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商策劃 » 中國傳統文化策劃

中國傳統文化策劃

發布時間: 2020-12-06 05:49:54

『壹』 常見的中國傳統設計元素有哪些

1、中國結

中國結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精緻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它原本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後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

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才真正成為了盛傳於民間的藝術。

當代多用來裝飾室內、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因為其外觀對稱精緻,可以代表中國悠久的歷史,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命名為中國結。

2、皮影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3、宮燈

宮燈又稱宮廷花燈,是中國彩燈中最富有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宮燈始於東漢,盛於隋唐,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宮燈顧名思義是皇宮中用的燈,主要是些以細木為骨架鑲以絹紗和玻璃,並在外繪以各種圖案的彩繪燈,它以雍容華貴、充滿宮廷氣派而聞名於世。

由於長期為宮廷所用,除去照明外,還要配上精細復雜的裝飾,以顯示帝王的富貴和奢華。正統的宮燈照型為八角、六角、四角型的,各面畫屏圖案內容多為龍鳳呈祥、福壽延年、吉祥如意等。

4、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5、祥雲火炬

一朵流連婉轉、旖旎飄逸的祥雲,跨越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歷史,飄向世界五大洲。火炬的主題元素,還包括代表中國四大發明的紙,它們通過「天地自然,人本內在,寬容豁達」的東方精神,借祥雲之勢,傳播祥和文化,傳遞東方文明。

『貳』 如何藉此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可行性方案

網上找的,參考參考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傳統文化展活動策劃

前言:

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人們日常生活中靠口頭和行為傳承下來的文化模式可謂是數不勝數,這種文化模式我們將其稱為民俗文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越來越進步,地球的范圍越來越小,中西方文化接觸越來越親密,「全盤西化」、「拿來主義」在當代中國不可謂沒有,中國的本土文化有的已瀕臨絕種,為了弘揚中國文化,在現偉大的民俗風景,譜寫華傳學子的風情,促進新聞傳播學院學子團結協作、相互交流。2011屆廣電、攝影、漢語、傳播策劃將在三月舉辦首屆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傳統文化展覽會」。春風拂面,欣欣向榮;夏季到來,萬物繁盛„„這個三月,請您關注來自文明古國的民族風情;這個三月,請您支持我們學生自己的展會;這個三月,請您光臨延續千年的中國傳統民俗;這個三月,請您欣賞令人震撼的古樸純美;這個三月,請您感受內蘊深厚的民族文化,莘莘學子的一份激情„„

一、展會名稱:新聞傳播學院文化藝術節首屆中國傳統文化展

二、活動主題:舞動的中國傳統文化;展會主題:年—再現民俗文化,譜寫學子風情

三、展會標志:中國結

四、展會時間:2012年3月15日

五、展會地點:行政樓二樓大廳

六、主辦單位:廣電、攝影、漢語、傳播班委

七、運籌資金:人民幣3000元整

八、展品范圍:1、飲食文化2、建築文3、服飾文化4、民俗風情5、民俗工藝品展會形式則以:實物、圖片、文字說明及現場書法展示為主

九、專業指導老師:黃鵬 項目總策劃:廣電、攝影、漢語、傳播班委

十、辦展目的:通過模擬整個專業展會的全部運作流程,鞏固學生所學的專業理論
知識,豐富校園課余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適應當今社會會展業
發展所需的人才,進一步擴大新聞傳播學院的影響力,打出傳媒專業的知名度。

