉柄及幼瓜條上病斑水浸狀,近圓形至橢圓形,後呈淡灰色,病斑常開裂,潮濕時瓜條上病部溢出菌膿,病斑向瓜條內部擴展,沿維管束的果肉變色,一直延伸到種子,引起種子帶菌。病瓜後期腐爛,有臭味,幼瓜被害後常腐爛、早落。土壤中的病菌通過灌水、風雨、氣流、昆蟲及農事作業在田間傳播蔓延。病菌由氣孔、傷口、水孔侵入寄主。發病的適宜溫度18一26℃,相對濕度75%以上,濕度愈大,病害愈重,暴風雨過後病害易流行。地勢低窪,排水不良,重茬,氮肥過多,鉀肥不足,種植過密的地塊,病害均較重。
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噴新植黴素5 000倍液,或30%琥膠肥酸銅(DT殺菌刑)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以上葯劑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銅制劑使用過多易引起葯害,一般不超過3次。噴葯須仔細周到地噴到葉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6、根結線蟲
症狀:
主要為害根部。根受害後發育不良,側根多,並在根端部形成球形或圓錐形大小不等的瘤狀物,有時串生,初為白色、質軟,後變為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時龜裂。被害株地上部分發育不良,葉色黃,天早時萎蔫枯死,易誤認為是枯萎病株。根結線蟲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5~30℃,27℃時繁殖一代需25-30天,幼蟲在10℃時停止活動,55 ℃經10分鍾死亡。線蟲多在20厘米深土層內活動,以3-10厘米土層內最多。線蟲靠土壤、病苗、灌溉水、農事作業等傳播蔓延。地勢高、土壤疏鬆、鹽分低的條件下宜於線蟲活動,有利於發病,沙土地、重茬地發病重。在無寄主的條件下,線蟲在土中可存活1年。
防治方法
土壤消毒:種植前結合深翻畝施用石灰氮80公斤,土壤用1.8%蟲蟎克乳油每平方米1-1.5毫升兌水6升消毒,或每畝用米樂爾3%顆粒劑4-6千克,拌干細土50千克撒施;生長期再用1.8%蟲蟎克乳油1 000-1 500倍液灌根1~2次,間隔10-15天。收獲後田間徹底清除病殘株,集中燒毀或深埋可用以漚肥。另外畝施用兩噸沼渣可有效地防治根結線蟲。有條件的地方在蔬菜採收結束後可種一茬水稻效果更好。
7、白粉虱
白粉虱食性很雜,可危害多種蔬菜。主要以若蟲為害,集中在黃瓜葉背面吸取汁液,造成葉片褪色、變黃、萎蔫,嚴重時植株枯死。為害時還分泌密露,污染葉片,引起黴菌感染,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防治方法
盡量避免混栽,特別是黃瓜、西紅柿、菜豆不能混栽。調整生產茬口也是有效的方法,即頭茬安排芹菜、甜椒等白粉虱為害輕的蔬菜,下茬再種黃瓜、番茄。
老齡若蟲多分布於下部葉片,摘除老葉並燒毀。在溫室設置黃板可有效地防治白粉虱。
用背負式機動發煙器把1%溴氰菊酯或2.5%戊菊酯(殺滅菊酯)油劑霧化成霧滴,懸浮在空氣中殺滅成蟲效果很好。
可用25%噻嗪酮(撲虱靈)可濕性粉劑或用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速滅殺丁)乳油2000倍液噴霧隔6~7天1次,連續防治3次。還可用煙霧劑進行熏蒸,連續2-3次。

『貳』 天冷如何提高大棚地溫

一、冬季鋪防寒草,降低凍土層厚度
冬季封凍前在蔬菜大棚內的地表上鋪30厘米厚的防寒草,如稻毛、稻殼、樹葉、豆皮、粉碎的植物秸稈等,可使凍土層厚度由1.6米降到30厘米左右。若是冬季不扣膜,不做水泥、鋼鐵立柱的大棚,在早春扣膜前可將防寒草點燃,使之慢慢燃燒,既可化地,又可補充鉀肥,對防治病蟲也有一定作用。

二、巧加溫、快速化地
一些加溫的大棚,早春扣膜後,先將大棚封閉嚴密,在晴天的白天,早晨晚一點揭開大棚的覆蓋物,利用太陽直射光,再配合爐火加溫,使空氣溫度盡可能提高,以氣溫提地溫;晚上早一點蓋上保溫覆蓋物。

三、耕層下鋪設防寒草
在大棚內的耕層土壤封凍前,可從大棚的一頭開始挖床,深度25厘米,將床底清平,床內鋪上30厘米厚的防寒草,踏平,回填耕層土,再將第二床的耕層土挖到第一床上,將床底清平,鋪上防寒草,再將第三床耕層土挖到第二床上,再鋪防寒草,這樣依次將耕層下全部埋入防寒草。防寒草不僅能隔斷地下涼氣的上升,也可減緩耕層土壤熱量向下傳導,從而大大提高耕層土壤的溫度,而且在防寒草腐熟分解的過程中不但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還可不斷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待開春耕層化透後,結合施肥、挖地再將防寒草鋪到耕層下。

四、塑料薄膜地面覆蓋
蔬菜大棚施肥整地以後,將極薄的聚乙烯薄膜緊密地貼蓋於畦或壠的表面,在晴天的白天,太陽的直射光穿過薄膜使地表土壤獲得太陽的輻射熱,表層土溫升高,通過傳導作用逐漸向下提高土壤的溫度。另外夜間土壤中的熱量不斷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大棚內散熱,這部分有效輻射被地膜所阻隔,絕大部分不能散失到大氣中去,這就更加速了土壤溫度的提高。而且地膜栽培還有減少土壤水分蒸騰、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效、抑制雜草、增強抗病能力、早熟增產等作用。

