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時代移動設備供應商有哪些
『壹』 什麼是3G主要有哪些上市公司
現在「3G通信」快要成為人們嘴上的口頭禪了,那麼您知道到底什麼是3G通信嗎?所謂3G,其實它的全稱為3rd Generation,中文含義就是指第三代數字通信。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數字手機只能進行語音通話;而1996到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數字手機便增加了接收數據的功能,如接受電子郵件或網頁;第三代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
3G通信的名稱繁多,國際電聯規定為「IMT-2000」(國際移 動電話2000)標准,歐洲的電信業巨頭們則稱其為「UMTS」通用移 動通信系統。該標准規定,移 動終端以車速移 動時,其傳轉數據速率為144kbps,室外靜止或步行時速率為384kbps,而室內為2Mbps。但這些要求並不意味著用戶可用速率就可以達到2Mbps,因為室內速率還將依賴於建築物內詳細的頻率規劃以及組織與運營商協作的緊密程度。
國際電信聯盟(ITU)確定3G通信的三大主流無線介面標准分別是W-CDMA(寬頻分碼多重存取)、CDMA2000(多載波分復用擴頻調制)和TDS-CDMA(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接入)。其中W-CDMA標准主要起源於歐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無線研究活動,該系統在現有的GSM網路上進行使用,對於系統提供商而言可以較輕易地過渡,該標準的主要支持《崔廷富工作室》,有空大家都來發帖吧。者有歐洲、日本、韓國。去年底,美國的AT&T移 動業務分公司也宣布選取WCDMA為自己的第三代業務平台。CDMA2000系統主要是由美國高通北美公司為主導提出的,它的建設成本相對比較低廉,主要支持《崔廷富工作室》,有空大家都來發帖吧。者包括日本、韓國和北美等地區和國家。TD-SCDMA標準是由中國第一次提出並在此無線傳輸技術(RTT)的基礎上與國際合作,完成了TD-SCDMA標准,成為CDMA TDD標準的一員的,這是中國移 動通信界的一次創舉,也是中國對第三代移 動通信發展的貢獻。在與歐洲、美國各自提出的3G標準的競爭中,中國提出的TD-SCDMA已正式成為全球3G標准之一,這標志著中國在移 動通信領域已經進入世界領先之列。
3G手機完全是通信業和計算機工業相融合的產物,和此前的手機相比差別實在是太大了,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稱呼這類新的移 動通信產品為「個人通信終端」。即使是對通信業最外行的人也可從外形上輕易地判斷出一台手機是否是「第三代」:第三代手機都有一個超大的彩色顯示屏,往往還是觸摸式的。3G手機除了能完成高質量的日常通信外,還能進行多媒體通信。用戶可以在3G手機的觸摸顯示屏上直接寫字、繪圖,並將其傳送給另一台手機,而所需時間可能不到一秒。當然,也可以將這些信息傳送給一台電腦,或從電腦中下載某些信息;用戶可以用3G手機直接上網,查看電子郵件或瀏覽網頁;將有不少型號的3G手機自帶攝像頭,這將使用戶可以利用手機進行電腦會議,甚至使數字相機成為一種\"多餘」.
3G通信是移 動通信市場經歷了第一代模擬技術的移 動通信業務的引入,在第二代數字移 動通信市場的蓬勃發展中被引入日程的。在當今Internet數據業務不斷升溫中,在固定接入速率(HDSL、ADSL、VDSL)不斷提升的背景下,3G移 動通信系統也看到了市場的曙光,益發為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製造商和普通用戶所關注。
第一代手機為模擬制式,第二代手機為GSM、TDMA等數字手機,而所謂第三代手機,則是泛稱能夠將語音通信和多媒體通信相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其可能的增值服務將包括圖像、音樂、網頁瀏覽、電話會議以及其他一些信息服務。
第三代手機的名稱繁多,國際電聯稱之為「IMT—2000」,歐洲的電信業巨頭們則稱其為「UMTS」(通用移動通信系統),而第三代手機可能應用的技術標准WCDMA、CDMA—2000等也在一些場合被作為第三代手機的代稱,而更籠統的稱呼則為「3G」。
3G手機完全是通信業和計算機工業相融合的產物,和此前的手機相比差別實在是太大了,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稱呼這類新的移動通信產品為「個人通信器」。即使是對通信業最外行的人也可從外形上輕易地判斷出一台手機是否是「第三代」:第三代手機都有一個超大的顯示屏,往往還是觸摸式的!
3G手機能幹什麼
3G手機能幹什麼?據專家介紹,它除了能高質量的完成目前手機所做的語音通信外,還能進行多媒體通信。用戶可以在3G手機的觸摸顯示屏上直接寫字、繪圖,並將其傳送給另一台手機,而所需時間可能不到一秒。當然,也可以將這些信息傳送給一台電腦,或從電腦中下載某些信息;用戶可以用3G手機直接上網,查看電子郵件或瀏覽網頁;將有不少型號的3G手機自帶攝像頭,這將使用戶可以利用手機進行電腦會議,並使數字相機成為一種「多餘」。
具備強大功能的基礎是3G手機極高的數據傳輸速度,目前的GSM移動通信網的傳輸速度為每秒9600位元組,而第三代手機最終可能達到的數據傳輸速度將高達每秒2M位元組。而為此作支撐的則是互聯網技術充分糅合到3G手機系統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數據打包技術,在現有GSM上應用數據打包技術發展出的GPRS目前已可達到384K位元組每秒的傳輸速度,這相當於D—ISDN傳輸速度的兩倍。支持高質量的話音,分組數據,多媒體業務和多用戶速率通訊,將大大擴展手機通訊的內涵。
聚焦3G標准制訂
1999年3月份,ITU—RTG8/1巴西會議確定了第三代無線介面技術的大格局,第三代無線介面技術分為兩大類:CDMA與TDMA,其中CDMA占據主導地位。CDMA又分成了FDD直接序列、FDD多載波以及TDD三種技術。TEMA主要由UWC136與DECT技術構成。在此會議之後,不同的第三代技術間呈現出融合與統一的趨勢。
在TG8/1巴西會議結束後不久,愛立信與高通達成了專利相互許可使用協議。1999年5月,國際營運者組織在多倫多會議上,30多個世界最大的無線營運商以及10多個無線設備製造商對寬頻CDMAFDD技術的融合達成了協議。6月份召開的ITUTG8/1北京會議在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融合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國際營運者組織多倫多會議協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廣泛支持,為CDMAFDD技術融合開辟了廣闊的道路。與此同時,在中方代表的努力下,各方面對CDMATDD技術也引起了高度重視,對CDMATDD技術的融合工作也在加快推進。
眾多無線營運商和設備提供商對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融合的支持以及將要在今年6月舉行的TG8/1北京會議要確定的詳盡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無線介面規范框架,都將為IMT—2000無線介面標准在今年10月份的最終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網路技術標准制訂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技術的融合關繫到移動用戶能否在不同的第三代運營系統之間漫遊。符合IMT—2000無線介面標准系統的網路內部可以採用不同的協議,但各網路之間必須遵從ITU制訂的標准。目前,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部分標準的制訂工作也在積極進行。