策劃書寫作策劃書格式策劃書寫作技巧項目策劃書廣告策劃書活動策劃書

十一、展會特點:廣電、攝影、漢語、傳播首個學生自辦的展覽,專業強,可參
與度高,展品獨特,影響范圍廣。

十二、展會性質: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和學子的相互交流

十三、展會進程:1、前期的宣傳推廣(具體見附3)2、籌備階段:1)制訂展會策劃方案,確立展會的主要負責人2)籌備展會所有需要的材料(展品和各種展品道具)於3月1日交齊,再由老師進行籌選,並在3月15日完成,廣電、攝影、漢語、傳播班收集材料的負責人:李筱月、宋鑫、張俐媛、辜洲。3、實施性階段:指導老師:黃鵬;總負責人:黃鵬旨在協調各負責人,進一步明確人員分工,具體工作有:1)開幕式的現場布置。2)前期的宣傳工作。3)展會現場的布置4)現場治安的維持5)邀請嘉賓舉行開/閉幕儀式及嘉賓的點評6)攝影、DV拍攝5、總結性階段:總結本次展會,並為下次展會做准備。主要負責人:待定

十四、展會時間安排及工作部署

1、月1日——3日:進一步落實展會材料的籌備情況。2、3月3日——4日:進一步明確人員工、職責。3、3月5日——7日:將所有通過初賽賽展品收集至教室教室待定。4、3月8日——9日:進行展區劃分,展位設計。5、315日:進行開幕式的現場布置。6、3月15日下午六點:開幕式,邀請嘉賓觀展。7、3月22日:閉幕式,邀請嘉賓點評。8、3月23日:撤展9、3月25日——
27日:進行問卷調查、整理及展後跟蹤並作好總結。10、3月30日:開總結大會。

十五、展會籌備委員會部門設置

宣傳部——負責人:李筱月

海報宣傳——負責人:

條幅宣傳——負責人:

新聞稿件——負責人:

設計部——負責人:

宋鑫

采購(材料、道具)負責人:

布置和撤展——負責人:

實踐部——負責人:辜洲

場地申請——負責人:

嘉賓邀請——負責人:

調研部——負責人:

張俐媛

調查問卷的設計——負責人:

實地調查——負責人:

調查後整理並寫報告——負責人:

安全部——負責人:袁本峰

負責展會安全,維持展會秩序、消防和展品安全。

接待服務部——負責人:劉晨

主要職責是對重要嘉賓的接待服務,對展會參觀者的
接待服務。

攝影部:攝影——負責人:待定

DV
拍攝——負責人:待定

註:其他負責人由各部門的總負責人進行安排

十六、經費預算(見附
1)十七、活動可行性分析

一目標明確

在舉辦此次傳統文化展之前,我們有關成員經過了仔細的討論,對活動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在這份策劃當中,包含了此次活動的基本內容。此次傳統文化展旨在為所有華傳學子提供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平台,進一步傳播中國文化,豐富當代大學校園藝術文化生活,濃化校園文化氣氛,提高大學生藝術修養,展現新時代大學生風采。

二結合實際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越來越進步,地球的范圍越來越小,中西方文化接觸越來越親密,「全盤西化」、「拿來主義」在當代中國不可謂沒有,中國的本土文化有的已瀕臨絕種,為了弘揚中國文化,在現偉大的民俗風景,譜寫華傳學子的風情,促進新聞傳播學院學子團結協作、相互交流。
正因如此,我們舉辦此次傳統文化展是有著龐大的群眾基礎的,同時我們也相信,本次文化展能夠獲得廣大學生的歡迎和積極響應。

三合作對象

本次傳統文化展由廣電、攝影、漢語、傳播主辦,有老師同學支持和參與,還邀請到許多老
師參與其中。無論是前期宣傳還是後期評選,活動都有專業的人員負責。

四資金來源

五活動注意的事項:

天氣問題:活動前期要考慮天氣,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如果天氣不好,則延期

安全問題:發生意外事件(突然停電、人群擁擠)由安全部負責現場狀況

活動前期注意問題:舞台高度是否合理,舞台上懸掛的裝飾品是否牢固,

舞台是否牢固,音響是否准備就緒,贈品是否准備妥當;宣傳品是否准備妥當;主持人、書法展示人員是否就緒。

十七、附表:
附1:經費預算表

附2:宣傳推廣方案

附3:文字、照片、書法、比賽方案

附4:開幕式策劃書

附1中國傳統文化展經費預算單

『叄』 外國人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內容策劃

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諸說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論者有諸多看法。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微的內在動力,即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形態上的基本特點。因此,(1)鋼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調。"這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張岱年:《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結於《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張岱年:《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學術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還表現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優良傳統。(張岱年:《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載《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論集,東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本精神為融和與自由"。(許思園:《論中國文化二題》,《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以家族為本位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於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生產力、社會生產關系、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這五個層面的主要線索、本質和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楊憲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評價》,載張立文等主編:《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為四個相互聯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現為:具有悠久的無神論傳統,充分肯定人與自然的統一和個體與社會的統一,主張個體的感情、慾望的滿足與社會的理性要求相一致。總的來看,否定對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強烈主張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反對兩者的分裂對抗,這就是中國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這首先表現為人民反抗剝削階級統治的精神。同時,在反對外來民族壓迫的斗爭中,統治階級中某些階層、集團和人物,也積極參加這種斗爭。說明在中國統治階級思想文化傳統中,同樣有著"酷愛自由"的積極方面。(3)求實精神。先秦儒家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人論世,反對生而知之;法家反對"前識",注重"參驗",強調實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張"知人"、"自知"、"析萬物之理"。這些都是求實精神的表。(4)應變精神。(見劉綱紀:《略論中國民族精神》,《武漢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見司馬雲傑:《文化社會學》,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發展的觀點、自強不息和好學不倦的精神。(見丁守和:《中國傳統文化試掄》,《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義。這種人文主義表現為:不把人從人際關系中孤立出來,也不把人同自然對立起來;不追求純自然的知識體系;在價值論上是反功利主義的;致意於做人。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給我們民族和國家增添了光輝,也設置了障礙;它向世界傳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溝通的種種隔膜;它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一個不小的文化包袱。(見龐朴:《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報》1986年1月6日。)

(李宗桂:《中國文化概論》摘編)

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哲學文化,借用了現代科學上的發現,把宇宙的本質、宇宙的形成、發展變化、成熟、衰老與死亡,宇宙的歸宿;人的本質,人的過去與未來,人從那裡來,到那裡去,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應當怎麼做人;我是什麼?我是誰?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運動中扮演的角色;人類社會的本質,人類社會的歸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訴給人類。把以上內容告訴給人類,是讓人們明白我們做人的權力、責任和義務,讓人們都知道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與一般的宗教相比較,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在於它從哲學、科學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會、人生的本質和意義的,既是充分說理的,又可以讓人進行實證,這些內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隨便解釋得了的。所以,它與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於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說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的,只有通過虔誠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問、不要問為什麼,是什麼道理。可是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在各種色象的誘惑下,很多人是經不起引誘的,他們都會對自己的信仰發生動搖的。特別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確科學地解釋自身,而且往往與科學思想是有抵觸的(這不是說科學是正確的,科學也是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而科學的道理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它認識的是物質,是事物直觀的可見的表象。在科學日益發達的今天,宇宙飛船上天,原子彈爆炸,互聯網技術,生物技術上的成就,科學觀念是很易被人們接受的。由於以上原因,人們對信仰發生動搖也是很正常的,這也正是這種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為上帝的罪人。更頭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師還染上了艾滋病,有媒體報道,他們之所以染上艾滋病是由於不正當的性行為造成的,這說明他們已經遠理自己的信仰,淪為上帝的罪人了。但是我們應當承認,天主教、基督教的大部分教徒的人格還是高尚的,但是從發展的趨勢看,基督教和天主教、依斯蘭教,都沒有發展前途,因為它們都不能為科學思想所接受,最終會被人們所拋棄。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強的情況下,越是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在人們沒有文化愚昧的情況下,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易推廣與傳播的,因為它不具備傳播這種文化的軟體與硬化。在中國歷史上,無論什麼時侯,哪一個封建王朝都沒有真正徹底的貫徹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來都沒有象《聖經》文化和《古蘭經》文化那樣,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的命運。現在最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徹底貫徹,而這種貫徹是民主的、自由的,人們自覺自願的接受的,不願接受馬上就可以反對,而不是象歐洲中世紀歷史上的《聖經》文化,和現在《古蘭經》文,是強迫的。