五、提高育苗床土的溫度
蔬菜秧苗質量的好壞關繫到蔬菜將來的產量和品質,由於蔬菜育苗場地小,便於管理,可選用能夠每年生產的溫室大棚。有條件的大棚可在蔬菜根系密集的耕層中鋪設地熱線,用來提高地溫。

六、提高灌溉水溫,改進灌溉技術
播種前打的底水必須用開水,播種後覆完土馬上覆蓋地膜,以保持較高土溫;苗床用水應事先預熱,使水溫達到25℃左右後使用;大棚內的灌溉用水應在大棚內設置水箱預熱3-5天後再灌。要用有機活化營養系列套餐肥嘉美紅利、贏利來、海力寶等沖施,可顯著提高2-3℃以上。最好採用膜下滴灌、滲灌、軟管微灌等新的科學灌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灌溉對地溫造成的影響。

七、大棚小棚多層覆蓋
在塑料大棚內套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內的氣溫提高2-4℃,地溫提高1-2℃;在大棚中採用塑料薄膜做成二層幕,於夜間覆蓋,可使棚內氣溫、地溫平均提高1-2℃;在大棚四周覆蓋一層1米高的草苫子,亦可使棚溫提高1-2℃。

八、起壟栽培
高壟表面積大,白天接受光照多,從空氣中吸收的熱量也多,因而升溫快。但壟不宜過高、過寬,一般以高15-20厘米、寬30厘米左右為宜。

九、保持棚膜清潔
保持棚膜清潔,增加進光量棚內的熱量。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當陽光透過棚膜進入棚內時,由於「溫室效應」,使一部分光能轉化為熱能。而棚膜上的水滴、塵物等對棚內光照條件影響很大。棚膜上附著一層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20-30%;新薄膜使用2天、10天、15天後,因沾染塵物可使棚內光照依次減弱14%、25%、28%。可見,保持棚膜清潔,有利於增加進光量,提高棚室溫度。

十、燃放沼氣
在塑料大棚內燃放沼氣,可以增溫補氣(即補充二氧化碳氣體),從而促進蔬菜的生長發育;據在大棚黃瓜、番茄、青椒、菜花等蔬菜上試驗,一般可增產20-40%。

十一、其它方法
1、大棚選址:在背風向陽坡處建大棚,或在有機質含量高、砂性較大、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含水量低的土壤上建大棚,在早春均有利於地溫的升高。
2、懸空耕層:在建棚室前,先將耕層土壤清除,將地面下卧,砌牆後上蓋水泥預制板,之後再回填耕層土,使耕層懸空50厘米、100厘米,然後再在上面建大棚。
3、地熱白龍管加溫:在水暖鍋爐加溫的大棚中順著大棚方向在耕層下鋪設白龍管,以鍋爐熱水加溫使地溫提高,配合空氣加溫。
4、地下通氣道加溫:順著大棚方向在耕層下設幾道通風道,可用薄的水泥預制板砌成倒梯形通氣道或用瓷管煙道鋪設,在大棚的兩頭安裝換氣扇,並與通氣道對接。在早春的白天,密閉大棚,將棚室內熱空氣吹到地下,一頭向里吹,一頭向外抽,將熱量貯於土壤中。夜間,將耕層中熱量吹到大棚中,保證大棚空氣溫度,待天氣回暖,地溫無問題時,換氣扇白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一頭進風,一頭出風,以調節大棚空氣溫、濕度。
5、堆火增溫用炭火盆堆火,也能提高棚溫。

『叄』 玻璃溫室大棚的原理 地理中的

玻璃溫室指以玻璃作採光材料的溫室,屬於溫室大棚的一種 ,在栽培設施中,玻璃溫室作為使用壽命最長的一種形式,
適合於多種地區和各種氣候條件下使用。行業內以跨度與開間的尺寸大小分為不的建設型號,又以不同的使用方式分為:蔬菜玻璃溫室、花卉玻璃溫室、育苗玻璃溫室、生態玻璃溫室、科研玻璃溫室、立體玻璃溫室、異形玻璃溫室、休閑玻璃溫室、智能玻璃溫室等等。其面積與使用方式可有溫室主自由調配,最小的有庭院休閑型的,大的高度可達10米以上,跨度可達16米,開間最大可達10米,智能程度可達到一鍵控制
。玻璃溫室的冬季採暖問題可採用多種供暖方式,其能耗費用居中,大都能接受。

玻璃溫室功能

一、玻璃溫室通風

玻璃溫室通風目的主要是為了排除溫室的余熱及溫室內的水分, 調整溫室內空氣成分,
排除有害氣體,使溫室內的環境溫度、濕度和空氣等條件適宜植物生長的要求。

1.自然通風玻璃溫室大部分時間依靠自然通風調節室內環境。大型生產性玻璃溫室的結構形式一般為雙坡面連棟溫室,通風形式為在側牆和屋脊設置通風窗。其通風總面積不小於溫室地面積的15%,最好大於30%。屋脊風窗開啟時,
窗扇最好可以超過水平面向上傾斜,
全打開時與水平面形成100角,則可獲得良好的通風效果。自然通風的通風量與風速、風向、通風窗位置、通風窗面積及溫室內外溫度差有關。當通風窗總面積為室內地面積的27%時,
若只有屋脊通風, 即使室外風速達到10公里/小時, 也達不到每分鍾0. 75次理想換氣率; 當屋脊通風窗和側牆通風窗全打開時,在幾乎無風的情況下,
換氣率也能達到0.68次/ 分鍾,接近正常推薦的0.75次/分鍾換氣率。