東方的曙光
我國是世界上移動通信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到1997年底用戶已達1323萬,預計到今年移動用戶數將達到3000萬以上。在第一代(1G)和第二代(2G)移動通信系統發展中,由於多方面的因素,我們未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移動通信產業,現在,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上正處於起步階段,相關的體制、標准制定工作才開始進行。通過3G把我國的科研通訊產業帶動起來,使我國的通訊網逐步國產化。
我國對3G的研究、開發非常重視,郵電部專門成立了第三代移動通訊領導小組來負責第三代移動通訊領導和協調工作。除此之外,原郵電部和國家「863」已分別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進行立項研究。
1999年6月29日,我國原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向ITV提交了具有我國自己知識產權的TD————SCDMA方案。該方案將當今國際領先技術智能無線,同步CDMA和軟體無線電等融於其中,具備較高的頻譜利用率,較低的成本和較大的靈活性,很具競爭性。
1998年11月,原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代表中國提出的第三代移動通訊標准(3G)TD————SCDMA方案成為也是亞洲地區唯一一個入選國際電聯的第三代移動通訊(3G)標准,成為國際第三代移動通信(3G)的重要標准之一,也是百年電信史上中國提出的第一個完整標准,標志著中國邁出了從跟蹤向創新轉變的歷史性的第一步。
未來的3G不是夢
由於3G產品的誘惑無法抵擋,人們紛紛預測3G產品及技術。Ovam,一家從事獨立研究和咨詢的公司,發表了一篇報道,聲稱大多數地區的市場在2006年發育成熟。然而,大多數世界級製造商都紛紛發布了它們認為成為未來無線通訊工具的新型裝置的樣機。
Strategis集團的分析家認為,全球幾個市場將提早在2002年採用無線網路,而美國卻要在2004年才能使用這種技術,原因是亞洲和歐洲在3G無線技術方面遠超美國。
據Strategis集團另一位分析家表示:芬蘭、日本及英國將首先在市場上推出3G技術。雖然這些國家可能不是無線互聯服務的大市場,用戶需求能力加強,他們肯定會採用3G服務。Strategis集團還透露大量2·5G和3G技術的商業應用仍需幾年才能面市,無線的運營商目前已在轉變經營模式,以便為這些服務做好准備。這將為無線通信與資訊帶來新的局面。
關於在2006年的2·5G和3G市場的用戶人數,據Strategis集團估計,中國將超過7,500萬用戶,排列全球榜首,其次是日本,大約有3,600萬名用戶,而美國遠落其後,其2·5G及3G用戶人數將在1,400萬以下。
3G通訊技術已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它的到來必將掀起一陣無線通訊的新浪潮,3G是向未來個人通信演進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具有里程碑和劃時代的意義。
預計,在我國3G的商用化尚需幾年時間,站在迎接未來移動通信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這一戰略高度上,我們將在這幾年寶貴時間中,大力發展GSM,不斷推出新業務,積極穩妥地做好向3G演進的准備工作。
所謂3G,其實它的全稱為3rd Generation,中文含義就是指第三代數字通信。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數字手機只能進行語音通話;1996到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數字手機便增加了接收數據的功能,如接受電子郵件或網頁;第三代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
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3G通信的名稱繁多,國際電聯規定為「IMT-2000」(國際行動電話2000)標准,歐洲的電信業巨頭們則稱其為「UMTS」通用移動通信系統。
該標准規定,移動終端以車速移動時,其傳轉數據速率為144kbps,室外靜止或步行時速率為384kbps,而室內為2Mbps。但這些要求並不意味著用戶可用速率就可以達到2Mbps,因為室內速率還將依賴於建築物內詳細的頻率規劃以及組織與運營商協作的緊密程度。
目前已經進行商業應用的2.5G移動通信技術是從2G邁向3G的銜接性技術,由於3G是個相當法浩大的工程,所牽扯的層面多且復雜,要從目前的2G邁向3G不可能一下就銜接得上,因此出現了個介於2G和3G之間的2.5G。HSCSD、GPRS、WAP、EDGE、藍牙(Bluetoot)、EPOC等技術都是2.5G技術。
HSCSD這是GSM網路的升級版本,能夠將傳輸速度大幅提升到平常的二至三倍。目前新加坡M1與新加坡電訊的行動電話都採用HSCSD系統,其傳輸速度能夠達到57.6kbps。
GPRS由於具備立即聯機的特性,對於使用者而言,可說是隨時都在上線的狀態。GPRS技術也讓服務業者能夠依據數據傳輸量來收費,而不是單純的以聯機時間計費。這項技術與GSM網路配合,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15kbps。
EDGE完全以目前的GSM標准為架構,不但能夠將GPRS的功能發揮到極限,還可以透過目前的無線網路提供寬頻多媒體的服務。EDGE的傳輸速度可以達到384kbps,可以應用在諸如無線多媒體、電子郵件、網路信息娛樂以及電視會議上。
WAP是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結合的第一階段性產物,也是大家聽說最多的。這項技術讓使用者可以用手機之類的無線裝置上網,透過小型屏幕遍游在各個同站之間。而這些同站也必須以WMl(無線標記語言)編寫,相當於國際互聯網上的HTML(超文件標記語言)。
3G時代展望
日本移動通訊巨人NTF DoCoMo已於10月1日開通全球第一個3G服務,該服務基於WCDMA標准。目前,亞洲成為3G發展最快的地區,歐洲緊隨其次,美國由於不太熱心而在技術准備上遠遠落後。除了動作最快的日本和韓國,泰國、香港也已經發出3G牌照。台灣即將發放工3G牌照。預計內地在年底前表出3G牌照,市場預期將發行兩到三個拍照三個牌照。
回答者:fuping111 - 總監 九級 2-4 15:51
--------------------------------------------------------------------------------
俺不是專業人士,充其量是一知半解。要是咬文嚼字,可能要鬧笑話,所以不打算在「 3G 」這個詞的含義上過多糾纏。俺只想說說關於 3G 俺自己的一點想法,拋磚引玉吧!大家批評……
3G 標准,眾所周知是有 3 個的: TD-SCDMA,CDMA2000 和 WCDMA 。那麼何來兩個 3G 那?且聽我的見解吧……中國的運營商有好幾家,現在被 3G 這個東東搞得是各懷鬼胎,聯通和移動自是不必說,人家搞移動通信這個行當這么多年,別看一個個嘴上說著不急不急,可眼看著這么大一塊肉說這種話,你信嗎?你要信我只能說你是傻子:)另外兩家固定網運營商,一個有靠山(網通),另一個有王大嘴(電信),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國外的沾邊的不沾邊的公司們,國內的懂點不懂點的磚家們,都趕著來趟這趟混水……就一個字――亂!
