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索賠流程圖
1. 供應商送貨流程圖用什麼軟體做好
這種圖很容易做的,億圖可以做吧,送貨流程圖主要兩個流程,
一、貨物入庫
二、運輸配送
2. 急求 物流管理 供應鏈的流程圖
http://www.cnshu.cn/yxgl/ShowSoft.asp?SoftID=57459供應物流與銷售物流(ppt 74)物流管理流程的步驟: 1.訂單處理作業: 物流中心的交易起始於客戶的咨詢、業務部門的報表,而後由訂單的接收,業務部門查詢出貨日的存貨狀況、裝卸貨能力、流通加工負荷、包裝能、配送負荷等來答復客戶,而當訂單無法依客戶之要求交貨時,業務部加以協調。 由於物流中心一般均非隨貨收取貨款,而是於一段時間後,予以結帳,因此在訂單資料處理的同時,業務人員尚依據公司對該客戶的授信狀況查核是否已超出其授信額度。此外在特定時段,業務人員尚統計該時段的訂貨數量,並予以調貨、分配出貨程序及數量。退貨資料的處理亦該在此階段予以處理。另外業務部門尚制定報表計算方式,做報表歷史資料管理,訂定客戶訂購最小批量、訂貨方式或訂購結帳截止日。 2.采購作業: 自交易訂單接受之後由於供應貨品的要求,物流中心要由供貨廠商或製造廠商訂購商品,采購作業的內容包含由商品數量求統計、對供貨廠商查詢交易條件,而後依據我們所制訂的數量及供貨廠商所提供較經濟的訂購批量,提出采購單。而於采購單發出之後則進行入庫進貨的跟蹤運作。 3.進貨入庫作業: 當采購單開出之後,於采購人員進貨入庫跟蹤催促的同時,入庫進貨管理員即可依據采購單上預定入庫日期,做入庫作業排程、入庫站台排程,而後於商品入庫當日,當貨品進入時做入庫資料查核、入庫品檢,查核入庫貨品是否與采購單內容一致,當品項或數量不符時即做適當的修正或處理,並將入庫資料登錄建檔。入庫管理員可依一定方式指定卸貨及棧板堆疊。對於由客戶處退回的商品,退貨品的入庫亦經過退貨品檢、分類處理而後登錄入庫。 一般商品入庫堆疊於棧板之後有兩種作業方式,一為商品入庫上架,儲放於儲架上,等候出庫,需求時再予出貨。商品入庫上架由電腦或管理人員依照倉庫區域規劃管理原則或商品生命周期等因素來指定儲放位置,或於商品入庫之後登錄其儲放位置,以便於日後的存貨管理或出貨查詢。另一種方式即為直接出庫,此時管理人員依照出貨要求,將貨品送往指定的出貨碼頭或暫時存放地點。在入庫搬運的過程中由管理人員選用搬運工具、調派工作人員、並做工具、人員的工作時程安排。 4.庫存管理作業: 庫存管理作業包含倉庫區的管理及庫存數控制。倉庫區的管理包括貨品於倉庫區域內擺放方式、區域大小、區域的分布等規劃;貨品進出倉庫的控制遵循:先進先出或後進先出;進出貨方式的制定包括:貨品所用的搬運工具、搬運方式;倉儲區儲位的調整及變動。庫存數量的控制則依照一般貨品出庫數量、入庫所時間等來制定采購數量及采購時點,並做采購時點預警系統。訂定庫存檔點方法,於一定期間印製盤點清冊,並依據盤點清冊內容清查庫存數、修正庫存帳冊並製作盤虧報表。倉庫區的管理更包含容器的使用與容器的保管維修。 5.補貨及揀貨作業: 由客戶訂單資料的統計,我們即可知道貨品真正的需求量,而於出庫日,當庫存數足以供應出貨需求量時,我們即可依據需求數印製出庫揀貨單及各項揀貨指示,做揀貨區域的規劃布置、工具的選用、及人員調派。出貨揀取不只包含揀取作業,更應注意揀貨架上商品的補充,使揀貨作業得以流暢而不致於缺貨,這中間包含了補貨水準及補貨時點的訂定、補貨作業排程、補貨作業人員調派。 6.流通加工作業: 商品由物流中心送出之前可於物流中心做流通加工處理,在物流中心的各項作業中以流通加工最易提高貨品的附加值,其中流通加工作業包含商品的分類、過磅、拆箱重包裝、貼標簽及商品的組合包裝。而欲達成完善的流通加工,必執行包裝材料及容器的管理、組合包裝規則的訂定、流通加工包裝工具的選用、流通加工作業的排程、作業人員的調派。 7.