2.強制通風玻璃溫室雖然大部分時間依賴自然通風來調節環境, 但在夏季氣溫較高時,尤其室外溫度超過33℃以上的炎熱天氣,
單靠自然通風難以滿足溫室降溫要求時, 採用強制通風並配合其它措施進行降溫是生產中常用的手段。強制通風是採用風機將電能或其它機械能轉化為風能,
強迫空氣流動來進行溫室換氣並達到降溫效果。強制通風的理論降溫極限為室內空氣溫度等於室外空氣溫度。因為,此時的溫室內外溫差為零, 通風量為無窮大,
在實際應用中是不可能的, 由於機械設備和植物生理上的原因,一般溫室的通風強度為每分鍾換氣0.75次~1. 5次, 能夠控制溫室內外的溫差在5℃以內。

二、玻璃溫室加溫

在我國北方地區的玻璃溫室, 需要冬季加溫, 否則冬季不能生產。溫室加溫時間長短不一樣, 在東北地區加溫時間大約需要5個月~6個月,
在華北地區需要3個月~5個月。在南方地區種植花卉或育苗也需要進行加溫或臨時補溫。

1.熱水加溫熱水加溫系統由熱水鍋爐、供熱管和散熱設備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其工作過程是用鍋爐將水加熱,然後由水泵加壓,
熱水通過供熱管道供給溫室內的散熱器,通過散熱器來加溫,
提高溫室的溫度,冷卻的熱水回到鍋爐再加熱重復循環。熱水採暖系統運行穩定可靠,是玻璃溫室目前最常用的採暖方式。

2. 熱風加溫熱風加溫系統由熱源、空氣換熱器、風機和送風管道組成。其工作過程為:由熱源提供的熱量加熱空氣換氣器,
用風機強迫溫室內的部分空氣流過空氣換熱器,這樣不斷循環進行溫室加熱。熱風加熱系統的熱源可以是燃油、燃氣、燃煤裝置或電加熱器,也可以是熱水或蒸氣。熱源不同,熱風加溫設備安裝形式也不一樣。蒸汽、電熱或熱水式加溫系統的空氣換熱器安裝在溫室內與風機配合直接提供熱風。燃油、燃氣式的加熱裝置安裝在溫室內,
燃燒後的煙氣排放到溫室內。燃煤熱風爐一般體積較大,使用中也比較臟,一般都安裝在溫室外面。為了使熱風在溫室內均勻分布,由通風機將熱空氣送入通風管。

3. 電加溫較常見的電加溫方式是將地熱線埋在地下,用來提高地溫, 主要用在溫室育苗。電能是最清潔、方便的能源,
但電能是二次能源,本身比較貴,因此只能作為一種臨時加溫措施短期使用。

三、溫室的節能

溫室的熱量散失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通過玻璃圍護結構傳導散熱,可占總散熱損失的70%~80%;º 向天空輻射散熱; » 通風散熱; ¼空氣滲透散熱;
½地中傳熱。溫室節能就是要減少溫室的散熱量,其有效辦法是安裝保溫幕,可降低夜間的熱損耗。在滿足作物光照的前提下,最好安裝雙層透光材料,其熱損耗可減少50%。採用防寒溝,填上保溫材料減少地中傳熱也十分有效。

『肆』 溫室大棚菜怎麼種

舉一例:辣椒日光溫室栽培
茬口安排 日光溫室的辣椒一般分三茬進行生產,即秋冬茬、冬茬、冬春茬。
秋冬茬 秋冬茬主要是指深秋到春季供應市場的栽培茬口,主要供應元旦市場,7月上旬播種育苗,苗齡60-70天,9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中旬開始採收。有些地區管理水平較高,冬春茬辣椒可越夏栽培,立秋前剪枝更新,轉入秋冬茬生產,老株更心必須植株健康,無病蟲害,根系未受損傷,剪枝後可較好地萌發心枝。
冬茬 冬茬辣椒是溫室栽培的主要茬口,也是經濟效益高,栽培難度大的茬口。一般在8月末9月初播種育苗,苗齡70-80天,11月上中旬定植,元月上旬收獲。
春茬 11月下旬播種育苗,1月下旬定植,3月中旬開始收獲,植株生育正常,易受病蟲危害,管理好可越夏栽培。