可是我總覺得缺點什麼?你們說得這些東東,其實就是一種 3G ――運營商的 3G 。那麼我們消費者呢?我們消費者的 3G 在哪裡呢?各個運營商的許諾里有嗎?國家主管部門決策者那裡有嗎?他們在進行電信重組改革規劃的時候考慮過嗎? GSM 協會, CDG(CDMA 發展組織 ) ,以及 TD-SCDMA 聯盟,他們描繪的種種關於各自 3G 標準的美好藍圖里,有消費者的位置嗎?那些所謂的 3G ,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部分「偽友人」要「徉憤」了,說這小子就是愛抬杠!說對了,人為刀俎,我不想為魚肉,所以就是要抬杠……)
運營商的 3G 很容易理解:高速數據傳輸、手機電視、可視電話、手機支付……林林總總還有很多,懶得說了。那麼消費者的 3G 呢?讓我說我肯定也說得不好,但我覺得,隨著技術的進步,消費者的權利、相關的法規制度,應該也要進步也要「 3G 」才對。不協調發展,早晚會有惡果!
1G 時代,消費者要花費上萬乃至數萬元,才能享受移動通信服務; 2G 時代,消費者開始以低至幾千甚至幾百元的價格買到移動終端,免費入網使用,並開始享受運營商「贈送」的話費;那麼 3G 時代我們將得到什麼呢?這一點在運營商的 3G 規劃中始終是避而不談的。那麼就讓我來胡亂憧憬一下吧……
首先說帶號轉網,喊了這么久的一個話題了,今天再喊一次。中國的消費者總是很善良,容易相信運營商的話。這樣一個 11 位的手機號碼,一串數字而已,之前我們就傻傻的寧願相信它就是屬於運營商的,帶號轉網在 2 年前估計是沒有多少人敢想的。但是漸漸的我們有機會看世界,才發現外面的世界不是這樣,在韓國,在美國,甚至在我們自己的香港,號碼屬於公共資源,而不屬於任何一個運營商,消費者可以隨心所欲的攜帶「自己的」號碼去「投奔」自己青睞的運營商。我們有些東西是走在美國前面的,比如中國移動開通 MMS 彩信業務,比美國的運營商早了 10 個月,現在中國市場上 200W 象素的照相手機有一大陀了, 300W 的都已經有人在用, 500W 的馬上推出!而美國的 200W 才剛剛推出。但是我們為什麼在保護消費者的權利方面就一定要落在人家的後面呢? 10 年前全美國的電話用戶就已經可以免費收到運營商寄達住所的詳單,但在我們有的地方,親自去營業廳對固話查詳,居然要收費!!!新一屆政府反對唯 GDP 論,提倡科學的發展觀,我們期待著改變……
再說互聯互通和公平競爭,這也是一個老話題了。都是國有企業,都是拿著納稅人的錢去運作,我真是想不明白是誰給的他們那麼大的膽子去搞什麼「網間歧視」搞什麼互聯互通障礙,去搞什麼挖光纜剪電線。說白了,這種行為就是花費一部分國有資產,採用不正當不合法的手段,去阻止或阻礙另一部分國有資產的增值(或者說是 1 + 1 =- 2 ) !!!手心手背都是我們納稅人的錢,某一家運營商的報表上好看了,老總升職了,股東和消費者也會趨之若騖,殊不知這可都是拿著我們納稅人的錢在玩來玩去!且不說什麼國有企業,僅就競爭來說,資本主義初期曾經有過的導致過經濟危機的「自由」、惡性,無序的競爭,我們還有必要再走一遍嗎?如果是摸著石頭過河那無可厚非,然而在有前車之鑒亦有榜樣的情況下依然一意孤行的話,我只能說這是一種犯罪……
最後再談談電信法。網路一下《電信法》,僅得記錄 110,000 條,相比「 3G 」實在是冷了太多太多。這么大一個國家,這么大一個電信市場,那麼多得國內國外廠商垂涎欲滴,整天說什麼「再不上就晚了!」。那麼它們有誰關心過《電信法》再不立就晚了呢?上 3G ,動輒就是數百億上千億,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在一種「無法可依」得情況下運作,我的天……我不敢想下去了!
3G 是運營商的,但更是屬於我們消費者的!任何電信業界的改革、重組,如果它的目的僅僅是「搞平衡」,是為了滿足某些集團的利益,而不是為了促進更全面更有效合理的競爭,不是為了給廣大消費者帶來切身利益,那它必然將是失敗的……就說現在說的這么火的拆分聯通,磚家也好,國外的投資機構評估機構也好,部分消費者也好,都是趨之若騖,人家的說辭也確實有些道理,什麼虧損啦,品牌小啦!從根本上講,我不反對拆分聯通,如果拆分以後的重組能帶來幾家實力相當的運營商,帶來比現在更有效有序的競爭,那我想沒有幾個消費者不贊同!問題是,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嗎??我只說一條:拆分了聯通的話,對消費者有沒有好處???本來以現在的聯通對抗移動,就已經相當吃力,你在把它人為變小?是何後果?那樣的更加不平衡的競爭消費者能得利?抑或分成 2 部分並入固網運營商吧!以現在固網運營商在骨幹網上的優勢和它們以前的種種劣跡,這兩家把移動乾死也是很快的事,這樣的結果消費者能得利??? 說白了,有的企業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動了它們的乳酪,所以人家就坐不住了,就要「弄」你!我們消費者有時候喜歡跟著起道哄,但要小心一陣風過後自己的利益是否能有保障……遠的看看俄羅斯,聽了西方那些磚家,那些顧問機構的話,大家看他們的老百姓得利益了沒有;近得看聯通, CDMA 運營初期找得什麼著名的國際「顧問公司」的建議,看看聯通得利益了沒有?外人的話總有他們的自己利益考慮在其中,或者要多賣設備,或者要怎麼怎麼地,不能全信呀!