用現代語言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表達出來,使人們真正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並不是我有什麼能耐,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本來就包涵的本質。再者,這也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的產物,因為大家都有文化了,語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強了;第三、科學已經很發達了,我可以藉助科學上的發現和科學語言,對其理論體系進行系統細致地表述,這樣就更有說服力與感染力。以上各點,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所在。中國傳統文化,還有語言和文字上的優勢,這在以前的帖子中都談到了,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肆』 動漫社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活動的策劃

搞個中國傳統文化主題展吧。利用你們動漫社的資源,設計一些傳統文化的動漫風,最後可以的話再來個來個cosplay秀

『伍』 傳統文化春晚策劃方案草稿怎麼寫

當然可以寫的

『陸』 為開展"寫好毛筆字,演繹中華文化"活動策劃提幾條建議

1.介紹文房四寶及毛筆字演變過程
2.介紹歷代書法大家及其作品
3.邀請現場觀眾親身體驗寫毛筆字並給予指導
4.舉辦毛筆字書法大賽,分少兒組、青年組和老年組,遴選優秀作品進行展示

『柒』 分析中國傳統文化或思維在現代策劃中的應用

一、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的內在關系

關於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的內在關系,借用美國文化社會學家E·希爾斯的話很能說明問題。他說:「即使我們承認,每一代人都要修改前輩傳遞下來的信仰和行為範例,我們還必然會發現,大量的信仰過去被擁護,現在仍然被擁護,許多行為範例過去被奉行,現在仍然被奉行,而且,這些信仰和模式與近期出現的范型相互並存。」[1]這短短的一句話包含了四層意思:一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已發生「錯位」,傳統文化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生活;二是傳統文化有很大的穩定性,因而現代生活中仍存在著傳統文化的某些因素;三是盡管現代生活仍繼承著傳統文化的某些內容,但這種繼承不是一成不變的拷貝,而是有所修改的被接受並發展;四是現代生活在創造著新的文化。這或許可以用錯位——繼承——發展——豐富來表述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的辯證關系。

(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錯位

現代生活是不同於傳統生活的生存模式。適應傳統生活而產生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這是由於傳統文化本身以及時代都處於不斷的發展之中。從其本身來說,傳統文化都有兩重性,既有積極進步的一面,又有落後、腐朽的一面;從其發展的不同時代因素來說,由於現代反差,傳統文化既有適應現代生活的一面,又有不適應甚至阻滯現代生活的一面。由此導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發生了錯位。

(二)現代生活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中國傳統文化雖歷經挫折、甚至像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文革」那樣的摧殘而薪火不滅。這裡面有著深刻的原因。從傳統文化的本質屬性上看,傳統文化有其時代性,依賴於一定的歷史條件,但除去其含有的時代性因素,還包含著普遍意義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可以為現代社會所繼承。例如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助、重視家庭、誠實信用、正義勇敢和愛國等等文化特質仍是現代人的生活信念。其次,對一個民族來講,傳統文化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現代生活的文化基點和歷史條件。任何一個民族的現代生活都不能建立在虛無基礎之上,而必須建立在一個被批判過的傳統之上。馬克思深刻地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2]