品種選擇 辣椒對光照要求不嚴格,只要溫度可滿足需要,很多品種都可以栽培,要選擇抗病、耐寒、耐熱、豐產、植株長勢中等、適合密植的品種,也要根據市場選擇品種。
秋冬茬辣椒栽培技術
育苗
①育苗時期:7月上旬開始播種。溫室保溫條件好的可適當晚播。有些地區在6月中旬播種育苗,不分苗,苗齡40天,7月下旬定植。
②育苗方式:日光溫室的辣椒栽培必須從幼苗時期開始就在塑料薄膜覆蓋的條件下生長,可適應日光溫室的條件。一般利用小棚育苗時,棚寬1米,要超過畦面寬度,以利於遮蔭,棚高1米,育苗期間,棚的四周要捲起通風,棚上可覆蓋遮陽網,或用噴霧器噴石灰漿或黃泥漿(濃度根據棚內溫度適當調整,溫度高時多噴,溫度低肘少噴,降水後泥漿被沖掉要重新噴),以降低光照強度和溫度。苗床的位置要選擇在地勢高的地方,以防止雨水沖入苗床。
③營養土的配製和苗床製作:參照大棚辣椒栽培育苗-節。
④浸種催芽:辣椒種子的使用壽命只有1-2年,時間長發芽率降低,為了保證用苗量,最好在育苗進行發芽試驗,在瓷盤內鋪幾層吸水紙,將種子浸泡4-6小時後,洗凈,撒在紙上,放在不見光處,保溫25℃,水分適宜,5天後計算發芽率,發芽率應在85%以上才有應用價值。浸種催芽方法可參照大棚辣椒育苗一節。
⑤播種:播種水一定要澆足且一般不補充澆水,因為澆水會使土壤板結,影響出苗質量,並且澆水過多也會使土壤過濕而出現猝倒病。播種水的澆水量應達到 10厘米深的床土飽和,水要涼不要熱,水滲下後在床面撒一層營養土,防止種子直接接觸濕土,播種10分鍾後再覆土,覆土深度1厘米。覆土後蓋黑色地膜,防止地溫過高。
⑥播種後管理:播種後,溫度應保持25℃-28℃,地溫 20℃,6-7天後出苗。當有70%出苗時即要降低溫度,白天23℃-25℃,夜間15c-17℃,及時遮蔭降溫,防止徒長。防熱用大通風或澆冷水降低土壤溫度法。要在苗床的四周挖排水溝,及時排除雨水。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防蚜蟲,防蚜蟲的目的是為了防病毒病,防蚜蟲的有效方法是在棚的四周的揭開處圍上紗網,或在塑料薄膜上再覆蓋一層紗網。
⑦分苗:分苗方法可參照大棚辣椒栽培育苗一節。
⑧分苗後管理:分苗時水分要充足,分苗後溫度可適當提高,白天25℃-30℃,夜間17℃左右,5天以後,緩苗結束,溫度降低,白天20℃-25℃,夜間14℃左右,管理的方法與育苗床相同。在定植前12-15天結合澆水施一次速效氮肥,用硝酸銨與磷酸二氫鉀2:l混和的500倍液噴施。
定植 日光溫室辣椒一般在9月中下旬定植,在定植前要對溫室進行徹底的消毒,一般用硫磺粉熏煙法,每百平米的栽培床用硫磺粉、鋸末、敵百蟲粉劑各0.5千克,將溫室密閉,將配製好的混合劑分成3-5份,放在瓦片上,在溫室中擺勻,點燃熏煙,24小時後,開放溫室排除煙霧,准備定植。
整地施基肥的方法如前所述,整地後,一種定植方式是不做壟,按行距60厘米開溝,施腐熟的有機肥,還有一種方式是做20厘米高、70厘米寬的南北向壟,中間開一條深20厘米的澆水溝,兩壟間距為30厘米,壟面微向南傾斜。在壟上覆蓋地膜,依行距40厘米,株距20~30厘米打定植孔,晴天上午定植,深度以苗坨表面低於畦面2厘米為宜。栽完後澆定植水。
蹲苗期管理 定植以後澆水1-2次以後即進入蹲苗期。蹲苗期日溫保持在20℃-30℃,夜間溫度保持在15℃-18℃,地溫20℃,一般不澆水,只進行中耕,當門椒坐住,就可以澆一次大水,每畝隨水施化肥10-20千克,結束蹲苗。
結果期管理
①溫度管理:辣椒是喜溫蔬菜,溫度管理的主要工作是通風降溫,但要作好防寒和防早霜的准備,10月15日前後就要上草苫。冬季白天溫度應保持在20℃-25℃,夜間13℃-18℃,最低應控制在8℃以上。以保溫為主,通風量要減小,通風時間要變短,以頂部通風為主,下午溫度降到18℃時,及時蓋草苫。 在溫度的具體管理上用變溫管理。這種方法是利用辣椒的溫周期特性,將一天的溫度管理分為四個時段,即上午、下午、前半夜、後半夜,上午揭開草苫以後,使溫度迅速提高,維持在25℃-30℃,不超過30℃不放風,上午辣椒的光合作用強度高。下午13;00時以後,呼吸作用相對提高,此時的重點是抑制呼吸作用,通過適當的放風,使溫度降低,維持在20℃-23℃;前半夜的重點是促進白天光合同化物的外運,此時辣椒植株進行呼吸作用。促進同化物外運的適宜溫度是18℃-20℃。到後半夜,管理的重點是盡可能地抑制降吸作用,減少養分的消耗,溫度在15c左右。在進行變溫管理時應注意兩個問題,其一是氣溫與地溫的關系,辣椒的生長要求一定的晝夜溫差,在高氣溫時,應控制較低的地溫,在低的氣溫時應控制較高的地溫,地溫的調節可以通過早晨澆水等方法來實現。其二光照與變溫管理的關系,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高溫可提高辣椒的光合速率,而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較低的溫度可以抑制呼吸消耗,所以,應根據天氣的晴陰變化,靈活控制溫度,在晴天時控制溫度取高限,在陰天時控制溫度取低限。
對於在冬季保溫效果較差的溫室,在覆蓋各種不透明覆蓋物後最低溫度仍達不到要求時,可利用揭蓋草苫的時間來提高夜間溫度和最低溫度,下午在太陽落山之前,覆蓋草苫,在早晨,盡量早揭草苫,以揭開後溫度在20分鍾內開始回升為適宜。
②光照管理:冬季光照強度低,應在保證溫室溫度的情況下,盡量延長光照時間,早揭晚蓋草苫,使植株多見光,同時要保持薄膜表面的清潔,提高透光率,在溫室的北側可以張掛反光幕,以提高光強。陰天或雪天,光照強度低,植株呼吸消耗大,可進行根外追肥,噴施1%糖水。
③濕度管理:濕度過高會出現辣椒葉片的"沾濕"現象,必須除濕。除濕最好的方法是採用膜下灌溉的澆水方式。澆水的時間選擇在上午,這樣有利於地溫的回升和排濕。排濕的方法是在澆水以後,不放風,使室內的溫度迅速升高,地表的水分蒸發,空氣的濕度提高,1小時後迅速放風10分鍾,放風口要大,時間不可長,而後關閉放風口,再重復一遍這樣的操作。2-3次以後,地表的濕氣基本可以排除。另外溫室內要盡量減少噴葯的次數,以熏煙的方法代替噴葯。
④水肥管理.冬季澆水應用深機井的水或溫室內部蓄水池的水,以防止降低地溫。澆水量以土壤見於見濕為准,隨水施肥,根據植株的長勢和結果情況,每澆1-2水施肥一次,每畝施磷酸二銨1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結果後期,每5--7天噴施一次0.3%磷酸二氫鉀或0.2%的尿素,也可噴施"噴施寶"等葉面肥。
目前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是化學方法,即利用工業硫酸和農用碳酸氫銨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反應後得到的水和硫酸銨同樣可以用作肥料。方法是先將98%的工業濃硫酸稀釋,酸水比為1:3,將硫酸慢慢倒入水中,邊倒邊攪拌,切不可將水倒人硫酸中,否則反應產生的大量熱會使硫酸濺出,造成傷害。在結果期,每平米溫室的碳酸氫銨的用量應為11-13克,過多過少都不行。稀硫酸用瓷盆或塑料筒盛好,分4-5個點放在溫室中部。更簡便的方法是在溫室中部的辣椒行間,挖深20厘米,直徑30厘米的坑,在坑中鋪不漏水的塑料薄膜,將硫酸直接倒在坑中,將稱好的碳酸氫銨用塑料袋或紙袋包好,而後在塑料袋或紙袋上搗幾個孔,放人稀硫酸中。稀硫酸要過量,否則,造成氨害。在放入塑料袋救紙包時,要避免它浮在表面,以免氨氣逸出。二氧化碳施肥的時間是上午的9-10時,施用後2小時或溫室氣溫超過30℃可以通風。陰天、雪天或氣溫低於15℃時不宜施肥。
⑤保花保果及植株調整:可用2,4-d或番茄靈抹花,具體方法可見大棚辣椒栽培。進人盛果期以後,要摘除內堂徒長枝,打掉下部的老葉。在拉秧前15天摘心,使養分迴流,促進較小的果實盡快發育成具有商品價值的果實。對於早春辣椒越夏連秋栽培的,要在8月初,將第三層果結果部位以上的牲條全部剪下,剪枝後及時噴1:1:240的波爾多液,1周以後再噴一次,以利於傷口的癒合,發出新枝後,要選留壯枝。
採收 門椒要及時採收,防止墜秧,以後的果實應長到最大的果形,果肉開始加厚時採收,若植株長勢弱,要及早採收。