出貨作業處理: 完成貨品的揀取及流通加工作業之後,即可執行商品的出貨作業,出貨作業主要內容包含依據客戶訂單資料印製出貨單據,訂定出貨排程,印製出貨批次報表、出貨商品上所要的地址標簽、及出貨檢核表。由排程人員決定出貨方式、選用集貨工具、調派集貨作業人員,並決定所運送車輛的大小與數量。由倉庫管理人員或出貨管理人員決定出貨區域的規劃布置及出貨商品的擺放方式。 8.配送作業: 配送商品的實體作業包含將貨品裝車並實時配送,而達成這些作業則須事先規劃配送區域的劃分或配送路線的安排,由配送路逕選用的先後次序來決定商品裝車的順序,並於商品的配送途中做商品的追蹤及控制、配送途中意外狀況的處理。 9.會計作業: 商品出庫後銷售部門可依據出貨資料製作應收帳單,並將帳單轉入會計部門作為收款憑據。而於商品購入入庫後,則由收貨部門製作入庫商品統計表以作為供貨廠商請款稽核之用。並由會計部門製作各項財務報表以供營運政策制定及營運管理之參考。 10.營運管理及績效管理作業: 除了上述物流中心的實體作業之外,良好的物流中心運作更要基於較上階層的管理者透過各種考核評估來達成物流管理流程中心的效率管理,並制訂良好的營運決策及方針。而營運管理和績效管理可以由各個工作人員或中級管理階層提供各種資訊與報表,物流管理流程包含出貨銷售的統計資料、客戶對配送服務的反應報告、配送商品次數及所用時間的報告、配送商品的失誤率、倉庫缺貨率分析、庫存損失率報告、機具設備損壞及維修報告、燃料耗材等使用量分析、外僱人員、機具、設備成本分析、退貨商品統計報表、作業人力的使用率分析等。
3. 如何管理好供應商管理工作從供應商體系管理和供應商質量提升兩方面來介紹!能提供流程圖更好!謝謝!
呵呵,我正好最近整理了供應商管理的流程體系,圖片是總體流程的示例,還有一些流程……可惜只能上傳一個圖片~~
流程摘錄:
3.1供應商日常管理
3.1.1建立和維護供應商信息庫
3.1.2聯盟管理
3.1.3建立禁用名單
3.2采購管理
3.2.1采購申請和審批
3.2.1.1采購申請
3.2.1.2所在部門審批
3.2.1.3商務部門審批
3.2.1.4總經理審批
3.2.1.5總裁終審
3.2.2供應商選擇
3.2.2.1確定入圍供應商
3.2.2.2交流和采購
3.2.3商務談判和合同簽署
3.2.3.1商務談判及合同起草
3.2.3.2合同內容審核
3.2.3.3總經理審批
3.2.3.4總裁終審
3.2.3.5合同簽署
3.2.4合同履行管理
3.2.4.1合同監控和管理
3.2.4.2供應商的交付物評審
3.2.4.3合同驗收
3.3供應商評估管理
3.3.1評估框架和維度
3.3.2評估權重
3.3.3評估流程
3.3.4評估結果
3.3.5各階段評估說明
3.3.5.1入圍評級
3.3.5.2招標評估
3.3.5.3商務談判評估
3.3.5.4項目實施評估
3.3.5.5運維支持評估
4. 求工程采購流程圖
采購流程:包括收集信息,詢價,比價,議價,評估,索樣,決定,請購,訂購,協調與溝通,催交,進貨驗收,整理付款。
比選采購方式的主要流程:
1、采購人發出采購信息(采購公告或采購邀請書)及采購文件;
2、供應商按采購文件要求編制、遞交應答文件;
3、采購人對供應商應答文件進行評審,並初步確定中選候選供應商
(中選候選供應商數量少於遞交應答文件供應商數量,具體數量視采購項目情況而定);
4、采購人保留與中選候選供應商進一步談判的權利;
5、采購人確定最終中選供應商,並向所有遞交應答文件的供應商發出采購結果通知;
6、采購人與中選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
競爭性談判的主要流程:
1、采購人發出采購信息(采購公告或采購邀請書)及采購文件;
2、供應商按采購文件要求編制、遞交初步應答文件;
3、采購人根據初步應答文件與所有遞交應答文件的供應商進行一輪或多輪談判,供應商根據采購人要求進行一輪或多輪應答;
4、采購根據供應商最後一輪應答進行評審,並確定成交供應商;