(三)現代生活對傳統文化的發展

現代生活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並不是原封不動、一成不變地傳給下一代的,而是有選擇、有創造、有意識的文化發展過程。有選擇,是指現代人在對傳統文化進行科學、細致的分析之後,選擇其有現代價值的精華部分繼承下來,拋棄其不適應現代生活的糟粕。有創造,是指通過對傳統文化精華部分的重新闡釋,賦予其新的內涵和形式,使其更適應現代生活。有意識,是指現代人作為文化創造和選擇的主體,要有主體意識、自主意識、文化意識和反思意識等等,積極能動地、獨立自主地接受和吸收傳統文化並使之為自己所有。這樣,經過現代人繼承的傳統就有了某種不同於它從前的特點,具有了新的表現形式和規定性,成為以現代生活方式呈現著的文化傳統,成為融入了現代生活並流傳下去的傳統文化。

(四)現代生活對傳統文化的豐富

現代生活也在創造著新的傳統文化。現代人的生活決不是簡單復制已有的傳統,相反,它是指向未來的一種創造。在現代生活中,根據變化了情況,創造出我們傳統中所沒有的、嶄新的東西,它們中具有遺傳活性的就會流傳下去成為新的傳統,從而豐富了傳統內容。

由此可見,傳統文化與現化生活畢竟是不同的概念,因而存在著歷史反差。現代生活是傳統生活的延續,內在地包含有傳統文化的某些因子。這些因子經過轉化而成為以現代生活方式展現的傳統文化,成為現代人的一部分,並且通過現代人的生活實踐而不斷豐富著內涵。總之,現代生活是傳統文化的現代方式的呈現、歷史繼承、現實創造與豐富發展,傳統文化是現代生活的歷史條件、文化基點與現實影響因素。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

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傳統文化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簡略說來,它作為社會整合的精神遺產、經濟增長的潛在動力、道德建構的再生資源和生活觀念的導向因素,對現代的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道德文化生活和貫穿三者之中的生活觀念有著極大的價值。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整合價值

對一個國家或民族來說,社會成員之間的結合和凝聚是其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前提,藉以凝聚的力量,既有經濟利益的聚合力,又有種族血緣的親和力,還有政治政權的控制力,但最根本的還是傳統文化所產生的文化整合力。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整合力量對現代生活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巨大的思想統攝性,傳統文化可以超越地域、階級、黨派、種族、時間的界限,以文化為紐帶,以思想為橋梁,產生巨大的而又無形的文化整合力量。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文化中國」、「大一統」、「兼容天下」、「愛國主義」等觀念,構成了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內容。正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發展,增強了中國人的共識,形成了民族文化認同感,傳統文化成為人們共同意識和自覺奉行的原則,對人們
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規范,由此出發產生出思維、行為的趨同性、和諧性和一致性。傳統文化這種整合力,增強了中國人的本根意識,激發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的和自豪感。傳統文化正是通過人們心理上的認同、感情上的擁戴、行為上的遵守,如同一隻無形之手將人們聯系起來,形成「同心同德」的社會整合力量,將整個民族的感情、意志凝聚成為一個牢固的整體。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民族文化的發展。

(二)傳統文化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動力

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現代經濟之樹成長的土壤,蘊含著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因素與動力。古有「洪範五福先言富,大學十章半理財」之說,甚至有人把傳統作為調節社會資源的第三種手段。總結起來,這些潛在的動力因素包括:

(l)由「忠」引申出來的愛國精神,社會成員願意為國家犧牲個人的利益,有利於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實施宏觀的經濟政策;有助於理順中央與地方關系,體現全局性、利益統一性,減少外在經濟現象,促進國民經濟整體發展。

(2)以「孝」為核心的家庭關系,家庭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起著凝聚和傳承作用,家庭注重對子女的教育、保持高儲蓄率,家庭成員勤勞、互愛互助。這些為經濟增長准備了必要的資金、人才和勞動力等要素。

(3)在忠孝的基礎上,集體主義成為倫理道德的基本准則,從而有利於形成具有目標同一性的團隊意識和企業精神。

(4)強調剛健自強。《象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自立意識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有利於激勵和鼓舞社會成員發展經濟、脫貧致富、自我奮斗、積極進取,不斷開拓改革開放的新局面。