冬春茬辣椒栽培技術
育苗
①育苗時期:冬春茬辣椒一般在11月下旬播種育苗,在種秋冬茬辣椒的溫室,一般在溫室的中部先將一部分辣椒植株拉秧,在空出的地面育冬春茬的苗,播種時期可適當錯後,錯到12月上中旬。
②苗床准備:冬春茬辣椒的育苗期間,溫度最低,一般要在溫室中育苗,並且要加蓋小拱棚,在溫室中部東西向做跬,架2米寬,1米高的小拱棚,棚上加草苫保溫,可在苗床下鋪地熱線,或鋪一履5厘米厚的馬糞。營養土的配製和應用,可參照大棚辣椒育苗部分。
③浸種與催芽:參照第二章相關部分。
④播種:播種方法如前述,播種後為防止猝倒病要撒呻;層葯土,葯土用五代合劑,每米苗床用五代硝基苯和代森鋅鋁5克,摻營養土,在苗床上均勻地撤一層,撒土後要覆蓋地膜l提高土溫。
⑤播種後管理與分苗:參照大棚育苗方法。
⑥分苗後管理:分苗以後要注意提高溫度,白天的氣溫在25℃-30℃,地溫18℃-20℃,此時的地溫十分重要,溫度低於16時則緩苗緩慢,低於13℃就會停止生長甚至死懿;緩苗以後溫度降低,白天20℃-24℃,夜間15℃-17,在定植前半個月,可進行葉面噴肥,並逐漸不蓋溫室內小拱棚的草苫,而後再逐漸除去小拱棚的薄膜,使幼苗逐漸適應溫室溫度。
苗床的澆水十分關鍵。澆水掌握的標準是挖表面約3厘米左右的床土,"手握成團,顛一下就散",這是床土的適宜濕度。另一種方法是手握一團土,在齊胸處一鬆手,落地後保持一個漫丘狀核心呈放射狀向四周散開,表示水分適宜,如土不散,表示水分過多,如完全散開表示含水過少。也可用看苗的方法確定含水情況,早晨揭開草苫後,葉片的邊緣如有水珠,說明苗床濕度大,植株體內水分含量大,產生吐水現象。如葉片開張度大,葉色鮮綠,表示不缺水。中午高光、高溫時,植株表現輕度的萎蔫,表示水分合適,不萎蔫表示水分過多,用以上的方法確定苗床缺水之後,採取在晴天早晨澆小水。
定植 定植時間是1月下旬,定植的具體時間應選擇在壞天氣已過去,好天氣剛開始為好。為了保持較高的地溫,適宜的定植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整地施肥後,起壟,壟寬60厘米,壟間距40厘米,起壟後覆蓋地膜,兩天以後地溫升高,打定植孔,將苗坨擺放在定植孔中,用水壺向定植孔中點水,而後覆土。第二種方法是按40厘米與60厘米的行距開溝,將幼苗以25-30厘米間距放人溝中,埋土少許,澆水,而後讓陽光照射,提高地溫,第二天填土,而後起壟,在40厘米4行距中間留一澆水溝,而後在40厘米行距的兩壟上覆蓋地膜,在膜上開口,將辣椒幼苗引出膜外,用濕泥把膜封嚴。
定植後管理
①溫度管理:定植之後為了促進緩苗,要保持高溫高濕的環境,白天不放風並適當地早蓋草苫,使夜間保持較高的溫度,緩苗後,白天溫度保持26℃-28℃,下午在溫度降到17℃-18℃時蓋草苫,蓋苫後溫度會回升2℃-3℃,以後溫度逐漸降低,到第二天揭苫時溫度應在15℃左右,進入春天以後,溫度逐漸上升,要注意加大通風量,適當晚蓋草苫,當不蓋草苫溫度不低於15℃時,夜間可不蓋草苫,但草苫要在4月中旬才可除去,以防止出現倒春寒等災害性天氣。在結果期的溫度管理中,可參照秋冬茬辣椒的溫度管理方法,進行變溫管理。
②光照調節:參照秋冬茬辣椒栽培技術。
③水肥管理:在定植水澆足的情況下,到第一果(門椒)坐住之前一般不澆水,在緩苗以後的蹲苗期,都以中耕為主,地膜以下的土壤可保持濕潤和良好的通氣性。蹲苗結束時澆一次水,此時門椒已長到直徑3厘米左右,每畝隨水施入硫酸銨20千克,硫酸鉀10千克。以後每一水或二水隨水施一次肥,每畝可施尿素10千克或硫酸銨10千克。也應進行二氧化碳施肥。
④植株調整:為促進結果要進行整枝。方法是在主要側枝的次一級側枝上所結的幼果長到1厘米直徑時,在其上部留5片葉後摘心,使營養集中供應果實生長,在中後期出現的徒長枝要及時摘除。
⑤保花保果:見秋冬茬辣椒栽培保花保果部分。
⑥採收:門椒早采,以後的辣椒要充分長大果肉變硬時再采。