3G ,不僅僅應該是技術的 3G ,更應是服務的 3G ,資費的 3G ,制度法規的 3G ,消費者的 3G ……
兩年前,我關於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種種設想,已經或正在變成現實;但是更早時間之前我關於中國電信業制度法規、消費者權利方面的種種憧憬,現在看來還是離我們那麼遠!我們期待著改變!
讓我們共同關注中國 3G 進程,共同關注電信市場法制進程……
『貳』 3G時代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哪些呀
聯通和移動G3不是一般的貴,而是貴到離譜。因為它們是按流量收費,一不小心就內超套餐!超套餐那可不得容了,按1KB收多少天知道收多少錢?!有電腦是吧?不一定非要換電腦。再者有300元包360小時,等於不限時間,除非你24小時不睡覺上網那就不夠。這就是中國電信的3G上網。聯通移動超垃圾,最快的是中國電信的3G。華為EC1693G上網卡,它支持三種模式上網:WIF熱點,3G,CDMA1X。(插口USB)CDMA1X已經等著退休,一般的情況下開通3G上網包月,自動開通WIF熱點上網。雖然3G上網包月玩不了多少小時,但只要你所在地舉例北京,它的WIF熱點就到處都是。WIF熱點上網計費是在套餐外,五分錢一分鍾,也就三塊錢一個小時,想想你在網吧里上網那是多少錢一個小時?但是WIF熱點的速度是54MB/S,不知道能和你意嗎?54MB/S三塊錢一個鍾值,不信打中國電信10000號! 打開網易時間應該是以毫秒計算。在線看電影沒問題,下歌和網吧一樣幾十秒, 移動聯通根本就沒得比。上網卡558元,資費卡80元包60小時(最低檔),WIF上網五分錢一分鍾,要玩就要最快的
『叄』 三大運營商3g目標市場
移動是發抄展國內的3G 也就是TD-WCDMA 這個網路外襲國並沒有流行,3G手機只能在國內用
聯通是發展目前國際上最完善的3G網路-WCDMA,也就是日本第一代的3G
用的國家比較多,現目前國內的水貨3G手機也支持聯通的WCDMA這個網路
中國電信的是發展CDMA2000 沒有移動和聯通的好,畢竟中國電信是為固話和寬待用戶服務的,
移動的TD 是中國人自己的東西,未來的發展是要走向世界,讓外國人用中國人自己開發的網路,聯通就比較聰明 有外國人的網路來賺自己的錢,電信目前189的號是未來3G的號,但是怎麼在CDMA2000的基礎上研發我就不知道了
移動188 聯通189 電信189 以後中國就這三個運營商了
『肆』 中國移動旗下的3G業務有哪些
按照面向用戶需求的業務劃分,可以分為通信類業務、資訊類業務、娛樂類業務及互聯網業務。由於各地的文化、需求層次不同,運營商在不同的區域內主推的業務不盡相同,各個區域的用戶對於不同的3G種類也有不同的偏好:在歐洲,通信、資訊類的業務比較受人們的歡迎;在亞洲日韓地區,娛樂類的業務則更容易為用戶所接受。 一、通信類業務 通信類業務通常包括基礎話音業務、視像業務,以及利用手機終端進行即時通信的相關業務。 基礎話音業務。3G雖然以數據業務區別於現有的2G業務,但是專家們認為,傳統的話音業務在3G時代還是會佔有很大的比例。無論手機終端如何發展,運營商提供的數據業務有多豐富,通話畢竟是手機的基礎功能,話音業務顯然會在3G初期占據業務的大額比例。況且,3G時代的基本話音業務比起2G來更有價格優勢,其通話質量顯著提高,失真率降低,有望接近於固定電話的音質。 視像業務。視像業務是3G時代的最引人關注的業務之一。通過3G終端的攝像裝置以及3G網路高速的數據傳輸,電話兩端的用戶可以看見彼此的影像,從而實現對話雙方的「面對面」實時交流。突破現有的「新視通」、「可見通」囿於電話線、網線的限制,基於無線傳輸的視像業務可以真正做到音頻、視頻的隨時隨地互動式交流。同時,3G的高帶寬使3G終端與互聯網的視頻通話成為可能。互聯網用戶只要擁有寬頻網路及計算機視頻通話軟體,就可以與3G用戶進行網上視頻通話。 二、娛樂類業務 與現有的手機娛樂業務多半依靠文字類的短消息傳遞相比,3G的娛樂類業務稱得上「聲色俱佳」。 音樂、影視的點播業務。用戶能夠以2.4Mbit/s欣賞最新的歌曲、音樂電視和電影,更可以查找喜歡的歌手,盡情點播喜歡的歌曲和電影。 體育新聞的點播與體育賽事的精彩預告、回顧。在今年的雅典奧運會期間,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推出了類似的服務,但是基於2.5G網路的,其話音和畫面質量與3G都不可同日而語。 圖片、鈴聲下載。在林林總總的移動數據業務中,圖片、鈴聲下載業務無疑是最受用戶歡迎,也是運營商推出的最成功的3G增值業務。據統計,鈴聲、圖片下載在韓國的3G服務內容中已經佔到了40.1%份額。3G服務商允許用戶下載MP3鈴聲、活動牆紙等影像;通過與世界知名雜志、網站的合作,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翻閱、下載SP提供的圖片、視頻短片、高清晰照片等。 三、資訊類業務 由於3G網路的大容量與高速率,3G運營商所提供的資訊類業務大多擺脫了2G時代的純文字內容,更多地是通過視頻、音頻來實現資訊內容的實時交互性傳達。 新聞類資訊。3G服務商一般與全球著名的新聞資訊供應商合作,提供實時的新聞資訊,用戶可以視像的形式接收最新本地及世界新聞,第一時間獲知世界大事。 財經類資訊。3G服務商面向商務人士提供亞洲、美國及歐洲的資本市場動態,全日24小時不停放送財經信息。隨著傳播廣度的進一步擴大,運營商提供的財經服務也越來越深入。現在的3G服務不再只是單純地提供財經資訊,更多地是針對財經消息加以分析,提供與消息相關的財經新聞和評論,輔以圖表分析和投資組合,讓用戶在了解信息的同時,還可以得到專業理財專家的建議。 便民類資訊。用戶可以在手機屏幕上獲取移動銀行、電話簿、交通實況、黃頁、票務預訂、餐館指南、機票信息、字典服務、城鎮信息、FM收音信息、烹飪查詢、賽馬等信息,滿足日常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 四、互聯網業務 3G通常被認為是移動通信與互聯網融合的一個典型運用。運營商在開發3G業務時,除了延續移動通信的傳統業務外,也開發了與互聯網有關的業務,以適應時代的要求。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電子郵件業務。
『伍』 3G時代 移動,聯通,電信三家哪個好用
一句話
你在
特大城市的話
三個都可以、在中小城市的就用電線的,如果是在農村或是鄉鎮的話
還是什麼都不用吧
有個3G
的設備
或電話
就相當於是擺設。
『陸』 3g時代移動互聯網將重點發展的業務包括什麼
隨時、隨身、永遠在線,移動互聯網以其特有的優勢和強大的發展潛力,正在加速向各行各業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e代駕以低廉的價格、便捷的服務完勝代駕公司,打車軟體讓移動互聯網普及到千百萬計程車司機和乘客中,訂購機票、火車票,預訂賓館、旅遊線路,讀書、K歌、聽音樂、購物、付款、醫院掛號……都可通過移動終端,利用碎片化時間辦妥。2013年以來,不同行業、不同性質大企業的領航人不約而同地吹響了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號角。
①馬雲內部喊話:阿里All In移動電商,從雲端入手建設移動電商的生態;
②俞洪敏認為「必須更換我本人的基因,同時更換整個新東方的發展基因」,將移動互聯與培訓教育結合起來;
③復星集團CEO梁信軍提出積極應用移動互聯網改造復星集團;
④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提出了以「三新」(新通話、新消息、新聯系)為主要內容的向互聯網轉型的戰略……