5、采購人向所有遞交應答文件的供應商發出采購結果通知;
6、采購人與成交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
5. 請問什麼是采購流程圖【采購供應問題】
每個公司根據自己的公司制度,制定出來的一套采購流程,具有指導和限定作用.包括與采購相關的部門、職位及單據走向。
采購流程:收集信息,詢價,比價、議價,評估,索樣,決定,請購,訂購,協調與溝通,催交,進貨檢收,整理付款。
采購的流程及相關的單據名稱:
接收采購計劃-詢比議價-決定-下PO-審核-跟催-收貨-付款-退貨。相關的單據有:請購單、采購單、詢價單,進貨單等等。
采購相關:采購(purchasing):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條件下從供應市場獲取產品或服務作為企業資源, 以保證企業生產及經營活動正常開展的一項企業經營活動。
采購實踐可分為戰略采購(sourcing)和日常采購(procurement)兩部分。
戰略采購是采購人員(commodity manager)根據企業的經營戰略需求,制定和執行采企業的物料獲得的規劃,通過內部客戶需求分析,外部供應市場、競爭對手、供應基礎等分析,在標桿比較的基礎上設定物料的長短期的采購目標、達成目標所需的采購策略及行動計劃,並通過行動的實施尋找到合適的供應資源,滿足企業在成本、質量、時間、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指標。
日常采購是采購人員(buyer)根據確定的供應協議和條款,以及企業的物料需求時間計劃,以采購訂單的形式向供應方發出需求信息,並安排和跟蹤整個物流過程,確保物料按時到達企業,以支持企業的正常運營的過程。
采購的對象分為直接物料(BOM material)和間接物料(MRO material),直接物料將用於構成采購企業向其客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全部或部分,間接物料將在企業的內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被使用和消耗。
采購是一個商業性質的有機體為維持正常運轉而尋求從體外攝入的過程。
采購的基本原則 成本效益原則 質量原則 進度配合原則 公平競爭原則
采購員必備能力:成本意識與價值分析能力、預測能力、表達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專業知識。
,並加於管理,不斷提高。在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下,降低采購成本。
采購員須承擔的責任:采購計劃與需求確認、供應商選擇與管理、采購數量控制、采購品質控制、采購價格控制、交貨期控制、采購成本控制、采購合同管理、采購記錄管理。
采購流程:收集信息,詢價,比價、議價,評估,索樣,決定,請購,訂購,協調與溝通,催交,進貨檢收,整理付款。
采購數量計算:本期應采購數量=本期生產需用量+本期末預定庫存量-前期預估庫存量-前期已購未入庫數量
,掌握影響成本的因素和事件。事中尋找多家合格廠商的報價,製作底價或預算,運用議價技巧。事後選擇價格適當的廠商簽訂合約,利用數量或現金折扣。
采購價格構成:供應商成本的高低,規格與品質,采購物料的供需關系,生產季節和采購時機,交貨條件,付款條件。
采購商品成本構成:工程或製造的方法,所需的特殊工具、設備,直接及間接材料成本,直接及間接人工成本,製造費用或外包費用,營銷費及稅捐、利潤。
供應商分類:原材料供應商,小額服務性供應商,臨時性供應商。
合格供應商的標准:優秀的企業領導人,高素質的管理人員,穩定的員工群體,良好的機器設備,良好的技術,良好的管理制度。專業知識. 判斷力. 責任感. 時間觀 .口才.