冬茬辣椒栽培技術
育苗 冬茬辣椒在8月末9月初育苗,播種時溫度較適宜,可在溫室中育苗,也可在小棚或中棚中播種育苗,也可在秋延後栽培的大棚中開辟一處播種育苗。育苗的方法可參照前述。
定植 定植時溫度較低,應採用可提高和可保持地溫的方式定植,具體方法可參照冬春茬辣椒的定植技術。
定植後管理
①溫度管理:要保證溫室在定植時保持較高的溫度,定植後,外界溫度呈逐漸降低的趨勢,保溫措施要加強,注意應付災害性天氣。管理方法可參照冬春茬辣椒的溫度管理方法。
②光照管理:冬季的光照強度低,要想方設法提高溫室內的光照強度,管理方法可參照冬春茬辣椒光照管理方法。
③濕度管理:冬茬辣椒的結果期正是外界溫度最低的天氣,溫室內的空氣濕度大,排濕顯得尤為重要。操作方法可參照冬春茬辣椒濕度管理。
④水肥管理:冬季溫度低,為了防止降低地溫,澆水要少量多次,水要用深機井水或溫室內部儲水池裡的水,以保證澆水後土溫不會降低過多。澆水時間應選擇在早晨,以利於土溫的回升和排濕。為了防止澆水後的濕度過大,最好採用膜下灌溉,有條件的可用地下軟管灌溉,施肥量比冬春茬辣椒適當減少。在冬茬辣椒栽培中,由於放風量少,內外空氣交換少,更強調二氧化碳施肥。
⑤植株調整、培土搭架、保花保果:對於地上部分生長過剩的枝條,應及時摘心,中後期及時除去內部和下部的老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封壟以後及時培土,防止辣椒由於頭重腳輕"而倒伏,培土後搭架,即在每壟(兩行)的外側,各搭-道竹桿,像欄桿一樣將辣椒扶住,同時改善了兩壟之間的通風透光條件。冬茬整個結果期曲於溫度低,都要採取保花保果措施,方法如前所述。
⑥採收:冬季溫室環境條件差,又要保證較長的生長期,因此,此時就應把採收作為調節植株生長平衡的手段。在植株生長弱時早采,在植株長勢強時晚采。