⑤網路信息平台正在從桌面端向移動端遷移,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與使用習慣也正在向移動智能終端轉移。手機和平板電腦成為最受歡迎的移動媒體;
⑥移動互聯網覆蓋了越來越多三四線以下城市及城鎮中不便於使用PC或筆記本電腦上網的人群,移動游戲、購物、閱讀、社交成為人們的剛性需求和強有力的市場增長點。2013年,移動互聯網金融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分別為16.77億筆和10.27萬億元,為2012年的5.3倍;
⑦支付寶、微信、余額寶等引領移動金融時代的到來,4G商用、可穿戴設備成為移動互聯網下一個爆發點,中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變革更加深入,影響更加深遠。
一、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概況
中國移動互聯網在2013年的發展既是快速穩健的,又是有具突破和創新的。用戶規模、智能終端銷量、移動應用的增長都達到了新的量級,移動網路和可穿戴設備等方面的發展有長足的進步和突破性跨越。
1、用戶規模持續快速增長
根據CNNIC報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較2012年底增長19.1%,占總網民數的81.0%,台式電腦上網比例69.7%(4.3億),筆記本上網比例44.1%(2.73億),手機繼續保持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⑧另據工信部公布2014年1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2014年1月份,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8.38億戶,在行動電話用戶中的滲透率達到67.8%。⑨CNNIC的數據是根據抽樣調查獲得的,工信部的數據是基於移動通信網路接入情況統計的,包括移動上網卡用戶和手機上網用戶。兩個數據統計的對象不一樣,雖有差別,但都反映了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快速增長的客觀實際。移動上網用戶規模的持續增長,促進了智能終端各類應用的發展,這成為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一大亮點。
2、智能終端普及提速
隨著台式電腦與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的持續減少,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增長進入繁榮期。2013年1-10月,我國智能手機終端出貨量達3.48億部,同比增長178%。⑩2013年上半年中國平板電腦(含在線市場)零售量為758萬台,同比增長65%。(11)移動終端的普及不僅有量的提升,更有質的飛越。三四線城鎮的移動終端普及率大幅上升,用戶的移動終端使用時長大幅增加,從2012年到2013年,PC端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小時)略有下降,從2.73小時下降到2.71小時;而移動端使用時長則大幅增加,從0.96小時增加到1.65小時。(12)
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是,繼千元智能機之後,智能手機逐漸步入邁入百元時代,硬體價格不斷下探,推動三四線城市及鄉鎮移動互聯網的發展。2013年8月12日,小米公司以799元超低價正式銷售紅米手機,酷派、華為、中興等國內廠商也都推出600-800元價格的智能手機,並在網路商城開始熱賣。
4G牌照的發放,將加速移動設備的更新換代。有專家認為,網速提升帶來的換機潮,將產生上千億元的終端手機市場,整個產業鏈加上對移動互聯網應用市場的投資預期,數年內帶動的投資將達上萬億元。(13)
3、信息內容的流量消費G時代開啟
2013年,國內3G網路進一步普及,網路質量不斷提升,3G用戶總規模突破4億,比重突破30%,佔到32.7%,同比提高11.8個百分點,呈現出不斷上升態勢,繼續擠壓2G網路的市場份額。(14)相比較而言,3G用戶信息內容消費的流量花費是2G用戶的3倍左右,這表明3G在支撐移動互聯網應用拓展和收入提升方面具有更強的延展性和更大的潛力。
2013年是移動互聯網用戶上網流量大幅增長的一年。據工信部統計,2014年1月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1.33億G,同比增長46.9%,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165.1M,同比增長38.6%,其中手機上網流量佔比提升至80.8%,月戶均手機上網流量達到139.3M。(15)這並不包括通過WIFI使用的流量。中國移動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用戶無線上網業務流量同比增長近1.2倍。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頒發了三張TD-LTE制式的4G牌照,這意味著中國4G網路、終端、業務將正式從實驗轉為商用,中國移動互聯網進入4G時代。4G手機市場的廠商數量由年初的9家增加到14家,在售機型由45款增加到64款,(16)中國移動也已經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6個城市提供4G網路服務。預計4G手機的增長將迎來爆發期,帶動流量消費G時代的到來,LTE發展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4、移動應用分發渠道競爭激烈
2013年,中國移動應用(App)數量已達百萬量級規模,其中在App Store各國應用下載量排行榜上,中國排名第2,位次與2012年持平;在應用營收排行榜上排名第4,較2012年上升4位。(17)應用商店仍是移動應用分發的主渠道,達到整體分發量的80%以上。第三季度中國移動應用分發量達180億次,(18)中國市場雖然擁有成百上千家Android應用商店,但在整個移動應用生態系統內唱主角的只有約20家應用商店,其中網路(收購91助手後)的應用分發能力最強,份額佔比達40.6%,360手機助手佔比24.8%,豌豆莢佔比12.4%。
手機應用逐漸從通訊、碎片化閱讀等相對簡單的應用,向粘度較大、時長較長的視頻、商務類應用發展。截至2013年12月,我國手機端在線收看或下載視頻的用戶數為2.47億,與2012年底相比增加了1.12億人,增長率高達83.8%,(19)在所有應用類型中增長最快,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的第五大應用。手機網路購物發展迅速,用戶規模達到1.44億,使用率從2012年的13.2%提高到28.9%,增幅達到119%。2013年手機在線支付快速增長,用戶規模達到1.25億,使用率為25.1%,較2012年底提升了11.9個百分點。
5、移動互聯網投資並購火熱
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頻現巨頭身影,並購火熱,大額投資突出。傳統PC互聯網企業巨頭爭搶移動互聯網「入口」,並購大戲不斷上演。