6. 怎樣做好采購流程圖,以及采購管理
企業采購及應付賬款管理制度
一、目的
1規范采購操作步驟和方法,確保采購的質量和采購要求的適用性,符合公司整體的日常管理規定要求。
2規定了應付賬款入賬、調賬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規范應付賬款管理工作,防範公司處理應付賬款業務過程中的經營風險。
二、適用范圍
本規范適用於公司的設備、工具、成型軟體和固定資產(不含公司長期代理產品)等采購的控制。
三、 定義
1、 供應商:是指能向采購者提供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法人或其他組織。
2、 抽貨檢驗標准:此標準是對采購物品進行檢驗的參照標准,由技術部門或其他相關權責部門編寫交采購中心匯總成冊。
3、 貨物檢驗報告:是貨物驗收部門和人員對貨物進行驗收後對所采購貨物給出驗收報告和處理意見。
4、無票應付款:采購貨物的所有權已經轉移至本公司,但是供應商的正式發票尚未到達財務部的應付款項。當供應商的發票送達財務部時,應將無票應付款轉入應付賬款。公司的無票應付款和應付賬款構成了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應付賬款
四、 物資采購報銷流程
1 物資采購前要由用料申請人先填寫采購計劃,「采購計劃表」經部門領導簽字同意後,交與采購人員,采購人員製作「采購定單」並進行采購。
2 凡購進物料、工具用具,尤其是定製品,采購者應堅持先取樣品,徵得使用部門及領導同意後,方可進行采購或定製。
3 物資采購返回單位,須經物資使用部門(庫房管理人員)核實、驗收簽字,出具「入庫單」。
4 物資采購報銷必須以發票為據,不準出現白條報銷。
5 物資采購前,預借物資款,必須經財務主管領導簽字批准方可借款,執行借款流程;物資采購完畢,需及時報銷。
6 物資采購報銷須填寫報銷單,執行費用報銷流程
7 凡不按上述規定采購者,財務部以及各業務部門的財務人員,應一律拒絕支付。
五、應付賬款入賬程序
(一)、有票應付款
1財務部業務會計對采購定單、供應商發票、檢驗入庫單進行審核,即「三單符合」審核。
2 三單中的第一單「采購定單」是指由采購合同、采購定單、委託加工單等組成的合同單據。第二單「供應商發票」是指由發票、收款收據組成發票單據。第三單「入庫單」是指由入庫單、質檢單、運輸提貨單等組成的收貨單據。
3 財務部業務人員在「三單符合」審核後,製作記賬憑證並按照會計復核、批准程序入賬。
4 有關部門對合同、訂單的修改原件,應及時傳遞到財務部。
(二) 無票應付款
1 倉庫管理員在收到供應商的合格來貨(經檢驗合格)後,填寫入庫單並將入庫信息傳遞給財務部門。未經質量檢驗合格的貨物不得入庫。
2 財務部核對每一張入庫單,確保信息准確無誤。將無票入庫貨物作為暫估入庫進行核算。
3 對貨物入庫後超過一個月發票未達的無票應付款,財務部應及時與采購部聯系並跟蹤。
(三) 應付賬款
1 供貨方開來發票,從無票應付款轉入應付賬款時,必須經過「三單符合審核」。財務部業務人員應當在「三單符合審核」後,方可將無票應付款轉入應付賬款。將暫估入庫的項目轉入庫存項目。
2 財務部在「三單符合審核」中發現不符或不完全相符時,應立即通知商務部和物流部門。商務部應及時與供應商聯系處理,並在一周內將問題調查清楚並合理解決。財務部應同時將所有三單不符的情況記錄,並定期跟蹤和向財務經理或財務經理匯報。
3 對在「三單符合審核」中多開票、重開票的供應商應提出警告,情節嚴重的,要考慮給予處罰或更換。
4 生產部門應在每月二十八日前將供應商的質量退貨及向供應商索賠的資料傳遞到財務部,財務部應於當月據之調整應付賬款。
5 任何供應商應付賬款的調整必須有充分的依據並經財務經理及相關人員的書面批准。這些依據應附在相應的調整憑證後。
6 更改供應商名稱必須得到供應商提供的合法的資料,並經過財務部經理的批准。這些資料應附在相應的調整憑證後。
六 應付賬款賬齡分析
1 財務部每季度進行一次應付賬款的賬齡分析,並分析資金安排和使用的合理性。
2 財務部每月列印出有借方余額的應付賬款,並通知采購部及相關部門。采購部及有關部門應及時與供應商聯系解決,並將結果在一周內告知財務部。對超過兩個月的有借方余額的應付賬款,財務部應向財務經理和總經理作書面匯報。
七 對賬
1 財務部每月應核對應付賬款總賬與明細賬,對存在的差異及明細賬中的異常項目和長期未達項目,財務部應會同商務部采購人員進行調查,並經財務經理書面批准後及時處理。
2 財務部每年至少獲得一次供應商對賬單,對發現的差異應及時與供應商聯系解決。
應付賬款管理流程圖
7. 求寶馬公司物流與供應鏈運營圖和操作指導流程圖
中小企業融抄資難問題一直是中小襲企業發展的一大困難。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規模小,現金流容易出現緊張甚至斷裂的情況,因此,如何盤活資金成為了中小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供應鏈金融是以供應鏈真實交易背景為基礎產生的。它不同於以往的傳統銀行借貸,能夠較好的解決中小企業因為經營不穩定、信用不足、資產欠缺等因素導致的融資難問題。