辣椒的形態表現與生理病害
幼苗期
①子葉展開期:在子葉出土以後,真葉展開之前,正常的幼苗形態是兩片子葉肥厚,下胚軸距離地面3厘米左右。
如子葉瘦小、細長,是因為光照不足,或夜間溫度偏高,水分供應過度引起的徒長如果子葉瘦小,下胚軸很短,是由於溫度低,床土的透氣性差,也可能是因為水分供應不足。
②花芽分化期:兩片子葉完全展開,第三片真葉正在展開時,即是辣椒的花芽開始分化,同時開始分枝,一般為雙杈分枝。在夜間溫度低,晝夜溫差較大,而營養條件良好時,易出瞬三杈分枝。
③成苗的形態表現:已經育成的辣椒幼苗,品種之間有獻的差異,一般9-14片葉,已經顯蕾,株高18-25厘米,子葉完好,真葉厚實而有光澤,帶大花蕾,根系顏色為鮮亮的白色,在營養缽內不盤根。如果根須少,莖細長,子葉脫落,葉片大而薄,顏色淡綠,黠柄較長,是徒長苗的表現,這種苗定植後緩苗慢,發棵晚,苗弱,易受病蟲的侵染,易落花落果。科學的管理應在播種後,出苗前溫度高些,出齊苗後溫度降低,分苗後溫度高些,緩苗以後白天溫度可高些,夜間要低。播種的底水要足,分苗前一般不澆水,分苗前澆水一歡,是為了起苗方便,分苗時澆水一次,緩苗在保持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水分不可過多。盡量提高溫室前屋面的透光率,陰雨天更要爭取光照。
如子葉提早黃化脫落,真葉的光澤度差,新根少,顏色暗甚至變黃,在營養缽內發生盤根現象,莖細而硬,節間短,葉片小而厚,顏色深,暗綠色,硬而脆,無韌性。多是因為營養面積小,幼苗擁擠,低溫乾旱或營養缽小,又擺放緊密而形成的老苗。這種苗定植後生長慢,開花結果晚,易早衰。可用防出現徒長苗的方法防止老苗的產生。
結果期
生長發育正常的辣椒植株,結果部位距頂梢約25厘米,開花處距頂梢的部位約10厘米,其間有1-2個較大的花蕾,開花節至結果節有3片已經充分展開的葉片,節間長4-5厘米。氮磷肥良好時,葉片呈尖端較長的三角形,鉀肥充足時,葉片呈寬幅的帶圓形。花為長柱花,長柱花授粉良好,果實發育快,可長成肥大的果實。下面是各器官的生理病害表現。
①花的表現:開花節位距頂梢超過15厘米,枝條直,節間較長,次級分枝粗,花小而且質量差,則是植株徒長的表現。這是由於氮肥和水分充足,夜間溫度高,光照弱造成的。栽培的密度過大會徒長。
中柱花和短柱花的出現,說明環境條件差,植株營養不良。可通過摘除長勢弱的側枝,使養分集中供應等方法調整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減少中、短柱花。
② 莖的表現:生長遲緩,節間短,節部彎曲,次級分枝小而短,開花節位距頂梢僅2-3厘米,這樣的植株使生長受到了抑制。主要是因為夜間溫度低,特別是土壤溫度低,或土壤板結,通氣不良,含氧量少,使根系發育受到抑制所至。結實過多,也會出現此種情況。
③ 葉的表現:頂部幼齡也出現凹凸,葉片皺縮,是氮肥施用過多造成的。植株中部的葉片中肋突出,形狀如扣著的船,植株下部的葉片扭曲,葉片大,葉柄長,也是氮肥多的表現。受冷害時,葉片上翹,向上反卷。受凍害時,葉片首先出現開水燙過一樣的症狀,繼而出現失水狀,最後萎蔫乾枯。溫度高葉柄長,溫度低葉柄短,葉片下垂。
土壤水分多時,葉柄撐開,葉片下垂。這是由於在高濕條件下根系衰弱,地上部的養分和生長素不能運輸到根,而積累在根頸以上的部位,所以葉柄偏上生長而葉片下垂。
施肥不當時會造成肥害,追施磷酸二銨過量或方法不當,則表現為延葉片的主側脈基部輻射狀地出現生理失水,進而黃化。追施尿素的方法不當,則會在葉片上出現點狀或不規則狀的生理失水,進而黃化。缺氮,植株瘦小,葉綠體形成受阻,葉片顏色由濃綠轉成淡綠至黃綠,葉柄、葉基部紅色,一般稱作"缺綠",下部葉片黃化。茶黃蟎的危害,光照不足,同樣可引起葉片的"黃化"。
磷肥不足時,葉片呈暗綠色,有褐斑,老也變成褐色,葉片的厚度小於正常葉,葉片有時畸形。鉀肥不足時,葉片出現斑狀的缺綠症狀,葉緣和葉尖壞死,葉片小,捲曲皺縮,莖的節間短。
土壤由於酸鹼度的不適,使植株吸收鐵困難,造成植株缺鐵,葉片變為白色或黃白色,而且先出現於嫩葉。缺鎂時植株表現出特殊的缺綠症狀,先端變黃,顏色轉變突然,從葉片的中心開始有黃斑,落葉早。缺銅時葉綠素合成少,葉尖發白。
菊酯類的葯物使用不當,在葉片上出現點狀或不規則的黃化斑,不受葉的限制。有機磷類葯物使用濃度不當,嫩葉新葉變小,向上翻卷,葉肉增厚,葉脈凸起,葉緣有時出現缺刻,葉色發暗。激素或除草劑類的葯物使用不當,會使辣椒的嫩葉、新葉扭曲變形,細小,但葉色基本正常。以上這些葯害出現以後,可用400倍的白糖和400倍尿素的混合液噴辣椒植株,7天一次,連噴2-3次。
④果實的表現:白天日照不良,夜間溫度低,土壤乾燥或栽培密度過大,會形成小果,種子少,有時還會形成僵果。果實短,是因為土壤乾燥或土壤濃度過高,影響了根系的吸收機能。果實表面無光澤的原因是高溫乾旱。果實上形成花青素而出現青紫斑,是因為低溫乾旱。
辣椒在坐果和出現周期性,要通過改善環境條件,加強水肥,植株調整,及時採收等方法來縮小這種不利的產量變化幅度。