(5)強調「厚德載物」。《周易大傳》雲:「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種寬厚為懷、虛懷若谷、寬容大量的氣度休現在今天,就是一方面善於競爭,另一方面善於聯合,廣納博採、放眼世界、關心大局、以大局為重。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一種精神上的推動力,而且提供某種「制動力」,使中國經濟不致脫離常軌,保證社會各方面協調運轉。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市場游戲規則沒有完全建立,導致經濟生活中的種種負面現象,如某些企業唯利是圖,某些個人為謀利不擇手段,影響市場經濟正常運行。而中國傳統文化對這些行為有種「糾偏矯正」功能,它的一些經濟道德資源讓參與經濟活動的土體有了主觀的自主的軟約束,警戒人們不致失去控制,從而保證市場經濟健康、穩定、有序地運行.

(三)中國傳統文化是塑造公民現代人格的精神資源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典型的「德性文化」,其最有繼承價值的部分就是傳統道德。傳統道德中的精華為社會主義新道德體系的建構提供資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重要的原料和營養。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闡發之道」值得我們借鑒。傳統道德從最切近的孝銻之道引發出處理不同社會關系的倫理道德,由近及遠富有感召力;還以人類普遍感受性為基礎,堅持「推己及人」(《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由己及人,容易引起人的共鳴;由小及大,由家及國及天下,層層推進。古人曰:百善孝為先,從古至今,孝道一直是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倫理規范,是一切倫理原則的起點和核心,「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論語·泰伯》),以孝為開端加以推廣放大,闡發出孝敬父母、贍養老人、夫妻之間互敬互愛忠貞專一、長幼之間友愛恭讓、鄰里之間互幫互助和睦相處、重視家庭、工作認真上進、遵紀守法、愛國等等優良傳統。我們今天開展公民道德建設,要想使各項道德規范深入人心,取得實效,就要效法中國傳統道德的「闡發之道」。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是一種大倫理觀,其「天人合一」思想為建立現代的生態倫理、協調人與自然關系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料。「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深厚的倫理道德基礎之上的。它的內容包括:把「仁愛」之心擴展到自然萬物,對自然友善,尊崇自然,泛愛眾生;認為人與自然萬物同類,「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西銘》);節儉而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做到不違時,「伐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禮記。祭文》),「山林澤梁,以時禁發」(《禮記》),這樣才能得到自然的賜予和恩惠,達到天人協調,「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孟子·梁惠王上》)這些思想與生態倫理學原則息息相通,對協調人與自然關系、樹立環保意識、政府確立經濟及社會發展戰略有一定參考價值。正是由於傳統道德中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一致的思想,75位諾貝爾獲得者才齊集巴黎發表聲明: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總之,我們要建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配套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要建設與現代經濟生活、物質生活相適應的現代精神生活,就要汲取統道德文化的資源,補充現代人的精神養料。

(四)傳統文化對現代生活觀念的引導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兩千多年的考驗,己深深融入中國人的生活之中。現代中國人要走向現代生活,心須具備現代健康文明的生活觀念。中國傳統文化至少有三點對樹立健康文明的現代生活觀念有借鑒價值:一是積極的入世精神;二是務實的實用理性精神;三是樂感文化精神。

所謂「入世精神」,就是關心社會現實的人生態度。積極的入世精神,是以儒道法三家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共同特點,它有利於樹立積極的生活觀念。

所謂實用理性精神,是一種普遍現實的生活觀念。中國傳統文化從產生開始就是一種以倫理思想為核心的實用理性文化。傳統文化主幹的儒學就是適應中國社會現實需要的、使用兼具、內外無二、本末一貫的「實學」。孔子「不語亂、力、亂、神」((論語·述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論語·述而))),其所學、所思、所論、所教都與社會實際生活有緊密聯系。後儒們秉承著這一精神,無論是在行為方式或者是思想觀念上,都體現出強烈的實踐理性特質,「經世致用」的實踐理性或實用理性一直是儒學固有的內在品質。正是在有著這種內在精神的儒學的熏陶下,數千年來,中國人形成了勤勞實干、踐履篤實、不尚空談、朴實坦誠、反對虛妄的務實主義的生活態度,才能「在一切實際事務中……遠勝過其他東方民族。」[3]