傳統的銀行借貸對企業以往的財務信息進行靜態分析,依據對授信主體的孤立評價做出信貸決策,因此,銀行並沒有把握住中小微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相反,供應鏈金融評估的是整個供應鏈的信用狀況,加強了債項本身的結構控制。供應鏈金融在真實交易的前提下,以大企業的信息優勢來彌補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從而全面提升了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信用水平和信貸能力。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信用融資,在產業鏈中發現信用。
目前供應鏈金融屬於新興金融,能不能把供應鏈金融做好,跟服務企業對於產業的了解,對風險的控制能力,與銀行的戰略合作關系等等都有直接關系。比如雲圖的供應鏈金融,核心是風控和大數據管理能力。開展供應鏈金融必須具備對行業的了解、融資方式的理解、風險的識別、金融產品和方案的設計等綜合能力,唯數據論、唯埠論等都是不行的
8. 球zara的供應鏈流程圖!!!!
呵呵,簡單,希望能幫到你!模式演變如下幾個個階段,及他們的區別如下:MRP---》MRPⅡ-->ERP--->>SCM---》CRM1)從MRP發展到MRPⅡ,是對生產經營管理過程的本質認識不斷深入的結果,體現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管理思想的不斷融合,因此MRP發展為MRPⅡ是一個必然的過程。2)總結起來說,MRP→MRPII→ERP是一脈相承的發展過程,是對製造業的信息化管理的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ERP的管理思想逐步推及到其他行業以及行業的上下游供應鏈。3)SCM與CRM是在ERP管理思想的基礎上擴展和發展出來的,是對ERP的補充。ERP、SCM、CRM構成了企業管理信息化的三個支柱。MRP(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物料需求計劃)是被設計並用於製造業庫存管理信息處理的系統,它解決了如何實現製造業庫存管理目標——在正確的時間按正確的數量得到所需的物料這一難題。製造資源計劃MRPⅡ(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是以生產計劃為中心,把與物料管理有關的產、供、銷、財各個環節的活動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進行協調,使它們在生產經營管理中發揮最大的作用wyc其最終的目標是使生產保持連續均衡,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與資金的消耗,減少浪費,提高經濟效益0企業資源計劃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是從製造資源計劃MRPⅡ發展而來的新一代集成化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它擴展了MRPⅡ功能。ERP對MRPⅡ的擴展朝三個方向延伸:橫向的擴展――功能范圍的增加,從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管理到下游的客戶關第管理;縱向的擴展――從低層的數據處理(手工自動化)到高層管理決策支持(職能化管理);行業的擴展――從傳統的以製造業為主到面向所有的行業供應鏈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oswa從單一的企業角度來看,是指企業通過改善上、下游供應鏈關系,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根據ERP原理,定義如下:供應鏈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圍繞核心企業,主要通過信息手段,對供應的各個環節中的各種物料、資金、信息等資源進行計劃、調度、調配、控制與利用,形成用戶、零售商、分銷商、製造商、采購供應商的全部供應過程的功能整體。客戶關系管理(,CRM)是一個不斷加強與顧客交流,不斷了解顧客需求,並不斷對產品及服務進行改進和提高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的連續的過程。其內含是企業利用信息技(IT)術和互聯網技術實現對客戶的整合營銷,是以客戶為核心的企業營銷的技術實現和管理實現。客戶關系管理注重的是與客戶的交流,企業的經營是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傳統的以產品或以市場為中心。為方便與客戶的溝通,客戶關系管理可以為客戶提供多種交流的渠道。
9. 求一個商業企業 物流 信息流 資金流的供應鏈流程圖
商業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是企業的主要三流,相輔相成的,其中信息起銜接作用,它將物流,資金有機的結合了起來。根據信息制定資金計劃,確定物流方式。如果是做關於這三點的流程圖,可以將信息放在物流與資金流的中間,做一個閉合迴路再次由信息連接起來。以上僅為淺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