2013年網路、騰訊、阿里巴巴三大巨頭在移動互聯網投資上動作頻頻,一方面投資並購的次數增多,一方面投資並購的金額增大。網路18.5億美元收購91無線,使得網路在應用分發市場上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補齊了自身「短板」。阿里在移動互聯網的各個環節進行重點布局,投資新浪微博、高德地圖、快的打車、UC瀏覽器、友盟,投資數額較大。騰訊圍繞O2O、垂直應用等持續布局,先後投資嘀嘀打車、e家潔、365日歷、安管佳科技、泰捷軟體、「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Snapchat、基於開源Android系統的CyanogenMod。
6、技術創新領跑互聯網行業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離不開技術驅動,2013年,引領或應用於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更新應接不暇。
終端技術方面,可穿戴智能設備技術不斷成熟,Google在2012年公布的谷歌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概念於2013年終成現實。國內智能眼鏡、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從概念走向產品,網路眼鏡正在內測,盛大果殼電子推出智能手錶,奇虎360發布主打兒童安全的智能手環。人機交互技術方面,語音指令、面部識別、手勢控制技術進入應用高峰,將人們全面帶入「知覺時代」,不僅在智能手機、智能電視中流行,而且在智能家居中也開始滲透。2013年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已經在電視、空調、風扇、微波爐、智能手錶等家電領域和可穿戴設備中實現應用。網路技術方面,作為移動互聯網的下一代技術,4G標志著更快的速度和更大范圍的覆蓋,它的商用將真正實現人們的溝通自由,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社會形態。此外,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當前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熱點和動向,與移動互聯網產業緊密集合,催生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技術結合起來的「車聯網」,更是遠程智能互動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移動大數據也已經在移動社交、智能交通、精準營銷、電子政務、移動金融等領域得到了應用。
201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工信部尚冰副部長在出席GTI國際峰會時表示,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呈現3個「70%」,即智能手機佔全部手機銷量的比例超過70%,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增長超過70%,移動互聯網對行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無論國際、國內,無論新興、傳統行業,移動互聯網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了社會認同,人們已經由原來的不知、畏懼、無所適從,逐漸適應了移動互聯網快節奏的變革。
二、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分析
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保持快速增長,市場規模極速擴大。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059.8億元,盡管增長率比2012年有所下降,但增長速度仍然達到81.2%。(20)購物、游戲、營銷等領域是移動端最主要的盈利來源,並且仍將穩定增長,而移動金融、移動支付、移動廣告、移動營銷、移動旅遊市場將會有所突破,市場份額將有所增長。
1、移動電子商務增勢迅猛,入口爭奪暗流涌動
2013年中國移動購物市場交易規模1676.4億元,同比增長165.4%,在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中佔比為38.9%,居於首位。(21)這一年,馬雲宣布「退居二線」,劉強東出人意料地低調靜默,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卻暗潮洶涌,各大電商巨頭競爭激烈,爭搶移動流量的入口。2013年上半年,手機淘寶客戶端新增激活用戶數達到1.02億,京東移動端下載超一億,流量達到京東總流量約30%。
目前,阿里巴巴、京東、當當網、亞馬遜中國、易迅網在移動端加速「跑馬圈地」,網路、蘇寧、360、小米等企業都看到了移動電商的大機會,正在加緊布局,在應用、營銷上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力爭多分一杯羹。
「雙十一」是電商,更是移動電商的「節日」。當天,手機淘寶在支付寶的成交金額達到53.5億元,是2012年的5.6倍。易迅微信賣場下單量突破8萬單,占易迅全站訂單總量的13%。在京東680萬訂單中,移動端訂單量佔比15%。(22)
2、移動游戲呈現井噴,市場前景廣闊
2013年,中國的移動游戲市場可謂是百花爭艷。騰訊、銀漢科技、廣州谷得、藍港在線、玩蟹科技等移動游戲開發商之間你爭我奪,游戲產品迭代加快,游戲用戶增長迅猛,付費意願提高,中國移動游戲產品收入高速增長,估計國產手游產品達到「月收入破千萬」標準的超過60款。(23)
據中國版協游戲工委(GPC)、中新游戲研究(CNG)、國際數據公司(IDC)聯合發布的《2013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移動游戲的市場規模達到了112.4億元,同比增長246.9%,佔全國游戲出版市場的13.5%,較2012年的5.4%增長了8.1個百分點,移動游戲市場給人以巨大的想像空間。
移動游戲是游戲產業細分行業中市場份額增幅最為明顯的一個分支。2013年中國移動游戲用戶數量突破3億,智能終端快速普及使移動游戲在畫質、操作體驗、創新創意等環節大幅提升,付費方式更為靈活。移動游戲正為越來越多人所認可和接受,用戶的付費意願增強,市場發展健康而穩定。
3、移動廣告平台趨於分化,強者衡強
2013年,中國移動廣告市場品牌客戶接受度、點擊量等都取得明顯突破,移動廣告平台的盈利水平提升,市場規模保持較高增長速率。艾媒咨詢統計,2013年我國移動廣告平台市場規模為25.9億元,同比增長144.3%,2014年則有望增至50.1億元。(24)經過2012年的「跑馬圈地」,2013年中國移動廣告市場競爭格局趨向分化,小型和相對落後的平台難以繼續生存,優勢資源向大平台集中傾斜,開始從粗放型發展轉向精準化發展,具有強大資源渠道和媒體整合能力的新型移動廣告平台更具有競爭力。