所謂「樂感文化精神」是指一種樂觀的生活心態。積極的入世態度和務實精神都是為了追求和保持今世的幸福與快樂。中國傳統文化中「貴和持中」的思想運用到現代生活中就是一門高深的生活藝術,或說生活技巧,有利於樹立一種辯證、開朗、樂觀、健康的生活心態。「貴和持中」的思想是最具有東方色彩和充滿生活智慧的理論。它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繫上,「和」就成為了一種調和社會矛盾使之達到中和狀態的深刻哲理。「和」不是沒有矛盾,而是對立基礎上的統一,多樣性基礎上的同一性,故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之言。如何才能達到「和」?中庸方能。中庸就是不走極端,而是「凡事叩其兩端取其中」,無過亦無不及,這是聖人才能達到的境界。所以中庸不是折衷主義,不是簡單的靜態的承受,而是一種理想狀態和在動態過程中對程度分寸的把握和選擇,充滿了辯證法的光芒。在復雜矛盾的現代生活中,在時間、空間與心態的交匯中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凡事不強求,講求適度,力求理性自覺、主體意識去緩解人們因價值觀念劇烈變革而產生的不適感和焦躁不安的情緒;以知足常樂、恬靜自然去化解人們的迷失感、疲於奔命和不滿足感;以傳統的深沉感情去撫平人們的逆反心理、懷舊情緒。樂感文化是人們精神的「制衡器」和「減壓閥』,,給現代生活以一定的啟示意義。

另外,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蘊涵著其他對樹立現代生活觀念有借鑒價值的因素:如傳統的儉朴、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量入為出等思想對現代消費觀具有一定意義,其它如中國人獨特的藝術審美觀、重意境美與自然美、重精神享受等意識對樹立現代閑暇觀有可取之處。

『捌』 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很簡單地說,傳統文化對美的欣賞一直被現代設計採用並加以美化;現代設計的理念繼承傳統文化並加以發揚!!!

『玖』 弘揚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的活動策劃書怎麼寫

很榮幸能為你解答!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於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時代,傳統文化和美德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美德走進生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養浩然正氣」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目標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修身立德」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天人和諧」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自強不息」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強不息是激勵中國人民變革創新、不懈奮斗,戰勝各種風險、經受各種考驗的制勝法寶。自強不息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每一個實踐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奮發圖強。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自強不息表現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著獨立的人格;表現為堅韌不拔、奮發圖強,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悲觀、不喪氣,勇於開拓,積極進取;表現為志存高遠,為著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著追求等等。幾千年來,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了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動的走向,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高等學校的審美教育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培養青年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審美精神。
希望能幫到你!

『拾』 一個國產游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定位是瓷器、玉器、桃樹、竹子和滿清,這種游戲的策劃是不是傻子

一個國產游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定位是瓷器,玉器,桃樹,竹子和滿清,這種游戲的策劃並不是傻子,這個游戲有他創新,值得肯定的地方,每種游戲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熱點內容
重百超市供應商系統 發布:2021-11-27 07:59:12 瀏覽:259
成都瓦爾塔蓄電池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9 瀏覽:828
寧波辦公用品供應商 發布:2021-11-27 07:59:05 瀏覽:753
廣州人人店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9:03 瀏覽:49
旺旺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59 瀏覽:362
三折門上海經銷商 發布:2021-11-27 07:58:20 瀏覽:207
澳洲保健品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7 瀏覽:728
木旯代理商 發布:2021-11-27 07:58:15 瀏覽:464
供應商開發年度總結 發布:2021-11-27 07:58:07 瀏覽:578
湯臣鈣片代理人是誰 發布:2021-11-27 07:56:27 瀏覽:433