災害性天氣與對策
災害性天氣的類型 災害性天氣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強寒流的襲擊,在每年的1~2月,對溫室的蔬菜生產會造成很大的危害。二是連陰天天氣,長達1周甚至1個月的連續陰天,使日照不足平時的50%,氣溫和地溫下降,光合作用不能正常進行,使辣椒植株處於飢餓狀態。三是風、雨、雪天氣,都有的低溫光照,還有各自的危害,冬季的大風可能揭開草苫和薄膜,吹入溫室內,造成冷害甚至凍害,晚秋或早春的雨天溫室不能放風,溫室內濕度大。四是連陰天或雨雪天後突然晴天,光照溫度變化幅度大,在不良天氣下的生理活動微弱的植株不能適應這樣的環境,造成生理機能的失調。
對策 災害性天氣發生突然,危害嚴重,所以減少災害性天氣的危害是溫室管理工作的重點。管理上應從保溫、增光、配以應急措施人手,以防為主,做到有備無患。
①建造性能良好的日光溫室:這是防災減災的基礎。日光溫室要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和透光性能,後屋面和牆的厚度一定要保證,溫室各處縫隙要堵嚴,建造時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不可偷工減料。
②加強保溫措施:下午提早覆蓋草苫,再加上幾席草苫,增加臨近草苫之間的重疊量,將前一年的廢舊薄膜裁剪後縫在每一個草苫的外面,在溫室前屋面下部圍一層草苫,在溫室內臨時生火加溫,但要有煙道,防止煙害,還可在夜間在溫室內點十幾只蠟燭。
③ 增光:在溫室的內側掛反光幕的方法,因為降低了溫室後牆的儲熱量,也就降低了夜溫,所以這種方法在災害性天氣過程中是不可取的,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白熾燈進行人工補光,每天3-4小時,可促進光合作用,提高抗性。陰天時要利用中午時間放風排濕。雨雪天由於溫度低,要將草苫輪流揭放,使各處的植株都見光,可利用陰天中短時的晴天將草苫大量揭開,捕捉短時光線。
④連陰、雨、雪後陡晴天氣的管理:遇此天氣,應緩慢揭苫,可採用間隔揭苫的方法。如出現萎蔫可用噴霧器噴清水,而後"回苫",恢復後再揭開。一兩天後,植株適應正常天氣後,要澆水施肥,還應葉面噴施速效肥,可噴0.3%的尿素或0.5%的磷酸二氫鉀。

『伍』 蔬菜生長需要的是地溫還是室溫

控制的主要是室溫,室溫夠了,地溫不會太低的。取暖最好不要用地暖,地暖不適合蔬菜大棚使用。

『陸』 紅棗大棚目標管理制度

說句實在話,來紅棗大棚我覺得源行不通,我們這里就是紅棗的產地,這里每家每戶都有棗樹,因為棗樹棵苗比較大,不適合在大棚里種植。農民一般都是過了冬大概3-4月份給棗樹澆水,軋棗樹(就是給棗樹去掉一些外皮和修剪樹枝,)棗樹發芽後5-9月根據棗芽和果實的情況進行噴灑農葯,果實到了成熟季節就不噴灑農葯了。如果是種植棗樹盆栽,可以實施大棚種植。不過盆栽在棗樹選型上要特別注意。

『柒』 冬季草莓種植,如何提高大棚地溫促生長

一、冬季鋪防寒草,降低凍土層厚度
冬季封凍前在大棚內的地表上鋪防寒草,如稻殼、樹葉、豆皮、粉碎的植物秸稈等,可使凍土厚度降低。若是冬季不扣膜,不做水泥、鋼鐵立柱的大棚,在早春扣膜前可將防寒草點燃,使之慢慢燃燒,既可化地,又可補充鉀肥,對防治病蟲也有一定作用。
二、巧加溫、快速化地
一些加溫的大棚,扣膜後,先將大棚封閉嚴密,在晴天的白天,早晨晚一點揭開大棚的覆蓋物,利用太陽直射光,再配合爐火加溫,使空氣溫度盡可能提高,以氣溫提地溫;晚上早一點蓋上保溫覆蓋物。
三、耕層下鋪設防寒草
在大棚內的耕層土壤封凍前,可從大棚的一頭開始挖床,深度25厘米,將床底清平,床內鋪上適宜厚度的防寒草,踏平,回填耕層土,再將第二床的耕層土挖到第一床上,將床底清平,鋪上防寒草,再將第三床耕層土挖到第二床上,再鋪防寒草,這樣依次將耕層下全部埋入防寒草。
防寒草不僅能隔斷地下涼氣的上升,也可減緩耕層土壤熱量向下傳導,從而大大提高耕層土壤的溫度,而且在防寒草腐熟分解的過程中不但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還可不斷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
四、塑料薄膜地面覆蓋
草莓的大棚施肥整地以後,將極薄的聚乙烯薄膜緊密地貼蓋於畦或壟表面,在晴天的白天,太陽的直射光穿過薄膜使地表土壤獲得太陽的輻射熱,表層土溫升高,通過傳導作用逐漸向下提高土壤的溫度。
五、提高育苗床土的溫度
草莓秧苗質量的好壞關繫到草莓將來的產量和品質,由於草莓育苗場地小,便於管理,可選用能夠每年生產的溫室大棚。有條件的大棚可在草莓根系密集的耕層中鋪設地熱線,用來提高地溫。
六、提高灌溉水溫,改進灌溉技術
苗床用水應事先預熱,使水溫達到25℃左右後使用;大棚內的灌溉用水應在大棚內設置水箱預熱3-5天後再灌。最好採用膜下滴灌、滲灌、軟管微灌等新的科學灌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灌溉對地溫造成的影響。
七、大棚小棚多層覆蓋
在塑料大棚內套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內的氣溫提高2~4℃,地溫提高1~2℃;在大棚中採用塑料薄膜做成二層幕,於夜間覆蓋,可使棚內氣溫、地溫平均提高1~2℃;在大棚四周覆蓋一層1米高的草苫子,亦可使棚溫提高1~2℃。

熱點內容
重百超市供應商系統 發布:2021-11-27 07:59:12 瀏覽:259
成都瓦爾塔蓄電池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9 瀏覽:828
寧波辦公用品供應商 發布:2021-11-27 07:59:05 瀏覽:753
廣州人人店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3 瀏覽:49
旺旺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59 瀏覽:362
三折門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20 瀏覽: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7 瀏覽:728
木旯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5 瀏覽:464
供應商開發年度總結 發布:2021-11-27 07:58:07 瀏覽:578
湯臣鈣片代理人是誰 發布:2021-11-27 07:56:27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