從移動廣告投放行業上看,2013年汽車行業的投入最大,佔比達18.6%;快消品次之,佔比達15.3%;日化、娛樂、電商的投入也居於前列。從廣告類型上看,移動應用內置廣告發展成為完整的產業鏈,移動視頻廣告在2013年的市場規模為8.3億元,占整個中國網路視頻廣告市場規模的6.8%,(25)愛奇藝2013年第四季度的移動視頻廣告已佔其廣告總收入的20%以上。
4、移動支付數額暴漲,市場集中度高
2013年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新型移動支付如手機錢包客戶端、應用內支付、手機刷卡器、二維碼支付、NFC近場支付等新型的移動支付方式發展迅猛,移動支付市場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易觀智庫發布的《201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季度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總體交易規模突破13010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800.3%,遠遠超過PC互聯網支付增長率。(26)
受移動購物、信用卡還款和轉賬業務驅動,加之餘額寶、微信理財等理財應用的推出,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硝煙彌漫。根據易觀智庫數據,201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中,移動支付業務交易額的市場格局變化非常大,支付寶、拉卡拉、財付通分別以69.6%,17.8%和3.3%位居市場前三位,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非常高。未來,隨著O2O線上線下渠道打通,消費引導的用戶支付習慣的養成,銀行、運營商和第三方支付企業將攜手促進移動支付產業的快速發展。
5、移動金融破局,線上線下開始貫通
在余額寶、微信銀行等非銀行理財應用的帶動下,移動互聯網金融已經從過去的小規模、零散型,開始進入到規模化、與傳統線下金融服務互補、融合發展的新階段。2013年6月13日,支付寶推出余額寶,上線僅4個月,余額寶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管理資產規模突破1000億。(27)截至2014年2月26日,余額寶的開戶數已經突破了8100萬人,余額寶規模突破4000億。(28)
各大銀行在推出手機銀行、微信銀行服務的基礎上,紛紛試水移動金融理財投資產品,開始了新時代的金融革新;支付寶已經成為國內首個綜合性移動金融理財和管理平台;三大運營商全面向移動金融領域進軍,獲得支付牌照後均開始涉足手機金融業務;手機余額寶的資金規模和用戶規模大幅超過PC端;國內移動金融服務移動支付可信平台(TSM)2013年6月上線,移動金融前景廣闊。
6、在線旅遊向移動端發力,深度競爭才剛開始
2013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2204.6億元,(29)雖然移動端比例還不到20%(國外旅遊預訂業務,互聯網佔70%-80%,手機佔到20%左右),(30)但是增長速度快,旅遊預定尤為明顯:截至2013年10月份,攜程移動端酒店預訂佔比的峰值超過40%,藝龍來自移動端的業務貢獻也超過25%,而去哪兒第三季度來自移動端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已接近15%。(31)在線旅遊中,移動端的分量越來越重,正在成為巨頭們爭奪的新戰場。
除了正在向移動端轉型的在線旅遊巨頭外,移動APP創業公司紛紛涌現,分享類APP如麵包旅行、在路上、布拉旅行,工具類APP如飛常准、航班管家等等移動應用也在快速積累了人氣。旅遊業有可能成為繞開PC端,真正實現移動化的行業。
2013年多家旅遊APP獲得投資。4月,「今夜酒店特價」移動預定平台獲IDG資本約3000萬元投資;5月,航班管家旗下快捷酒店管家,獲得攜程旅行網約4000萬元戰略投資;11月,麵包旅行宣布獲得寬頻資本領投的近千萬美元;同程網於10月與中信銀行合作,獲得授信額度用來擴張無線市場。移動互聯網改變了用戶的旅行預訂行為,碎片化時間被大量運用,個性化旅遊的需求日益強烈。2014年有可能成為移動旅遊的產品化元年,由跑馬圈地逐漸向為用戶提供更具體驗度和價值度的產品方向邁進。
三、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特徵
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超速發展,改變了傳統的網路觀念、經營方式、贏利模式,技術創新、產品迭代迅速,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各方的競爭和合作全面鋪開,行業內、不同行業間的界限被打破。
1、移動互聯網影響力空前擴大,監管開始補位
從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率、市場規模增長率、智能手機銷量增長率來說,2013年並不是最高的,但是論到移動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震動程度、在媒體的曝光度以及對社會的影響力,2013年卻是空前的。在這一年,地鐵、公共汽車上,機場、站台上,甚至在會議室、餐桌上,到處都是低頭刷屏一族;不僅報刊發行量、廣告額下降,電視收視率下降,手機簡訊發送量、PC端的流量也下降,快速增長的是移動端流量,門戶網站、視頻網站、購物網站都是如此,以至於互聯網巨頭們、電商們、新聞網站們,甚至某些傳統行業,都言必稱移動互聯網了。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把目光聚集於移動互聯網,原來缺位的監管,開始補位。
2013年,主管部門明顯加強了對過去不太被重視的移動互聯網的監管。一方面,加大了對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指導、管理,另一方面,加強了監督、監管、治理。國家「寬頻中國」戰略的實施,推動了移動網路全面覆蓋和產業化發展。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重點加強4G網路建設和產業化發展。10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組織實施2013年移動互聯網及第四代移動通信(TD-LTE)產業化專項的通知》,將「向移動互聯網的可穿戴設備研發及產業化」列為專項支持重點范圍,為推動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升級打下了政策基礎。
同時,更加嚴格的管理措施出台,安全監管補位,對PC端和移動端提出相同的要求,用相同的尺度進行監管。《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關於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的出台,旨在加強對個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權益的保護。11月1日,工信部《關於加強移動智能終端管理的通知》開始實施。隨著「嘀嘀」、「打的」兩款打車軟體的惡性競爭,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甚至專門出台了針對打車軟體的政策。
2、巨頭爭「入口」,中小企業搶「船票」
互聯網的重要特點之一是互聯互通,通過輸入網址、關鍵詞檢索、超鏈接……有許多方式可以找到想找的內容,而因為擁有某種應用而匯聚大量人氣,進而能夠非常便捷地到達其他頁面的網站便被稱為「門戶」、「入口」。「門戶」、「入口」是用戶尋找信息、解決問題最便易的通道。傳統互聯網時代,瀏覽器、搜索引擎是典型的互聯網入口,人氣旺盛的導航網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入口。控制了入口,等於拿到了商業利潤的金鑰匙。
2013年,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BAT(網路、阿里、騰訊)對於移動互聯網入口的爭奪達到白熱化程度。騰訊擁有注冊用戶達6億的微信,被認為占據了一大優質的移動互聯網入口。電商大佬阿里,為改變沒有移動互聯網入口的被動局面,花5.86億美元購入注冊用戶達數億、60%流量來自移動端的新浪微博18%的股權;隨後又重金收購擁有O2O高期望的高德地圖——2013年5月,以2.94億美元收購高德28%的股份,2014年2月又宣布擬以11億美元全資收購高德。被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方面出手較晚、沒有大動作的網路,2013年重拳出擊,斥資18.5億美元收購91無線,譜寫出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案。「得入口者得天下」,為得「天下」不惜血拚,BAT在2013年正是這么做的。
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傳統媒體、傳統企業不像BAT那樣財大氣粗、出手闊綽,但是它們也都在想盡辦法擠上移動互聯網這趟車,想辦法爭取拿到移動互聯網的「船票」。2013年底,360手機衛士開始捆綁手機助手,在移動安全和移動應用分發領域占據了顯著位置,手機衛士用戶量為4億,控制了七成的市場份額,手機游戲分發能力不俗。搜狐張朝陽制定了「以媒體為中心布局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戰略,2012年首創訂閱模式,2013年入駐媒體和自媒體超過3000家,搜狐新聞客戶端裝機量1.85億,活躍用戶超過7000萬,被認為是中國最大的移動媒體平台。
3、碎片式泛在化,滲透顛覆行業和生活
移動互聯網最重要、最具魅力的特徵是:貼身、網隨人走,隨時可用、無處不在、永遠在線。隨著移動網路的廣泛覆蓋,3G提速,智能手機旺銷,2013年移動互聯網在中國可以說無孔不入,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第三方應用商店中的移動應用應有盡有,報刊雜志電視台新聞網站都有一個或多個新聞客戶端,醫院、銀行、航空、火車都有客戶端,讀書學習、兒童教育、旅行購物、娛樂美食、攝影錄像……只要有需求、想得到的,差不多都能找到移動客戶端,而且免費者眾多,任君選擇!下載了客戶端,大大小小的碎片化時間都被用來刷屏:3秒鍾能讀一條微信;1分鍾,能看一段微視頻、讀一篇微型小說;3分鍾,能完成一次網購……移動互聯網在傳統行業和社會生活中的滲透,正在產生顛覆性作用、震撼式的效果。「嘀嘀」和「打的」兩款打車軟體在騰訊和阿里的巨額補貼中拼搶計程車和乘客,頓時成為全社會的熱點話題。
有人把移動金融比作互聯網金融「皇冠上的明珠」,它與互聯網尤其移動互聯網的結合,提升了金融服務效率,模糊了金融業邊界,極大地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碎片化、長尾式的金融理財需求,其發展模式具有顛覆性,它甚至能夠到達銀行所到不了的「最後一公里」。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爆發點在移動領域。如余額寶、理財通等移動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風生水起,改變了普通百姓的金融消費習慣和理念,讓指尖金融在年青人中廣泛流傳。
4、移動互聯網驅動創新,引領產業融合發展
2013年,移動互聯網驅動產業融合、創新,開啟了一扇扇創新的大門。可穿戴設備、4G、雲計算、大數據,以及語音識別技術等等都給相關行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
在谷歌眼鏡的影響下,2013年可穿戴設備在中國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3月,小米宣布研發智能鞋,4月,網路智能眼鏡開始內測,6月,盛大果殼電子發布智能手錶、智能戒指,10月,360發布兒童衛士手環……涉足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還有橡果信息、東軟集團、映趣科技、奧雷德光電等科技企業。移動互聯網與服裝配飾、醫療保健等等的融合,無疑是又一座金礦。
8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起成立「車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成員涵蓋汽車製造商、移動通信運營商、硬體設備製造商、軟體服務提供商及相關科研院所。聯盟重點推進Telematics車載應用服務,通過移動互聯網將車與車、車與人、人與人、人與物連接起來,建立一個圍繞車輛的數據匯聚、計算、調度、監控、管理與應用的復合智能體系。這將是一個生活在2013年的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復雜的智能系統。
12月,阿里巴巴集團與海爾集團達成合作協議,阿里以約22.1億元人民幣投資海爾集團子公司海爾電器。此次合作看上去是海爾電器日日順物流與阿里天貓的結合,但兩大巨頭的合作無疑留下了「智能家電」的想像空間。2014年初,阿里宣布聯手新奧特、華通雲數據,打造中國最大的全媒體雲計算平台「ONAIR(在雲上)」,年內,將全國200家電視台接入雲計算平台,這又是一個媒體融合的大手筆。
『柒』 無線網路設備供應商有哪些
你好,了解不是太多,無線網路設備供應商之前聽說過Avaya,了解之後得知Avaya(亞美亞)擁有種類廣泛的室內及戶外接入點,具備有線級性能和可預測性,支持應用級查看和控制,以及可以協助確保業務關鍵應用的優先性。感覺不錯。
至於無線網路設備這里說一點
企業的無線網路一般需要無線控制器、無線AP、連接無線AP的交換機等設備。如果距離較遠還需要光纖傳輸設備,如光纖交換機、光纖收發器等。
無線控制器(Wireless Access Point Controller)是一種網路設備,用來集中化控制無線AP,是一個無線網路的核心,負責管理無線網路中的所有無線AP,對AP管理包括:下發配置、修改相關配置參數、射頻智能管理、接入安全控制等。
希望能幫助到你。
『捌』 3g時代移動、聯通和電信三家,哪家的網格保密性更好
保密性只是相對的,中國的手機網路(包括GSM)好像沒有像國外那樣的加密回鑒權,但CDMA相對來講保密性較好,答3G時代,三家運營商的三種網路在某種角度來講都屬於CDMA類型(碼分多址),保密不保密對於普通用戶來講沒有什麼影響,但如果從監控角度來講,手機(不管什麼制式)都是最容易被監聽的,要是到個這一步,什麼CDMA都不好使,該怎麼監聽怎麼監聽,其實最不容易監聽的是固定電話,因為它的傳輸方式是有線傳輸,如果知道了你的固話號碼在短時間內也很難監聽到,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